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的真假皮色辨別
當今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假皮,使人眼花繚亂真偽難辨,這使初學者要看懂真假皮色的確是有相當的難度。做得好的皮色就是玩了多年籽料的人也難免會有看走眼的時候。相對明顯的真皮子給人直觀的感覺是附著在玉料表面,淺淺的一層,相反有些給人直觀是經過浸泡之后滲到肉里的,那就有了一種假的感覺。每種皮色要多角度加以觀察考慮,還必須仔細的觀察裂口及裂紋的地方是否有著類似于山水畫一樣滲開的感覺,如有這種感覺再仔細的考慮一下這塊料的皮色。至于皮色的真假,我認為還是要多看實物,在實際中體會。
下面我們看看真皮色的圖片,下面的圖很明顯,在皮色的顏色上不是很統一,在同一塊料上有紅色和其它的一些顏色,至少不是很統一的色調。人工做皮這種不是統一的色調是不容易做出來的,這也是我們所說的明眼料,但這種料的價格,包括很小的料都價格不扉,對于這種皮色盡可放心大膽的賣不會有錯。



下一組圖片反映了這些料色基本上是統一的一種顏色,但仔細看還是有區別的。雖然是統一的色調但在有些局部上還是有淺有深,下面也是眼真皮料。當然這些料可根據皮色大概判斷出玉料的產地,比如第一塊黑皮料,它的產在不是產在現在的玉龍河,而是產在玉龍河的老河床(瑪麗艷)。除了黑皮還有紅皮,其它各種顏色皮色雖然很漂亮(現在的玉龍河),但總的看來還是沒有老河床的皮色看上去那么沉穩深厚。

總感覺有點飄,根據不同的皮可看出玉料的產地。我所說的只是特征比較明顯的料。至于特征不是很明顯的可以先不用碰,也沒有必要打這個賭,因為這樣賭會賭的很不劃算。

下面的這張圖片在綹裂處可清晰地看到真皮的皮色過渡情況。這種皮子也是很明顯新河床的料。但假皮色的過度很直接,沒有這塊料過度的這么復雜。假皮過度在色澤上是統一的。

下面這張圖片仔細看他的皮色已浸入籽料的肉內,而不是僅限于浮在玉料的表面了。

我們再看看這張圖,皮色已深深的浸入玉的內部,從裂縫處即可看出,這也不需要什么經驗。肉眼就可看出。

我們再來看一下假皮子。這種皮色給人總的感覺很不舒服,在皮色的過渡上很不自然,這種皮色看的多了也沒有什么問題。一般都能分辨出來,這種皮色千萬不要和別人輕易打賭哦。

下面這塊料是二皮子,原本料上帶有一些皮色,但人為給加上了一層假皮。第二組圖,原石子料本身是白肉帶黑點,但加上皮色之后即變成了紅皮下的黑點,給人的感覺很真,實為假皮一種,這種皮色可以蒙不少的行家。


下面這些料是高檔料,皮色很漂亮,但都是中間透肉,兩頭帶皮的假皮料。皮色的色調完全一樣,制作手法上也稍微復雜一點。但這種皮色在做好之后,要有人工的長期的盤玩過程,才能形成現在的這種皮色,該料肉眼是真假難分,而且價格極高。首先這種料從形狀上、料形上、潤度上都還算很不錯的。但錯就錯在了皮色。

再看看這些不真不假的皮,這種皮色也是我們最常見的假皮色。這種假皮盤玩的時間久了,皮色也就越來越淡,變得真假難分。但可以這么說,這種皮色95%為假皮。如果你想賭剩下的5%你也可以試試呀

假皮、真皮,在收藏上我們不應該一律排斥假皮。比如下面圖片的料,因料形好,肉質佳,皮色也很淡的,可以對皮色采取不用計較的辦法來對待。也是很值得收的料。畢竟收的是料不是皮。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戈壁料,第一張圖片為人工做的假戈壁料,仔細看有人工加工的痕跡留下的刀痕。后面的三張圖為真戈壁料,但要多仔細的看圖或實物,實物在手會更清楚一點。

這里必須說明的是,無論是假皮假子料,還是假戈壁料,在形式或是方式方法上做假的程度不同并且多種多樣,在實踐過程中假的會有成千上萬種的形式。所以必須強調要多看實物,或細看圖片,從中來慢慢的領會,這方面的知識要有一定的積累時間,且不可操之過急。
籽料的“皮”和“汗毛孔”是次生的。是由于地質、氣候的變化,在漫長的“睡眠”中受到周圍物質環境的侵蝕其表面質地松軟的部位和侵蝕受傷裂痕處慢慢長出了“皮”色和“汗毛孔”的。皮是一些金屬元素的侵蝕融入造成的;而“汗毛孔”也是長期沖刷和侵蝕導致的,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刀工神斧所造就的。在三十倍放大鏡下拍攝的籽料表面影像:因為拍攝難度比較大,不太全面的地方,還請朋友們多多指點,歡迎前來交流。
先看看籽料表面的一組照片:

天然的皮色在放大鏡下的效果

下圖一為平安扣內壁上拍到非常清晰的紋路。二是一塊戈壁料的明顯表面特征


玉潤墨香拙筆 1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