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隔秘方 五隔是:憂隔、患隔、氣隔、寒隔、熱腸。可用:麥門冬 (去心)3克.蜀椒、遠志、附子(炮)、干姜、人參、桂心、細辛各 1.8克,甘草(炙)3克。全部搗散,用蜜和成如梧桐子大小 的藥丸,放l枚在牙齒間,含住,稍稍咽汁。每日3服。 2.久心痛秘方 雷丸、鶴虱、貫眾、浪牙、桂心、當歸各24克。全部搗 散,空腹煎蜜水少量,服1小匙,每天2服,病情重的也不超 過3服。 3.千嘔秘方 干嘔,是因為氣不順的緣故,嘔而想吐,但吐又吐不出 東西,所以稱做干嘔。治療:用生葛根絞取汁,服1升 4.饑餓嘔吐秘方 用蜀椒煮汁,溫服,極有效。 5.嘔吐清水秘方 用干薪艾適量煎湯飲下,病則愈。 6.嘔吐酸水秘方 黑山桅9克,煎濃汁,放人生姜汁少量,調和服下。或 用黃連1.8克、吳茱英0.3克煎湯飲下 7.嘔吐秘方 代儲石]120克,把上藥打碎煎煮10分鐘左右,用三層 紗布濾過,去渣取汁。將上藥汁1次服完 屢用屢效。
8.腹痛秘方 當歸90克,日草(炙)60克,人參、大黃各30克,芍藥3 克,干姜2克,茱萸2克,桂心1克,用水6升煮取3升,去 清,溫服1升,每口3次 9.肝胃氣痛秘方 香附子(炒)150克,烏藥(炮)60克,全部研成細末,用 水醋煮蒸餅,和成悟桐子人的丸,L`l服9克,白湯送服 10.腹瀉秘方 阿魏6克,熟糯米飯30克,將阿魏和糯米飯拌和均勻, 捏成飯團,置炭火上烤黃微焦,研為細粉,用溫開水送服,每 日服1劑 功能:阿魏為傣醫不可缺少之藥品。本方制作方便,效 果較好,有消食導滯、健脾II Yh的功效,主要用于傷食或消 化不良引起之腹瀉。傳統藥用經驗:用阿魏適量調水擦洗 患兒全身,治療小兒高熱抽搐 11.滯塞不通腹痛秘方 方1:炒蒲黃10克延胡索10克,五靈脂10克,制沒藥 l0克,水煎服,或制成散劑,成人每次3一5克,兒童酌減。 本方適用于因氣、血、蟲、食、寒滯塞不通而致腹痛,服 下可止。 臨床應用多年,屢用屢效。但若病人系腹中腫瘤、炎 癥、穿孔等器質性病變,切勿施本方。 方2:小茵香9克,積殼30克,研為細末,酒或開水送服 6克,1日2次 本方適用于小腹痛 11.消化性潰瘍秘方 方1:烏賊骨30克,白芍30克,研細末,每口3次,每次 3克,開水送服。 功能本方治療消化性潰瘍,有止血止痛的作用.對胃 實熱證效果亦佳。 12.腹脹秘方 石榴子20克,紫硇砂10克,胡椒10克,相更6克,以 上4味藥共研為細末,過篩,棍勻,備用。每日2次,每次一 匙(約10克)。用紅糖適量,調以糊狀,內服。 此方適用于胃風癥之胃脘脹滿,暖氣,嘔哆,胃痛如被 杖擊,或腸鳴泄瀉。 13.寒瀉秘方 寒瀉又名鶩搪,是由于脾氣衰弱及寒氣在下,遂使水糞 并人大腸,顏色多是青黑。春夏宜用川桂枝、白芍藥、白術 各15克,甘草(炙))6克,水煎服下;秋冬宜用:白芍藥、白術 各9克,干姜(炮)15克,甘草(炙))6克。病重的.要除去干 姜,加附子9克 14.熱瀉秘方 熱瀉是夏季熱氣一下子乘太陰與濕相結合,就像傾注 一樣,故另有一名為暴泄。癥候是腹痛出汁,煩渴面垢,脈 洪數或虛,肛門熱痛,糞便如湯可用:香蕾500克,白扁豆 250克(微炒),厚樸(去皮,用姜汁炙熱)250克,全部研成細 末,每服9克,用水煎服 15.便血秘方 便血又名腸風,或名腸紅,這是因為溫熱相侵或毒酒 深結,一定得逐漸去除濕熱酒毒,從而用止泄之劑,否則就 無效 方I:熟地30克,地愉、白芍、當歸、黃連各9克,甘草、 葛根各3克,柞木枝巧克,用水煎服,第l劑下血必更多2 劑稍少一此,3劑則)q-愈 方2 :扁豆花60克,研細末,調雞蛋服 方3:豆角筋炒黃,用小米湯調服 方4:黑木耳15克,燙熟加糖一撮,早、晚各服1次,連 服5口。 16.二便不通秘方 方1:滑石、蒲黃各等份,黃酒送下 功能:適用于產后大小便不通 方2:大麥芽(微炒),研末,每服9克,開水送服。 功能:適用于產后大小便不通。 方3:香油半匙,樸硝少許,共煮熟待冷以茶匙慢慢灌 服。 功能:用于初生兒大小便不通。 方4;積殼、目草各3克,水煎待溫,慢慢灌服口 功能:用于初生兒大小便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