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體育館內,身著紫色或黃色校慶服的南大學子擺出了“NJU”字樣(南京大學的英文縮寫),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校慶旗幟,齊聲高歌。這是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典禮上的激情一幕。
伴隨著莊嚴的國歌,60多年前由南大校友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慶祝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一場校慶典禮,只有短短兩個小時,但這120分鐘讓記者在心潮澎湃之余,看到了南大四個勇于打破傳統、突破常規的舉動。
第一個就是校慶不設主席臺。在校慶現場,沒有傳統慶典中的主席臺,只有發言席。所有與會人員全部坐在臺下,會場右前方是遠道而來的老校友,前四排老校友胸前貼有“銀發校友”標志,左前方是參會的中央和省級領導干部,會場四周則坐滿了朝氣蓬勃的南大在校學子和與會嘉賓。
校慶典禮伊始,主持人首先介紹的不是參會領導,而是前來參加慶典的兩位最年長的耄耋校友,1939年入學的95歲中央大學校友龔志黃和1944年入學的93歲金陵大學校友李濤,當坐在第一排的兩位老者起身致意時,全場掌聲雷鳴。這便是南大校慶第二個突破常規之舉——“序長不序爵”,校友接待,只問長幼,不論尊卑,不論官位。從校友行列中可以明顯看出,前排校友頭發花白,后排校友正意氣風發。從前到后,不同年代的校友是南京大學110年歷史的“見證人”,不僅見證了南大110年的育人成果,更見證了其注重人倫傳統的精神文化。
第三個破常規之處是南京大學校慶并沒有一一邀請各大高校領導,而是為部分高校領導發出邀請,請其為110周年校慶寫賀信以表祝福,無需親臨校慶典禮。
校慶晚宴不設酒席,而是學生餐“四菜一湯”成為南大校慶打破傳統的第四個舉動。校慶典禮結束后,記者跟隨校友來到第九食堂就餐。清炒蝦仁、紅燒肉、小白菜、牛肉丁、灌湯包、菊葉蛋花湯,簡單卻又豐盛的晚餐,讓校友吃得滿意更滿足。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說:“我們的晚宴沒有酒席,就是學生餐‘四菜一湯’,雖然不能保證每位吃好,但能保證校友們吃飽!”不少老校友感慨,能再次以學生的身份回到母校餐廳吃飯,而且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南大飯,在熟悉的味道中,似乎回到了當年的學生生涯。“沒有官位大小,不設酒席,辦一場校友的校慶”,南大的這一貼心舉動讓老校友感動不已。
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還有一處亮點,那就是校慶晚會的表演人員全部是南京大學師生。洪銀興書記笑著說:“這與南大‘綠色校慶’的理念遙相呼應,表演人員都是南大人,既節省校慶開支,又能讓南大校友細細品味母校的藝術風采,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