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個多么響亮的名字! 然而,讓我們沿著歷史文明的長河去尋找,“女人”這兩個字卻太沉重,太沉重! 翻開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周易》,人們會發現,對于“乾”、“坤”兩卦的解釋是: “乾”:代表天、父、君,主宰萬物。 “坤”:代表地、母,坤卦的屬性是柔順,像一頭服從的牛,又像母牛,能進行繁殖,生生不息。 一千多年前的東漢學者許慎在他著成的人類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女人:“女,柔也。” 孔子則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也曾說過:“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古老的《圣經》創世紀中,描寫了女人是由上帝從男人亞當身上取下的肋骨造成的,上帝給她取名為夏娃。 唯有英語單詞“女人”(Woman),這個字來自古英語Wifman,意為“作為妻子的人類的半數”。而這人類中的一半在過去千百年內一直處于被統治的地位。 古代的法典中說:“日日夜夜,女性必須在男性的支配下作為奴隸。”早期的羅馬法律規定,丈夫可以因為妻子犯有通奸罪將她處死,父親可以用同樣的理由將女兒處死。而女人的權利呢?甚至在英國大憲章公布以后,女人仍不能依法指控男人犯有謀殺罪。在18世紀的法國,思想開明的盧梭預想到男人的解放,但根本沒有預料到占人類半數的女人的解放。他說:“婦女之所以被創造出來,只是為了取悅男人……” 美國在革命以前,很多地方的婦女如果在公共場所發表講話就會受到罰款或監禁。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人則要以三寸金蓮為美,女人必須痛苦地裹足,深居閨閣,既不能參與家政,更不能參與國政…… 隨著世界革命的浪潮不斷涌起,婦女解放的呼聲開始在地球上飄蕩。中國近代的偉大女性——鑒湖女俠秋瑾首先喊出了“莫道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吟”的豪邁聲音。 在19世紀下半葉以后,男人們才真正開始承認男女平等。 對于婦女思想的解放,有人認為應該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開始。從那以后,對于婦女問題的關注一直持續增長。到1848年7月,首屆女權大會在美國紐約州的塞尼卡福爾斯村召開,標志著婦女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28年,英國婦女獲得了完全的選舉權。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婦女革命以公民權的改革而獲得決定性的成功。 在女權運動史上,值得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女友西蒙娜·德·波伏娃,她發表了對女權運動產生深遠影響的著作《第二性》。這部產生于20世紀中葉的巨著,首次用哲學的視野揭示了女人為什么會成為“第二性”的問題。她從生物學、心理學、歷史學和人類學以及教育、文化和文學等等知識入手,分析了從歷史最早女性就一直是相對男人來說的他者,是支配和保護的對象,教育和馴服的對象,愛與恐懼的對象等等,到后來女性仍然沒有能成為創造未來的自主的主體的事實和原因,并得出了“不是某個人生為女人,而是文明、文化創造了女性”這一他者的命題。 有人稱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存在主義的專家,她是出現在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哲學家,她從人類偉大的冒險中總結出一種女性哲學。 一位學者說,這是婦女所奉獻給世界的一部具有成就的史詩,與另一半較為專橫的男人呈送出的史詩相比毫不遜色。 在中國,女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很早就拉開了中國婦女爭取權利和自由的奮斗歷程,推翻了壓在婦女頭上的“三座大山”。解放后,中國婦女獲得的地位之高,享受的權利之廣,在世界范圍內是罕見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女性主義對國內文藝界產生很大影響。從文學界褒貶不一的“美女作家”、“下半身寫作”,話劇界女性主義話劇《陰道獨白》(遭禁演),到藝術界女藝術家長城“一脫成名”,女性主義一直吸引著公眾的眼球。 進入21世紀的中國女性與前輩不同,今天的女性爭取的是社會對個性的差異、不同生活態度的認同,這也引起了社會倫理道德的大討論。無論怎樣,男女平等步伐的前進,終將導致社會的進步。“女人”成為“第二性”的時代應該終結了,人們應該把歷史文明辭典中的被視為受歧視的代名詞——“女人”刪除到垃圾桶里去。而“女人”這兩個美麗燦爛的字眼真正代表的是“男女平等”——這一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新名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