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談判成功的關鍵字:“不”
談判時的決策都是百分之百的感情用事。沒錯,是百分之百,心理學家已毫無疑問證明此點。有時候人們使用“談判學”的字眼,但“科學”的部分就是,“決策的背后是感情用事”。在坎普系統中,隨時都是腸胃檢查時間,因為談判確實是由這兒開始。 曾提出你認為合理的事實、數據,但對手卻不同意的狀況嗎?他甚至不曉得你在說些什么?我確信發生過這種事,因為靠“事實”無法贏得談判。因為事實和腸胃毫無關聯,所以事實是其次。想像一下吸煙的習慣。每個人可能都聽過癮君子大發高論,說只要他下決心,隨時都能戒得掉。那他什么時候要戒呢?很遺憾的,大部分都要等到心臟繞道手術之后——更難以置信的是做完手術以后,還不是每個人都會戒煙。如果事實不能脫服煙槍改掉不要命的壞習慣,也難怪不能靠事實贏得談判。腦袋或者太迷糊,或者太僵化,但最主要的還是,真正的決策是在別處做成的。所謂“理性”,是在決策以后為了給決策找正當理由才出現的說詞。 小心觀察自己及別人時,可以看到情緒層次(胃腸)到理智層次(頭腦)的轉換。每天,每個小時,甚至每分鐘,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在情緒和所謂的理智之間來回反覆。在做成決策之前,我們情緒翻騰,然后努力將之合理化。成功的談判必須完全理解情緒,并且善用這股決策力量。 談判,甚至決策,的確都以情緒開始。情緒澎湃、多變、有毀滅性,雖促成初期決策,但未必是最后裁奪者。坎普系統把情緒視為正常,不抹殺情緒,教大家如何從情緒(形成的協議不能持久),前進到決策(協議可持久)。 談判的確扎根在情緒之中,而且總難以擺脫情緒糾纏。談判者的工作是認清自己的情緒,以精準的決策過程克服感情用事。你的工作什至是要善用情緒,以做出精準決策。 千萬別說“是”或“也許” 無論是新客戶或參與研討會的朋友,我都跟他們說,談判中最好的“是”,就是“不”,以此激發他們思考。本書強調的“從不說起”也是激發讀者的方式,但意義不僅于此,這同時也是事實。談判的確是從“不”談起,不是“也許”,也絕不是“是”,而是斬釘截鐵的“不”。不管哪種談判,“不”就是我要聽的關鍵字,“不”之前的話都是打官腔。 怎么可能會這樣?因為“不”是一種決策,能讓談判桌彼端的對手,用心思考為什么會得到“不”的答案,而力求能做出明確決策的責任感,才能幫助對手專注在真正的談判議題。對手必須為“不”負起責任,所以現在大家有共同的議題。事實上,我們很快會發現,光是邀請對方說“不”,就能改變談判的動能,對己方有利。但其他的答案:“是”和“也許”,并非真正決策,除了阻礙情緒的起伏之外,一無是處。這兩個答案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也許”讓兩方都摸不清頭緒。回答“也許”,并不能從對方那里獲得有用的資訊或反應,因為這等于什么也沒有說,攪亂一池春水而已。同樣的,聽到對手說“也許”時,你的情緒更是左右搖擺,對手是在說“是”嗎?我們幾乎達成協議了嗎?或者他只是為了教我退讓,在做最后一分鐘的部署?或者他其實是想說“不”,這個提案完全沒有機會?或者他真的是說“也許”,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誰知道是怎么回事啊!我什至可以說,“也許”代表的情緒成分勝過所有其他的東西。這絕不是一個決策,沒有理智成分,沒有給任何一方努力的方向。 我要不厭其煩的強調,“也許”有如宣告談判破裂,假如不能快速超越這種階段,就馬上離開,因為再談下去也是浪費時間(尤其在碰到會使人抓狂的日本對手時,更要如此)。有些談判者不想傷害對手的感情,或危及談判,嫌“也許”聽起來都太強烈。有時候,對手經“讓對手說是”的洗禮后,連開頭都從“是”說起。但剛開始的“是” 并不比“也許”好。因為這不真的是個決策,你的對手不可能真的同意你的說法。如果他同意,大家就不需要在這里談判了。 更重要的是,當對手說“是”,我們會很興奮,開始釋放大量腎上腺素、計算傭金、決定到底要買賓士還是BMW——在了解狀況之前,我們……怎么樣呢?有了“需要”。一旦我們有需要,便開始失控。理智告訴我們“是”不會是真實的最終答案,但惹得情緒波濤洶涌。幾個小時或幾天或幾個星期之后,對方加入“如果”、“但是”、“然而”、“要是”等敏感字匯,我們便很快失焦,變得脆弱而易妥協。對方已然掌控大局。一開始就給“是”的答案,是欲擒故縱的伎倆,把我們陷在猛虎的柵欄里。大企業精明的談判者常常用這一招。 “也許”毫無價值,而“是”又充滿陷阱,所以剩下的是“不”,一個真正的決策。我說過,“不”讓對手進入思考模式,而且會要求解釋,所以便有一個真正的議題可以討論。 說“不”才能拿回主導權 讓我們考慮一個幾乎任何企業談判時都碰過的典型情境。跨國企業同時和三家規模小很多的公司,針對特別企畫案進行談判,利用競爭對手的敵對關系,一家一家的要求降價再降價。最后,原先是跨國企業心目中第一選擇的公司“邦南沙”,厭惡跨國企業坐收漁利的做法,決定改變態勢,退出這場談判。他們的談判者告訴跨國企業,邦南沙不能也不愿意再降價,也許邦南沙不是最適合這個企畫案的公司。簡言之,邦南沙說了“不”,也邀請跨國企業以“不”回應。 現在大企業面對兩個難題。他們也許留不住最好的選擇,而其他兩家公司也可能和邦南沙采取同樣的立場,他們不再能在三家公司之間漁翁得利。因為其中一家寧可放棄成交,也不愿意再退讓,跨國企業將發現態勢逆轉。接下來可想而知,當初拒人于千里的跨國企業開始釋放消息給邦南沙,使邦南沙公司得以掌握優勢,最后脫穎而出。 這就是說“不”的威力。換過來,如果跨國企業的談判代表接受過坎普系統的訓練,并在一開始就知會對手:“歡迎隨時說『不』”呢?那么整個談判過程會快得多,大家可以早點進入實質議題,不必停留在情緒性的猜疑中。雙方可以針對重點協商省下可觀的時間、金錢、資源。 這是關鍵:說“不”可以跨越情緒或無關緊要的問題,直達要害。追求決策型的談判,而非浪費時間在情緒性的雙贏。 前面提過一無是處的“也許”,正是日本人談判的藝術。現在講的是跟日本人說“不”的故事。我的客戶是美國公司,他們和日本大企業簽了所謂的“雙贏”契約,為此每年付出虧損數百萬美元的代價。即使合約期限要再五年才到期,董事會很清楚不重新議約,公司的麻煩就大了。一如預期,當初負責談判的幾位主管齊聲反對,認為公司重新議約的要求,勢將危及日本市場的布局,重新議約絕對行不通。但總裁下定決心,宣告履行合約才是不可能的任務。 開始重新議約的十八個月后,案子終于送到日本大企業最高層。而美國這邊的談判代表一再表明,“如果無法同意,就說『不』。合約一定得改,但如果新約有不妥之處,就跟我們說『不』。”那些日本人真的倒抽了一口氣,彼此交談二十多分鐘,還休會商議。我的客戶平心靜氣的等候,最后日本企業終于回覆,可以接受我們的條件。 邀請對方說不,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更透徹,引起他們的注意。如果回應是“不”,就可以深入細節,從問題點開始推敲。結果,邀請對方說“不”卻直接達成協議。當初說會摧毀和日本經銷商關系的預言呢?胡說八道而已。兩家公司現在擁有高度互利的合作關系。 長期來看,“不”的確是最安全的答案,不僅不會破壞商業關系,反而能與對方建立關系。你想要雙贏嗎?說“不”、誘導對方說“不”、聽到“不”才是真正的雙贏。
來自: yagi1 > 《勵志》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成功談判,從說“不”開始
常常在商業談判中屈居下風,得出令人沮喪的結果?這里告訴你一些談判高手不想讓你知道的談判技巧:隱藏你的需要、沉默是金、適時說"不"......就算你是談判新手,也可以立刻成為頂尖贏家。首...
如何成為銷售談判的高手
如何成為銷售談判的高手來源: 作者: 2006-12-12 15:55:00 網友評論0篇 【字體:大 中 小】 一:商務談判的語言技巧!商務談判的語言技巧——成功的商務談判都是談判雙方出色運用語言藝術的結果。...
了解不同的談判風格
但日方的談判者岡松先生卻象大多數日本談判者一樣相當熟悉美國,他與家人在紐約生活了3年并花費多年時間處理美日兩國間的貿易糾紛。以下是對一些受其國人認可的各國成功談判者的概括,包括美國,印度,...
談判過程中對手發脾氣了怎么辦
談判中,人的因素除了觀念問題之外,情感表露也對談判能產生重要影響。如果你的談判對手表示出非常生氣,或沖你大發雷霆,那么一定要密切注意對方的情緒變動,當然也要包括你自己的情緒。
善于控制情緒關乎企業管理成敗
善于控制情緒關乎企業管理成敗善于控制情緒關乎企業管理成敗。2004年,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 Gerben A. van Kleef 及其同事在虛擬談判中發...
一般學不到的談判技巧
陳武沒有說服對方的最大原因是他沒有留意并照顧到對方的感受。下次我們在談判中提出一個重要問題的時候,請不要只顧著注意聽對方說了什么話,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臉上,至少觀察4秒鐘。所以不要問...
談判實戰指南(沒什么談不了)
談判實戰指南(沒什么談不了)書中以大量真實事件為例,明示談判步驟、談判中應有的言行舉止,設置練習題,結尾部分還總結歸納了各種談判...
不同心理因素對談判的影響:性格氣質與談判
不同心理因素對談判的影響:性格氣質與談判。針對商務談判的語境,可將談判者的性格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緩慢型性格、急切型性格、溫善型性格和潑辣型性格。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的性格會給談判的節奏進...
職場:對付混蛋同事的求生術
職場:對付混蛋同事的求生術當你碰到火藥庫…談判桌上,面對孔雀型對手時,因應對策如下:一、先禮后兵孔雀型愛現特質在談判中表露無遺,我方應先禮后兵尊重對方。談判時,我方不可同時扮演孔雀角色,...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