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生熟 書法術語。①指學習書法的熟練程度。初學者生,久習則熟。北宋歐陽修稱:“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全。”②指法書的神采氣質。一般認為太熟則媚俗,熟而能生則高雅。清代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稱:“董思翁(其昌)云:‘作字須求熟中生’此語度盡金針矣。山谷(黃庭堅)生中熟,東坡(蘇軾)熟中生,君謨(蔡襄)、元章(米芾)亦尚有生趣。趙松雪(孟頫)一味純熟,遂成俗派。” □習氣 對書法情調的品評語。泛指用筆、結體等方面流于熟濫的情調。寓有貶義。清代王澍論趙孟頫書:“子昂天材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工夫為勝,晚歲成名后,因難簡對,不免浮滑,甚有習氣。” □碑志 指鐫刻于石碑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立的稱“墓碑”,也稱“墓表”、“墓碣”;列于墓道前者稱“神道碑”,入墓穴者稱“墓志”,或稱“墓志銘”、“壙銘”。 □楹聯 亦稱“楹帖”、“對子”、“對聯”。書法藝術的一種幅式。由上、下聯組合,是懸掛或粘貼在壁、柱上的聯語。如新春時節張貼于門上的“春聯”。字的多寡無定規,一般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特多的長聯,叫“龍門對”。相傳由五代后蜀少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馀慶,嘉節號長春”(見《蜀檮杌》)演化而來。楹聯發生干明末而盛行于清代。是十分普遍的文學和書法相融合的藝術形式。記述楹聯的專書有清代梁章鉅所撰的《楹聯叢話》等。 □烏絲欄 指在紙或絹素上畫或織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這種黑色界線的書法用紙。唐界墨濃而細,宋界墨淡而理粗。北宋黃庭堅服膺五代楊凝式書法,有詩曰:“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前人也有把其解釋成書法用筆的,《書法三昧》稱:“烏絲欄者,鋒正則兩旁如界。” □題跋 書寫于書籍、碑帖、書畫作品的品評、追述故事、考證版本及淵源等方面的文字。書寫于作品前面的文字一般稱“題”,后面的稱“跋”。清代段王裁《說文解字注》稱:“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后。”朱駿聲稱:“題者,領也,猶*也;跋者,足也,猶茇也”今多將跋尾稱為“稱為“題跋”。 第四部分: □行氣 □擔夫爭道 □計白當黑 □用墨 □血法 □合作 □書奴 □集字 □生熟 □習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