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學校久了,對老師的脾性便了解了,對學校領導的處事習慣也了然。我到現在的學校已經近三年,也逐漸熟悉。雖是擔任副校長,卻沒有校領導的“威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思考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個人能力有限,不能服眾。我雖任副校長多年,在鄉校擔任了三年,現在鎮校任三年,總共近六年,也算是老副校長了。由于剛畢業時在鄉校呆了九個年頭,借同學的話說:“抗戰勝利都周年了”,所以終于熬到了“山寨頭領”了,可見自己并非有什么過人之處,特別是自己的教學的業務上沒任何建樹。突然從鄉校調到鎮校擔任副校長,自己心里也發虛。 二、學校領導班子的管理風格偏軟。由于班子成員中有多位是剛調入或是剛在領導崗位不久的同志,學校又有一批長期在這個學校工作的老資歷的教師,再加上原來的領導班子與教師不和等歷史因素,導致現領導班子開展工作“矯枉過正”、顧慮重重。 三、學校教師“村校”習氣較重。首先,上進心強的人很少,得過且過的人居多;不關心學校的事情,不注重自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其次,對待一切任務都是應付了事,無事拍手叫好;還有便是眼睛老盯著個人利益,一塊錢也要問個明白。再者,注重教學,只是成績而言,教育則與已無關。 還有一些沒總結出來,所以感覺自己特無助,有時常想隨波逐流算了。但夜靜更深時,另一個“我”又于心不忍,我才三十出頭而已,我沒有任何資本可以讓自己放縱的。因此,時而會寢食難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