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一: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解文: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貴的,是天道;有為而勞累的,是人道。處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從屬地位的,是人道。天道與人道之間相去甚遠,不可以不明察。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二: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解文:天地雖然廣大,其按自性運動變化卻是相同的;萬物雖然眾多,其循性自得卻是一樣的;民眾雖然眾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為本而順天道無為而成功。所以說,遠古之君治理天下,行無為而治,順應天道自然而已。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三: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刻意》 解文:悲痛與歡樂,會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會以道為過錯;陷入好惡,會喪失道德。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四: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刻意》 解文:為追求物欲而喪失自我,為趨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作本末倒置之人。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五:孔子曰:“……當堯舜之時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之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秋水》 解文:處在堯舜時代,天下沒有困窮之人,不是因為他們有智慧;處在桀紂時代,天下沒有通達之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智慧,一切都是時運造成的呀。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六: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圣人貴精。《刻意》 解文:多數人看重利,廉潔之士注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七:老子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生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覯而多責。……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天運》 解文:名譽,是眾人公用之物,不可以多索取。仁義,為先王暫住之所,只可以停留一宿,不可以久居。把仁義昭示于人,會招致眾多責難。……以富有為正道的人,不肯讓出俸祿;以名聲顯赫為正道的人,不肯讓出名譽。貪戀權勢的人,不能把權力讓給他人。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八:扁子曰:“……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達生》 解文:現在你修飾己智以驚醒愚昧,修養自身以顯示別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樣子就象舉著日月行走一樣。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九: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山木》 解文:相互容納與相互遺棄相差甚遠,而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君子淡漠而相親,小人甘美而易斷絕。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十: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刻意》 解文:所以說,恬淡、寂寞、虛無、無為,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養的極高境界。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十一: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山木》 解文: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爛,鞋子磨穿,是貧窮,不是疲困,這是所謂沒遭遇好世道。 智慧莊子精語摘之十二:黃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知北游》 解文:道是不能獲取的,德是不能達到的。仁可以去做,義可以所唾棄,禮是相互欺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