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藥物療法是在中醫經絡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穴位和藥物的特點將有關的藥物置于穴位局部的皮膚,或穴價淺層、或穴位深層,通過經絡、穴位以及藥物的藥理作用,調節人體明陽平衡,調和氣血,舒經活絡,補虛扶正,祛邪外出,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敷貼療法之所以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的療效,主要是由于藥物的作用和穴位刺激的作用,來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具體操作處方如下: 1.涌泉穴敷貼方 腳心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不包括腳趾)、中1/3交界處,第二、三趾關節后方。誦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腎主納氣調節全身氣機。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刺激涌泉穴,可改善機體循環,提高免疫力。因此腳心敷藥能降血壓,而且安全、簡便、無副作用,療效顯著。以下涌泉穴中藥敷貼方對于高而壓病具有很好的療效,但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處方一】 以吳茱萸 研細末用醋凋糊狀,敷于雙足心(涌泉穴), 外用紗布包扎固定,24小時換藥1次。 一般敷藥12-24小時后,血壓即開始下降。 【處方二】 取吳茱萸 研細末均勻,酒炒熱。包足心,用男左女右法。 【處方三】 吳茱萸、肉桂各等分。共為末,敷足心。 2.肚臍敷貼方 藥物貼臍降壓法是一種古老的治病方法,它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這種治療方法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為依據,運用相應的藥物敷貼于肚臍之上,利于藥物對肚臍的刺激和藥理作用,以疏通經絡,加強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調整血壓的目的。 降壓散填臍法 吳茱萸 諸藥混合研為細末,過篩,裝入瓶內,密封備用。 諸藥末 患者臍孔窩內,以手往下壓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 定之。每天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降壓餅貼臍法 吳茱萸、肉桂、磁石各 諸藥混合研為細末,密封保存。臨用時每次取末5 度,制成藥餅兩個備用。 取藥餅兩個分別貼于患者臍中(神闕穴)、涌泉穴上,用膠布固定,再以艾條懸灸2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