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jīng)過大躍進的年月,留有記憶最力的一句民謠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于是,被號召和失卻理智的民眾,創(chuàng)造了當年無數(shù)“衛(wèi)星上天”的神話。失卻理智的思維,造就了失卻理智的年代。共和國,用血的教訓,收獲著自己真理性的認知。
我們開始推崇康德。他說過這樣的話:“有兩種東西占據(jù)著我的心靈……那就是:我頭頂?shù)纳n穹和我內(nèi)心的道德法則。”
我們頭頂?shù)纳n穹是什么?是大自然不可更移的四季時序,是生命不可姿意妄為的消長。造物主的安排,是一種生命世界的秩序。
自然界,有無數(shù)讓人折服的現(xiàn)象。老杜詩云:“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板橋《竹石》題畫詩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一個“知”,一個“咬”。前者是順時應勢,周而復始;后者是之死靡它,契而不舍。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出人類賴以生存的萬千世界和這世界中的萬千物種,形成生命中相互依存守續(xù)的鏈條。
我聽過母狼喪子后哀嚎凄叫的傳說,那是動物間親情維系的體現(xiàn);我們從小玩過捅馬蜂窩的游戲,結果招來的是蜂群遮天蔽日奮起攻擊的陣仗,那是維護生命尊嚴的決一死戰(zhàn)。
而我們則親眼見過羊羔吃奶時雙膝跪地吸吮的情景,這就是“羔羊跪母”典故的由來。那份感恩和虔誠,成為人類道德的啟迪和示范。
生命的故事,使青山落淚,史書掩卷,使人感受著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法國思想家史懷澤曾坦露:他在非洲行醫(yī),某天黃昏,突然看到有幾只河馬在河中與他所乘小船并肩而行著,由是,感悟到生命的可貴與神圣,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敬畏生命,自然包括要敬畏自己。這是一種認知和操守,一種人倫價值和境界。
你我,都做得足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