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小兒發熱(發燒)的推拿按摩方法-
小兒體溫超過37.5度稱為發熱(發燒),但有少數正常小兒,在某些條件下,如喂奶、運動、哭叫、衣服過暖和室溫過高時,體溫也能達到37.5度。 引起小兒發熱(發燒)的原因很多,一般分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感染性發熱多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霉菌引起的;非感染性發熱是由組織損傷、壞死或變態反應性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發熱本身是防御和適應內外環境異常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同一病因引起發熱的體溫高低不同(如新生兒肺炎,不發熱或體溫低下),因此熱度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疾病的輕重。中醫把發熱分為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兩種。外感發熱多是感受了風熱、風寒、暑熱或濕溫引起的;內傷發熱多是由小兒體質虛弱、慢性病纏身引起的一種消耗性發熱。其原因是護理不周或喂養不當引起的。 治療小兒發熱(發燒)的常用推拿按摩穴位及手法 平肝2分鐘,清補肺2分鐘,清天河水2分鐘,退六腑3分鐘,捏大椎2分鐘,推脊1分鐘,揉風池1分鐘。 (一)外感發熱 1、外感風寒發熱 表現:鼻子不通氣,流清涕,打噴嚏,咳嗽聲啞,發熱怕冷,頭痛無汗,四肢酸痛,舌淡苔白,脈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解表。 推拿按摩配穴:揉一窩風2分鐘,推上三關2分鐘,揉風府1分鐘,揉外勞宮2分鐘,推四橫紋1分鐘,揉迎香1分鐘。 咳嗽重的推四橫紋2分鐘,推清肺2分鐘,發熱不出汗者順運八卦2分鐘,推印堂1分鐘,推脊2分鐘。 2、外感風熱發熱 表現:發熱不怕冷,咳嗽流涕,呼吸氣粗,頭氣熱,汗多怕風,大便干,咽部紅腫,扁桃體大,舌偏紅苔白,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辛涼解表。 推拿按摩配穴:清大腸2分鐘,掐合谷1分鐘,推下七節骨1分鐘,推下承山1分鐘,推脊1分鐘。 3、中暑發熱 表現:高熱(體溫39-40度)不退,煩渴,汗出,頭暈,兩目不清,舌紅苔黃而干,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暑,養陰生津。 推拿按摩配穴:推清胃2分鐘,順揉迎香2分鐘,揉太陽1分鐘,清大腸2分鐘,掐合谷1分鐘,點按百會1分鐘。 4、濕熱發熱 表現:發熱,四肢困倦,懶動,頭暈發脹,胸悶惡心,口干不愿喝水,少食,小便黃,大便干燥,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 推拿按摩配穴:清補脾2分鐘,清小腸2分鐘,運水入土1分鐘,清大腸2分鐘,揉印堂2分鐘,順揉太陽1分鐘,點搗百會穴2分鐘,開天門1分鐘。 如伴頭痛則加用頭痛推拿法。 (二)內傷發熱 1、陰虛發熱 表現:低熱,盜汗,顴紅,心煩,干咳少痰,咽干,口唇,干燥,口渴,小便短黃,大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潤燥生律。 推拿按摩配穴:清天河水2分鐘,補腎3分鐘,揉二馬2分鐘,清胃2分鐘,揉三陰交2分鐘,揉神闕(肚臍)1分鐘。 2、氣血兩虛發熱 表現:低熱,自汗(不活動出汗,稍加活動汗出更多),食少便稀,氣短,精神不振,困倦無力,面色蒼白,唇舌色淡,語言低微,脈細軟無力。 治法:補氣養血。 推拿按摩配穴:補脾2分鐘,補肺2分鐘,推上三關2分鐘,補心穴1分鐘,揉足三里1分鐘,揉內勞宮2分鐘,揉三陰交2分鐘。 小兒發熱的預防護理 (一)加強鍛煉,注意營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二)按時注射各種預防針(可肌注丙種球蛋白)。 (三)發熱期間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水分。 (四)經常捏脊,清補肺,清補脾,平肝,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并保持大便通暢。 (責任編輯:根苗育兒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