家庭盆栽文竹的養護知識 文竹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枝葉纖細如片片綠云,清淡素雅,常年可在室內擺設,是優美的觀枝葉盆栽花卉。常置于室內案幾之上或做切花陪襯的上等切葉材料,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內含種子1~3粒。常見栽培的還有矮文竹,植株較矮小,莖叢生、直立,不具攀援性,葉狀枝更細密。 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強光和低溫,夏日地栽文竹需遮陽,冬季氣溫以保持12~15℃且不低于5℃為宜。忌積水,因文竹根稍肉質,積水易爛根;也不耐干旱,特別在新枝抽出時,一旦缺水,新枝頂梢萎蔫枯死,致使葉狀枝不能生長,嚴重時可導致葉狀枝黃化脫落進而造成全株死亡。性喜肥,盆栽文竹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壤最為適宜,但用于盆栽觀賞或地栽切葉栽培的文竹都不宜過多施肥和澆水,可使其保持低矮狀態。 分株繁殖。將全株從盆中取出,抖盡泥土,用手掰或用刀切,分成若干叢,分別植于盆中。在春秋季節,按照文竹母株莖干分布情況,選好分離部位,用利刀分切為2-4叢,深達盆的底部。切后用高錳酸鉀溶液,順切口澆灌,以對傷口消毒防腐。此后按常規進行澆水與施肥。春季分切的秋季起苗,秋季分切的次年春季起苗。起苗前,再用利刀順原刀痕下切一次,以切斷前次切后新生交叉根系。然后用花鏟帶土團分株取出,分別上盆養護。此種分株方法,由于長時間沒脫離原盆、改變生態環境,較之常用方法保險系數大,成活有完全把握。 播種繁殖 文竹的漿果于冬季陸續成熟。當漿果變成紫黑色時,即可采收。漿果采收后,搓去外果皮取出種子。漂洗干凈后即可播種。如室溫低于15C,則應等到春暖后再行播種,其間應沙藏、播種,以室內盆播為主,一般點播于淺盆,粒距二厘米,覆土不宜過深,浸水后用玻璃或薄膜蓋上,以減少水分蒸發,保持盆土濕潤,放置于陽光充足處。播種后溫度保持20C左右,25~30天即可發芽,在15C~18C時則需30~40天才能發芽,幼苗長到3厘米~4厘米高時,便可分苗移栽。 栽培管理。文竹栽培管理不當易爛根,枝梢變黃甚至枯死。根據文竹喜溫暖、濕潤略蔭蔽、忌霜凍、怕干旱、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質及排水良好的生態習性,栽培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夏季要控制光照條件,注意通風、遮光,避免強烈陽光的直射,否則葉片變枯黃。冬季需移入10℃以上的通風良好向陽的的室內越冬,室溫低于3℃則死亡。小型文竹最長的羽狀枝最好不超過40厘米,過長則剪除,用新生小枝代替。大型文竹的長枝條需要及時搭架綁縛,并適當修剪,保持株形的整齊美觀。 文竹管理的關鍵是澆水。澆水過勤過多,枝葉容易發黃,生長不良,易引起爛根。澆水量應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和季節來調節。冬、春、秋三季,澆水要適當控制,一般是盆土表面見干再澆,如果感到水量難于掌握,也可以采取大小水交替進行。即經3~5次小水后,澆1次透水,使盆土上下保持濕潤而含水不多。夏季早晚都應澆水,水量稍大些也無妨礙。 雖不十分喜肥,但盆栽時,尤其是準備留種的植株,應補充較多的養料。文竹的施肥,宜薄肥勤施,忌用濃肥。生長季節一般每15~20天施腐熟的有機液肥~次。文竹喜微酸性土。所以可結合施肥,適當施一些礬肥水,以改善土壤酸堿度。 文竹應于室內越冬,冬季室溫應保持10C左右為好,并給予充足的光照,來年4月以后即可移至室外養護。 地栽文竹,枝葉繁茂,新蔓生長迅速,必須及時搭架,以利通風透光。對枯枝老蔓適當修剪,促使萌發新蔓。開花前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以提高結實率。 盆栽以腐葉土50%、園土20%、砂20%、腐熟廄肥10%加適量磷、鉀肥混合成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好,用馬蹄片或麻醬干等做基肥。土質不好則影響根系生長或造成爛根。澆水做到"不見土干不澆水",長期土壤過濕則爛根,過干則枝葉變黃、脫落。盆底排水孔要大并墊好排水層,以利積水的排出。施肥一定以充分腐熟和薄施為原則,施于根部土壤,不要淋在枝葉上,在生長季節,每10-15天施一次以氮鉀為主的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以促其旺盛生長。達到要求或需小型盆栽時則不宜追肥過多,為了控制生長,使其在一個相對的時期內保持一定大小的株型,一是用小盆,二是不追肥。 病蟲害防治常見蟲害有蚜蟲,可選用吡蟲啉、吡蚜酮、噻蟲嗪等藥劑防治。發現有根腐病現象,地栽及時拔除病株,用58%苯菌靈10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盆栽應及時拔除病株及鄰近的植株,可先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然后用凈水沖洗后再上盆,盆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噴灑消毒。剪除受病害的枯枝葉并燒毀,傷口經酒精消毒后涂上凡士林;爛根的則換掉舊土除去爛根,定植前再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其它殺菌劑的溶液浸濕根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