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黃粱一夢的成語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chǎn)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guān)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yīng)對的故事。 世說新語簡介《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因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后人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故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今名。《隋書·經(jīng)籍志》將它列入筆記小說。《宋書·劉道規(guī)傳》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xué)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xué)、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版本簡介 在流傳過程中,《世說新語》出現(xiàn)了多個書名,如《世說》、《世說新書》、《新語》、《世說新語》等。《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等皆作《世說》,這是該書的最早稱謂,宋本《世說新語》附汪藻《敘錄》曰:“李氏本《世說新書》,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顧野王撰。”顧野王(519~581年)為南朝梁陳間人,《世說新書》之名始見于此。及至唐代,《世說新書》(可見于段成式《酉陽雜俎》)、《世說新語》(可見于劉知幾《史通》)等書名皆可見于史籍。宋代以降,此書經(jīng)晏殊刪定以后,便通稱為《世說新語》了。 編輯本段典故唐·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呂洞賓名巖,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今陜西省長安縣)人。傳說他的母親要生他的時候,屋里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只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生下的呂洞賓果然氣度不凡,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后來呂洞賓游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64歲時,呂洞賓游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在墻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羽士說:“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終南山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呂洞賓凡心未盡,沒有答應(yīng)。這位云房先生就是鐘離權(quán)。 到了晚上,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獨自為他做飯,這時呂洞賓睡著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然獲重罪,家產(chǎn)被沒收,妻離子散,到老后孑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fā)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鐘離權(quán)的飯還沒熟,于是鐘離權(quán)題詩一首“黃良猶未熟,一夢到華肴”。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鐘離權(quán)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tài),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于是呂洞賓下決心遂棄家拜鐘離權(quán)為師,入終南山修道。呂洞賓有了道術(shù)和天遁劍法,斬妖除害為民造福。呂洞賓在八仙中最為出名,有關(guān)他的傳說很多。 元·范康《竹葉舟》第一折 成語典故:黃粱一夢典出唐代《枕中記》:“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shù)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于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jié)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經(jīng)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上事亦見于《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呂翁》 編輯本段漢譯唐朝時期,一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 一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里投宿,遇到了一個叫呂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后,從衣囊中取出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你做 夢稱心如意。” 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到家中,幾個月后,還娶了一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jié)度使,大破戎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后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一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至80歲而終,到醒來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jīng)過這次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或作“夢覺黃粱”。《蓮池大師七筆勾》:“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 或作“夢熟黃粱”。徐枕亞《玉梨魂.第二十六章.鵑化》:“天雞唱午,‘夢熟黃粱’。” 或作“一枕黃粱”。《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第三十八回》“錦樣年華水樣過,輪蹄風雨暗消磨。倉皇‘一枕黃粱’夢,都付人間春夢婆。” 有作“黃粱夢”。《醒世恒言.卷三十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應(yīng)進士舉,游長安酒肆,遇正陽子鍾離先生,點破了‘黃粱夢’,知宦途不足戀,遂求度世之術(shù)。” 亦作“邯鄲一夢”。《明.王九思.水仙子帶過折桂令.歸興》“一拳打脫鳳凰籠,兩腳蹬開虎豹叢,單身撞出麒麟洞。望東華人亂擁,紫羅瀾老盡英雄。參詳破‘邯鄲一夢’,嘆息殺商山四翁,思量起華岳三峰。” 編輯本段另一個故事黃粱夢又一完全版故事 唐玄宗開元七年,有個名叫呂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鄲去。這位道士可不簡單,他長年修道,已經(jīng)掌握了各種神仙幻變的法術(shù)。 二人攀談起來,談話中,那位姓盧的書生,流露出渴望榮華富貴,厭倦貧困生活的想法,呂翁雖勸解了一番,但盧生感慨不已,難以釋懷。于是,呂翁便拿出一個枕頭來遞給盧生,說:“你枕著我這個枕頭睡,它可以使你榮華富貴,適意愉快,就像你想要的那樣。” 剛剛睡下,就朦朦朧朧地發(fā)現(xiàn)枕頭上的洞孔慢慢地大了起來,里面也逐漸明朗起來,盧生于是把整個身子都鉆了進去,這一下子,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過了幾個月,他娶了一個老婆,姑娘家里很有錢,陪嫁的物品非常豐厚,盧生高興極了,從此以后,他的生活變得富足起來。 第二年,他參國進士考試,一舉得中,擔任專管代皇帝撰似制詔誥令的知制語。 過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又改任陜州知州。盧生的本性喜歡作治理水土的工程,任知陜州時集合民眾開鑿河道80里,使阻塞的河流暢通,當?shù)匕傩斩假澝浪墓Φ隆S谑牵瑳]過多長時間,他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也就是管理京城的地方行政官。 不久,爆發(fā)了邊境戰(zhàn)爭,皇帝便派盧生去鎮(zhèn)守邊防。盧生到任后,放軍,開拓疆土九百里,又遷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功大位高,滿朝文武官員深為折服。 盧生的功成名就,招致了官僚們的妒忌。于是,各種各樣的謠言都向他飛來,指責他沽名釣譽,結(jié)黨營私,交結(jié)邊將,圖謀不軌。很快,皇帝下詔將他逮捕入獄。與他一同實被誣的人都被處死了,只有他因為有皇帝寵幸的太監(jiān)作保,才被減免死罪,流放到偏遠蠻荒的地方。 又過了好幾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誣陷的,所以,又重新起用他為中書令,封為燕國公,加賜予他的恩典格外降重。他一共生了五個兒子,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盧家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名門望族。此時的盧生地位崇高,聲勢盛大顯赫,一時無雙。 后來他年齡逐漸衰老,屢次上疏請求辭職,皇上不予批準。將要死的時候,他掙扎著病體,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回顧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并對皇帝的恩寵表示感激。奏疏遞上去不久盧生就死了。 就在這時,睡在旅店里的盧生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醒了。他揉揉眼睛,搖晃幾下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子正仰臥在旅店的塌上,呂翁坐在他的身旁,店主人蒸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熟。觸目所見,都和睡前一模一樣。他一下子坐了起來,詫異地說:“我難道是在做夢嗎?”呂翁在一旁,對盧生不動聲色地說:“人生的適意愉快,也不過這樣罷了。”盧生悵然失意了好一會兒,才對呂翁謝道:“我現(xiàn)在對榮導(dǎo)的由來,窮達的運數(shù),得和失的道理,生和死的情形,都徹底領(lǐng)悟了。這個夢,就是先生用來遏制我的私心欲念的啊,謝謝先生的點拔!” 榮華富貴如同一場夢,如浮云般虛幻,后來這位書生就和道士修道去了。 黃粱美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