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咳藥可分為兩種類型:凡能抑制咳嗽中樞而止咳的藥物,稱為中樞性止咳藥;凡能抑制其他環節而止咳的藥物,稱為外圍性止咳藥。 中樞性鎮咳藥又分為兩類: ①成癮性,如可待因等; ②非成癮性,如咳必清、咳快好、克咳敏等。 外周性鎮咳藥也可分為兩類: ①局部麻醉性,即對呼吸道粘膜末梢感受器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如退嗽等。 ②緩和性,即口服藥物后可緩和咳嗽,如甘草流浸膏,復方甘草合劑等。 那么,應如何選擇使用鎮咳藥呢? (1)咳嗽是人體的一種防御功能,當感到氣管內有痰或有異物時,以主動的咳嗽運動將其排除,能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或異物,對人體有益;只有當劇烈、頻繁的咳嗽時,才能應用鎮咳藥進行對癥治療,同時應當明確診斷,確定引起咳嗽的原因,并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控制感染,消除炎癥等。 (2)對于一般咳嗽的治療,應以祛痰為主,不能單獨使用鎮咳藥,以免影響痰液的排出,而且止咳效果也會減弱。此外,痰液滯留在呼吸道內可加重感染,也不利于抗菌消炎藥充分發揮作用,延緩炎癥的消退。因此,凡是濕性咳嗽,應鎮咳和祛痰藥物聯合使用。 (3)中樞性成瘤性鎮咳藥,如可待因對一切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一定的止咳效果,適用于癌癥、急性肺梗塞、左心衰竭伴有咳嗽,或痰液不多而又頻繁發作的刺激性干咳,以防劇烈咳嗽導致合并癥,才能短時間地使用鎮咳藥,但必須慎重使用,盡量限制用藥大數和次數。 (4)呼吸系統疾病所致的刺激性干咳或陣咳,應選用非成痛性中樞鎮咳藥。一般干咳、陣咳選用咳必清較為適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選用咳平為佳,其既無成痛性,作用又強于咳必清,還具有支氣管解痙作用。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則選用雙苯哌丙酮為好,它除能鎮咳外,還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此外,中藥杏仁、枇杷葉、半夏、紫金牛等,均具有鎮咳作用。 轉發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