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棘突的觸診 以左側為例檢查者站于患者左邊,以左手按住患者前額或下頜,使頸脊柱保持適度前凸位置,再以右手拇指按住左頸椎棘突側方軟組織附著處(不是在棘突正中),自C2~C7 逐一順次滑動按壓。主要是確定棘突有無偏歪或位移,以及棘突位移的方向、大小。一般觸摸,比較4條線(中心軸線、棘突旁線、棘突頂線、棘突尖線),可綜合判定病情(見前述診斷要點)。 頸椎棘突處多是斜方肌中上部附著處(起自枕骨粗隆,枕骨上項線項韌帶T12的棘上韌帶),還有小菱形肌(C6~7項韌帶),上后鋸肌(C6~T2棘突),頭夾肌(C3~T3棘突),頭半棘肌(C2~5棘突),半棘肌(C2~T6棘突),棘間肌等附著其上。 頸椎棘突壓痛點檢查 當這些頸椎棘突軟組織附著處或頸部肌肉在頸椎椎板所在部位有損害或出現無菌性炎癥時,通過上述方法也可查出壓痛點或異常改變。多以C2~5棘突壓痛最為敏感;有時有些病例作頸脊柱活動時,可在棘突部摸得“咯吱”感覺,此為頸部結締組織變性所致。與其出現的相應臨床癥象有:頸項疼痛或不適;還有可能引起項活動發聲、頸活動受限、咽喉異物感、吞咽不適、麻木、舌增粗、說話不清、口張不大等癥象;枕骨痛、頭頂痛、頭皮腫脹、異樣感等癥象;以及眼花發脹、眼睜不大、視力減退甚至完全失明、眼球后刺痛、眼眶痛、飛蚊癥等癥象。 2.項部肌肉的觸診 檢查者的拇指位于頸椎棘突與頸椎橫突之間的部位,按住項部伸肌群的肌腹作上下滑動按壓。 頸椎棘突附著的伸肌群,若因勞損性疼痛而持久不愈,則常繼發所屬肌肉本身的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項部不適、酸脹、疼痛、上背部發緊感等癥象。少數重癥單側或兩側輕重不等的病例,還會引起痙攣性斜頸。有的頭部固定不動,有的不停地搖動。發病機理除與項部肌肉的變性攣縮有關外,還與背部、肩部以及鎖骨上窩部軟組織勞損有密切關系。特別是頭夾肌的變性攣縮,常是痙攣性斜頸的主要發病原因之一。因此,觸摸按壓時,可查得壓痛點、肌緊張或條索狀物等。 3.頸椎橫突的觸診 可用兩手食指分別按在頸旁兩側所屬的橫突尖上,逐一順次滑動按壓。若出現無菌性炎癥病變,可查得壓痛點。C1~4橫突尖為提肩胛肌上端附著處,如有無菌性炎癥病變,可出現頸旁側痛。C5~7橫突尖為前、中與后斜角肌上端附著處,無菌性炎癥病變時可引起頸旁下方痛。這兩種疼痛的不同壓痛部位在臨床檢查中應作鑒別。 4.肩胛骨脊柱緣的觸診 檢查者站立病人左側,以右手按住病人右肩外方,左手放置在同側肩關節上,將肩胛骨固定制動,右手拇指按住脊柱,第2~5指按住腋緣部位。若大、小菱形肌附著處發生無菌性炎癥病變,則拇指沿脊柱緣滑動按壓時可查得壓痛點。小菱形肌與大菱肌均附著于肩胛骨脊柱緣。前者在上中段(位于肩胛岡內方的脊柱緣);后者在中下段。兩者附著處發生無菌性炎癥病變時,特別是小菱形肌,會出現嚴重的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