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的愛情觀
愛情,通常被認為是性愛與情愛的有機結合。只有性愛而缺少情愛的愛情,是低級的愛情或婚姻;只有情愛而沒有性愛的戀愛,是精神戀愛,即“柏拉圖式愛情”,也是不可取的。情愛要專一、持久且終身不渝,各自為被愛一方的最高利益、最大幸福著想,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悔;性愛要激烈、浪漫、和諧,雙方達到最大的滿足感。小說描寫羅伯特和弗朗西斯卡的愛情正是從以上幾方面下筆的。雖然他們兩人才相遇四天,但是在他們各自分手后的22年中,一直互相思念著,愛戀著,最后雙方都把骨灰灑在建立兩人愛情的標志地——羅斯曼廊橋畔,以示精神上的結合。可見,他們互相愛得多深,多么專一,多么持久!正如小說所描繪的:當羅伯特在離開弗朗西斯卡時,說了那樣的話:“……天哪,我們就是在相愛,天上人間愛能有多深就愛得多深。”當弗朗西斯卡67歲生日時,回憶22年前的情景,小說是這樣描述的:“那時她愛他,超過她原以為可能的程度,現在她更加愛他了。為了他,她什么都愿意做,除了毀掉她的家庭,或者連同把他也毀掉。” 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性愛,又是多么激烈,多么浪漫,多么和諧而有最大的滿足感。正如小說所描寫的:“他們做愛,可連續一個小時。身體的撫摸、耳邊的悄悄話、溫情的語言,弗朗西斯卡多年失去的性欲亢奮又突然出現了。令她驚奇不已”,現在能“和一半是人,一半是別的什么生命長時間做愛”。他們在相遇的四天里,“在臥室里,在牧場草地上以及可以想象的任何地方做愛”,達到最佳狀態的性和諧及性滿足感。弗朗西斯卡形容羅伯特在做愛時“激烈得像一支箭,完全使她不能自主”。 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愛情質量,就必須提高我們的情愛及性愛質量。如果像弗朗西斯卡的丈夫理查德那樣,對性愛產生誤解,認為是不體面的事;對情愛也不重視及不升華,專注于小牛而冷落了妻子的性心理要求,結果導致妻子的性壓抑。一旦條件許可,性興奮無法控制,就導致與第三者發生性愛,差點還造成家庭破裂。小說在這里也描述得一針見血:“她對于他(理查德)更像一個生意合伙人,而不是其他。”因此,弗朗西斯卡的婚外戀在內因上理查德有失誤的地方。 由于小說描繪理查德的情況與現實生活中許多做丈夫的人情況差不多,他們多是“最簡單的,不動感情”,這會導致做妻子的長期性壓抑。因此,引起中年婦女的強烈共鳴,要求提高愛情及婚姻質量的呼聲異常高漲。這是小說成功的方面。但是,提高愛情及婚姻質量,不必像弗朗西斯卡那樣從婚外戀得到解決,而是應當在夫妻之間主動解決。 通過小說的描繪,《廊橋遺夢》的性心理責任似乎只在丈夫一方,而且一成不變。其實不然,現實生活中妻子的責任是同等的,并且隨著時間的變化也在變化,這就需要特別注重“愛情更新”。 去年7月我寫了一個中篇小說《神秘的情人》,充分闡明了這個道理: 夏寒雪和丈夫蘇彤都是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兩人相愛成婚,起初夫妻生活十分和諧,而且非常浪漫。后來夏寒雪過于專注自己的事業,一心撲在醫院和病人的身上,忽視了性生活,使得情愛也逐漸淡漠:“孩子都那么大了,還有那個必要嗎?”或曰:“都近半百的人了,難道還會像二十歲的小青年?”于是當她有時深夜才回家,換好了拖鞋,倒在沙發上就辛苦得睡著了。蘇彤把她抱到床上,脫去她的衣服換上睡衣,看見她潔白如雪的胴體,但是再不忍心打攪她。睡覺都沒有時間,交談哪來的時間?便也成了“生意合伙人”。幸虧有個“神秘情人”林清芳,豈知她是個作家,非常羨慕夏寒雪和蘇彤的溫馨家庭,有意寫一本書,便主動接近他們。經過一系列誤會和矛盾沖突,得機會把情愛、性愛、愛情、婚姻、家庭,乃至愛情更新和保持新婚伊始的道理和夏韓雪說得清清楚楚,得以使夏、蘇二人的感情恢復的勝過初戀。 總之,《廊橋遺夢》給人最大的啟示就是要建立高尚的、高質量的愛情,就必須提高情愛及性愛的質量。但小說也有缺點,它把男女雙方的愛情,看得高于婚姻、家庭,甚至脫離整個社會。愚認為,每個人都在一個國度里生活,都有特定的社會環境,愛情、婚姻、家庭只有與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前途緊密聯系起來,與社會融洽起來才是最高尚的愛情,最高尚的婚姻。在中國,起碼要符合社會倫理和傳統民俗,以個人最大精神上的滿足來判定愛情和婚姻的質量也是片面的。 附注:羅斯曼橋位于美國愛荷華州麥迪遜縣,始建于1883年,2002年9月,美國中部時間3日晚(北京時間4日上午)在一場火災中嚴重受損,火災后整座木橋只剩下了一些被燒黑的吊架。 又:《廊橋遺夢》小說發表后并不受重視,因電影上映使小說和該橋一舉成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