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行醫的初期,辨正方法還是以八綱辨證為主,這個辨證方法直觀,簡潔,很容易上手使用,但是缺點就是不細致,導致了下藥的時候準確性不好。這個時候的用藥還是應用的藥物的功能性,再進一步深化,就到了五臟平衡的辨證方法上去了,這個方法有整體性,完美對稱性,給人以美的感覺了。用藥有深度,能細致下去,但是缺少宏觀性,沒有那種恢宏的氣魄。沒有開放性。就如在平面上作畫,沒有立體感。主要原因就是在用藥的時候還是建立在功能性上,沒有深化到其本質上來。再進一步探討就進入了三陰三陽的陰陽辨證模式了。這個方法才是中醫的核心方法,她建立在人體氣化理論之上。一種能量,六種變化,內外溝通,交叉傳變,與天地自然相協調。和前面的辨證方法融和在一起。和中醫的所有理論方法相融和。富有整體性,開放性,。藥物的運用主要以性味相和。陰陽配合,從整體中締結共線。開方應該叫結方了。就如組織一次戰爭的布局。讓醫者有運籌帷幄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