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年11月7日成立,鄂豫皖邊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在黃安七里坪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面軍,下轄紅4軍和紅25五軍,共五個師近3萬人,原第4軍軍部改為方面軍總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主力之一。徐向前任方面軍總指揮兼第4軍軍長,陳昌浩任方面軍政治委員兼第4軍政治委員。鄺繼勛任第25軍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主要活動于鄂豫皖。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 簡介

在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時,由于擔任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的張國燾指揮錯誤,10月,部隊被迫轉移,開辟了川陜根據地,與川東游擊隊會合。以后,又擴編為4、9、30、31、33五個軍共8萬余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軍開始長征。6月,第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8月,分左、右兩路共同北上。9月,領導左路軍的張國燾擅自決定第四方面軍南下,另立中央,搞分裂黨的活動。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地區同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六軍團會師。迫于各種壓力,張國燾被迫取消偽中央,第四方面軍與新成立的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與紅軍第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后第四方面軍三個軍在張國燾指揮下,西征失敗,一部分到達陜北。抗日戰爭開始后,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隨后,即參加了抗日戰爭。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 成立始末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主力之一。
1927年11月~1929年11月,先后由黃(安)麻(城)、商(城)南、六(安)霍(山)等地農民起義組成的工農武裝,分別在鄂東北、豫東南、皖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到1930年1月,上述武裝分別編為工農紅軍第11軍第31、第32、第33師。4月,紅11軍改編為紅軍第1軍。紅軍中共產黨的各級組織日趨健全,政治工作日益加強。6月,成立了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12月,紅軍第15軍由蘄春、黃梅、廣濟地區轉到鄂豫皖邊區的黃麻地區。1931年 1月,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軍打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圍剿”,共殲其4個團又3個營,擊潰其 1個旅又1個團。1

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湖北省黃安縣七里坪組成,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劉士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4、第25軍,共約3萬人。第4軍(軍部由方面軍總部兼),轄第10、第11、第12師;第25軍,曠繼勛任軍長,王平章任政治委員,轄第73師。紅四方面軍的成立,標志著鄂豫皖紅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這時,蔣介石集結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周圍的兵力已有15個師,雖正在籌劃第三次“圍剿”,但仍處于分散防守狀態。在此情況下,鄂豫皖軍委決定乘國民黨軍新的“圍剿”尚未準備就緒之際,主動向國民黨軍發起攻勢作戰。紅四方面軍采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在根據地人民支援下,從11月至1932年 6月繼續進行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潢(川)光(山)等四次戰役(見彩圖),共殲國民黨軍6萬余人,使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計劃破產。蘇家埠戰役后,方面軍以皖西地方武裝又組建了紅25軍第74、第75師。到潢光戰役結束時,紅四方面軍連同新組建的4個獨立師,總數達4.5萬余人。

1933年2月,川軍以近6萬人兵力,向川陜革命根據地發起三路圍攻。紅四方面軍依靠根據地有利條件,采取“收緊陣地,節節抗擊,待機反攻,重點突破”作戰方針,經4個多月的作戰,殲敵2.4萬余人,粉碎川軍的三路圍攻,紅軍得到很大發展。7月,紅四方面軍將第10、第12、第11、第73師和部分地方武裝,依次擴編為第4軍(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第9軍(軍長何畏,政治委員詹才芳)、第30軍(軍長余天云,政治委員李先念)、第31軍(軍長王樹聲,政治委員張廣才),共4萬余人。
反三路圍攻勝利后,紅四方面軍乘川軍新的圍攻尚未準備就緒之際,于8月至10月舉行了儀(隴)南(部)、營(山)渠(縣)、宣(漢)達(縣)三次進攻戰役,共殲川軍近 2萬人。宣達戰役期間,紅四方面軍同在達縣、宣

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在川西北懋功(今小金)地區會師。為開創新的局面,中共中央決定兩個方面軍共同北上,創建川陜甘革命根據地。8月下旬,紅軍到達巴西和阿壩地區。月底,紅30軍和紅4軍一部在包座地區殲國民黨軍1個師。這時,張國燾公開進行分裂活動,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決定。中共中央遂率中央紅軍主力于9月10日由巴西地區繼續北上,張國燾則于9月15日令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的第5、第32軍南下川康邊。10月,南下紅軍舉行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殲國民黨軍3000余人。接著繼續南下,又發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殲國民黨軍1.5萬余人,紅軍也傷亡近萬人。1936年1月,紅5軍與紅33軍合編為紅5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在朱德、劉伯承的堅決斗爭,以及徐向前等的影響下,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對張國燾

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為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紅四方面軍總部率第30、第 5、第9軍共2.1萬余人先后西渡黃河。11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河西部隊稱西路軍并成立以陳昌浩為主席的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該部的行動。西路軍在奉命向甘肅西部進擊中,克服了種種困難,同軍閥馬步芳部的優勢兵力進行了4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殲其約2萬人。但西路軍也遭到嚴重損失,到1937年 3月中旬終于失敗。余部約七八百人由李先念率領進入新疆,后來分批回到了陜甘寧邊區。紅四方面軍留在黃河以東之第4、第31軍,共1.1萬余人,參加了山城堡戰役。1937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紅四方面軍之第4、第31軍和陜北紅軍第29、第30軍等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 129師。接著,投入了抗日戰爭。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 評價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英勇作戰,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為土地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紅四方面軍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戰斗足跡遍及鄂、豫、皖、川、陜、甘、寧、青、新等省,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軍,在浴血奮戰中,創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戰原則,取得了豐富的建軍和作戰經驗,造就了一大批領導骨干,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