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鳴鉦擊鼓退敵兵 (繪圖: / 曹醉夢) 長篇歷史紀(jì)實文學(xué)連載 大唐圣主李世民(4) 第四章謀大位楊廣施毒計 救昏君世民展奇才 作者﹕周若水 隋煬帝楊廣是楊堅與獨孤皇后的次子,本與皇位無緣,原本隋朝的江山應(yīng)該由其兄長楊勇承繼。楊廣的帝位既是巧取,也是豪奪,楊廣作秀的功夫堪稱一絕。為了謀得太子位,楊廣煞費了一番苦心,在母后面前極盡偽飾,博得了母后的賞識與信賴。楊廣深知,父皇雖是一國之君,很多事情母后的意愿卻起著決定作用,因為父皇對母后很是敬重,甚至到了有失體統(tǒng)的 “妻管嚴(yán)”的境地。
有這樣的強悍母后,楊廣要想博得父皇的龍心,必得先過了母后這一關(guān)。 太子楊勇因好女色、喜奢華,而漸漸失愛于父皇和母后。楊勇姬妾眾多、子女成群,被封為王的兒子就有十個,只是沒有嫡子。太子妃元氏是獨孤皇后為楊勇所選,卻不得楊勇寵愛,皇后已經(jīng)為此大不高興了,元妃卻又暴斃,皇后懷疑是楊勇害死了元妃。 獨孤皇后在女色方面律夫尚且嚴(yán)厲,何況律子?楊廣摸準(zhǔn)了母后的脈搏,便佯裝只與蕭妃獨居,不好美色。姬妾們有了身孕楊廣都不允許他們出生,所以楊廣的膝下僅有三子三女,兩個是蕭妃所生的嫡子,一個是蕭嬪所生的趙王杲(還是楊廣做了皇帝后所生)。獨孤皇后因此多次夸獎楊廣賢德。楊堅與皇后曾經(jīng)到楊廣府邸巡視,楊廣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把美貌的姬妾都藏到別處,只留下又老又丑、穿著粗衣布裙的守候在身邊服侍;將屏帳的華麗彩絹撤下,換上素絹;故意弄斷樂器的絲弦,也不讓下人擦拭樂器上的灰塵。此情此景,令隋文帝與獨孤皇后見后心中大喜,更以為楊廣勤于政事,遠(yuǎn)離聲色,生活簡樸。從此,于諸皇子當(dāng)中,楊廣成了楊堅與獨孤皇后的最愛。 楊廣“不愛女色”,僅此一點,獨孤皇后對廢楊勇立楊廣已經(jīng)定了八成了。楊廣感覺火候尚淺,應(yīng)該在母后那里再點一把毒火,讓楊勇在母后的心里徹底“出爐”。靈犀一動,楊廣計上心來。 楊廣任揚州總管時,入朝覲見父母,回?fù)P州前,入宮向母后辭行。楊廣認(rèn)為施毒計的機會終于到了,便跪在地上大哭:“母后救我!”獨孤皇后大驚,忙問楊廣因何驚懼?楊廣哭著說:“兒臣對太子一向恭敬,從無非分之想,不知哪里得罪了太子,太子竟然想害死兒臣!”皇后聽后大怒:“我還活著呢,他就開始對你們下手了!我為他娶了元氏女為妃,他竟然不以夫婦之禮待她,對她就像對豬狗一樣,而專寵云定興的女兒。前不久又毒死了元妃,現(xiàn)在又開始對你下手!等我死了,還不把你們隨意殺戮!”楊廣嗚咽不止,皇后也悲不自勝。之后,皇后廢楊勇立楊廣之意已決。 如果不論品德,楊廣的才貌無可挑剔:儀容俊美,機敏聰慧,深沉嚴(yán)謹(jǐn);工詩文,善辭賦,具辯才,且屢立戰(zhàn)功。因此在朝堂之中晉王楊廣的聲名極好。再加上獨孤皇后在楊堅面前一再力挺楊廣,被蒙蔽的楊堅也越來越覺得大隋的江山交給楊廣,真是社稷之福、萬民百姓之福啊! 楊廣以矯飾騙過了父母群臣,卻難欺上天。楊廣被立為太子的當(dāng)夜,上天便降災(zāi)示警:狂風(fēng)凜冽,暴雪紛飛,山崩地震,房倒屋塌,被壓死者百余之眾。 西元601年秋,獨孤皇后走完了她輝煌、高貴、專寵的一生。生母亡故,兒女悲痛應(yīng)由心而生,而楊廣卻在父皇及宮人面前哀慟欲絕,哭得死去活來;回到自己的住處,則談笑風(fēng)生,飲食如常,毫無悲傷之意。 隋文帝病重之時,一日,陪侍的寵妃宣華夫人發(fā)髻蓬松、衣帶不整、神色異常,隋文帝追問她何故如此,宣華夫人向隋文帝哭訴了太子楊廣對自己欲行無禮一事。隋文帝聽完氣得拍床大罵:“畜生怎么能托付社稷大事?都是獨孤氏誤了我!快叫楊勇來!”然而,此時的楊廣羽翼已豐,朝綱在握,誰來承繼大統(tǒng)已經(jīng)由不得楊堅了。楊廣讓楊堅見到了楊勇,但不是在楊堅的寢宮,而是他們父子倆共赴黃泉的路上。一會的功夫,楊堅就氣絕身亡,不知是被楊廣氣死的,還是被楊廣所殺。楊堅之死,成了一個令世人難解的歷史疑案。楊廣又矯以楊堅遺詔,縊殺了楊勇。楊堅駕崩的當(dāng)晚,楊廣不顧父皇尸骨未寒,就迫不及待地“蒸”了父皇的寵妃、自己的庶母宣華夫人。(古代父親死后,兒子娶庶母,叫做“蒸”。) 楊廣登基后,再也無須遮遮掩掩了,好女色、喜奢華之本性終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大張于世了。楊廣役民如牲畜、視民同草芥——大興土木,采奇石異木營造東都洛陽;動用二百萬民力開鑿大運河;興百萬之師,三征高麗,無功而返,損兵折將,勞民傷財。真是東都成,民心散;運河就,國本傷;征高麗,國運敗。楊廣為政十來年,就將隋文帝苦心經(jīng)營了23年的大好江山折騰得國力凋敝、民不聊生、盜賊四起、流寇遍地。 大業(yè)十一年(西元615年),楊廣的天下已如西山的落日,昨日的黃花。 這年八月,楊廣乘著氣爽秋高,率眾出塞北巡幸雁門。突厥始畢可汗聞訊后,親率幾十萬大軍圍攻雁門,雁門四十一城,被突厥攻克三十九城,只有雁門、崞尚保。突厥急攻雁門,箭矢都射到了楊廣的身旁左右。楊廣命懸一線,危在旦夕,抱著愛子趙王杲,哭腫了雙眼,不由得想起了屢退突厥的功臣長孫晟,慨然長嘆:“如果長孫晟還在,匈奴何敢至此?” 此時的楊廣氣數(shù)未盡,長孫晟死難復(fù)生,但長孫晟的快婿李世民擔(dān)起了退兵救主的大任。那一年,李世民還不到十七歲,但與生俱來的超人智慧與軍事奇才,卻如同太陽的光輝無法掩藏,必將穿透層層云霧而普照寰宇,恩澤萬方。 皇帝被圍,非同小可,立即詔告天下,募兵救駕。 楊廣與李淵于私是姨表兄弟,于公則是君臣,楊廣臨難,李淵不能袖手旁觀、坐視不管。李淵決定讓足智多謀、膽識過人的李世民前去救主。 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應(yīng)募來到雁門,在屯衛(wèi)將軍云定興的帳中聽令。李世民聰慧睿智,素有軍事天才。當(dāng)時的雁門是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城中的存糧只夠維持二十天,城外幾十萬突厥大軍虎視眈眈;征調(diào)隋朝大軍來援也非數(shù)日之內(nèi)就能完成。“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之上策。李世民決定以虛張軍容的疑兵之計退敵,便向?qū)④娫贫ㄅd獻(xiàn)策:“始畢敢舉兵圍困我天子,肯定以為我朝短時間內(nèi)難以籌集大軍來援。我軍應(yīng)該虛張軍容:白天于幾十里之間高舉旌旗,綿延不斷,虛張聲勢;夜晚則擊鉦擂鼓,鉦鼓之聲彼伏此起,不絕于耳,突厥一定以為我朝救援的大軍來了,他們必定望風(fēng)而逃。不然的話,敵眾我寡,如果他們?nèi)妬響?zhàn),我軍難以支撐,必敗無疑。” 云定興聽罷,心中暗想:不怪說將門出虎子,這李世民堪稱奇才,年紀(jì)尚小,閱歷不多,竟有這等卓見!孺子前程不可限量!就欣然聽從了李世民的計策。果如李世民所料,始畢可汗誤以為隋朝大軍趕來救駕,遂率全軍撤走。李世民神計一出,隋朝未損一兵一卒,便退去了突厥的數(shù)十萬大軍。 李世民初入軍營,就展露了其天賦的軍事奇才,這為他日后兵爭天下,做了堅實的奠基—— 少年神智開雁門 (未完待續(xù),版權(quán)作者所有。)
第7集“一代詩仙上”第8集“一代詩仙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