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 (二) 舌 診 六經(參閱第二章傷寒論六經綱要)各臟腑經絡無不通于舌,一切病情之深淺,表、里、虛、實、寒、熱未有不顯現于舌者。在其他診斷中,有真假難以辨別時,以舌診可作最后之診斷,所謂舍脈從舌也。故舌診于診斷上亦占重要地位。 舌苔應分別觀察,舌為舌之本質,苔為舌上之污膩。察舌以知原氣之盛衰,察苔以知病之深淺。疾病時之舌質舌苔,有所變化。舌苔有變化,其病易治;舌質有變化,其病難治。常人亦有舌苔,而一日之內,變化無常,謂之活苔而非病象。望舌之法為察苔之厚薄與燥潤,以及苔之各色,舌質之紅淡與紫絳。苔薄病輕,苔厚病重,燥則津傷,潤則濕滯。病人之舌苔,有白有黃,有灰有黑,紅為熱,淡為虛,紫絳屬熱在血分或屬陰虛。由于苔色厚薄枯潤,以及舌質顏色之不同,即可探究病情之虛、實、表、里、寒、熱。其中亦頗精微,若分縷晰,種類繁多,其精詳可參閱敖氏金鏡錄及方書之舌診。 舌與各臟腑所應之部位 一曰舌尖,以應心肺之疾。二曰舌中央,以應脾胃之疾。三曰舌根,以應腎與大腸。四曰舌旁,以應肝膽。五曰舌邊,以應三焦與兩脅。以全部論之,舌根部統應于下焦,舌中部統應于中焦,舌尖統應于上焦。心熱則舌尖必紅,脾胃濕則舌中膩,腎寒則舌根滑白,肝膽濕熱則舌旁黃膩,三焦蘊火或濕溫伏邪,舌苔縱白而舌邊必紅絳。舌見青色為肝膽病,舌見黃色為脾胃病,舌見赤色為心與小腸病,舌見白色為肺與大腸病,舌見黑色為腎與膀胱病。其病舌先干而后潤者,為病輕、病退之兆;若先潤而后干枯者,為病重病進之兆。 白 舌 苔 白色舌苔,表、里、虛、實、寒、熱皆有之。苔白而薄,為外感風寒。苔白薄而滑,為寒邪表,又屬半表半里。薄白而干者,為肺津已傷,白厚燥干者,是胃燥熱而肺津傷也??莅锥鴿櫿?,為脫血中寒。淡白而潤者,內有寒濕。舌質淡白而苔白者,為飱泄。淡白舌中央赤者,為陰虛。舌白嫩滑,刮之明凈者,里虛寒也。 黃 舌 苔 黃色舌苔,表里實熱癥有之。表里虛寒癥則無此苔,風火暑燥皆有黃苔,而傷寒邪在太陽少陽時均無黃苔。純黃無白為離表入里,如有一分白苔,即有一分表癥。其黃白倶見者,為表里兩感也。如表癥傳里,由白苔轉為微黃,漸則深黃,繼則干黃焦黃,甚則黑黃而起芒刺,口渴譫語,此為胃腑熱甚,津液漸枯也??傊S苔未有不挾熱者。 紅 舌 苔 淡紅舌中無苔,紅而嬌嫩者,為癆癥骨蒸,陰液虛極。淡紅全舌無苔者,氣血俱虛。舌色深紅者,氣血熱也。鮮紅無苔干而不潤者,陰虛火盛。色灼紅無苔而膠干者,陰虛水枯也。淡紅無色,心脾氣血素虛也。若干枯不潤澤,為胃中津液已亡也。 絳 舌 苔 邪熱傳于血分,舌色必絳,絳者深紅色也。舌心絳而干者,胃熱也。舌尖絳而獨干者,心火也。舌絳干枯者,陰涸也。舌絳而滑者,為虛熱。舌絳而干燥者,為實熱。舌絳而起刺者,為熱盛。絳而光嫩者,為陰液不足。舌中舌尖干絳者,為液干火盛。凡絳舌為水枯火炎,陰虛已極,絳舌者均非輕癥也。 黑 舌 苔 黑色舌苔,寒、熱、虛、實皆有之,均屬于里而無表癥。凡苔色黑者,多非善癥。而黑苔多由白苔變黃,由黃變黑,亦有直中三陰由灰而轉黑者。苔黑而潤者,為寒。苔黑而燥者,為熱極。苔黑舌赤或舌心黑而無苔垢,口不渴者,為陰虛。舌黑燥裂起刺,濕之不潤,神昏譫語者,為熱極傷津。凡黑色舌苔虛寒實熱俱有之,惟須以津液之枯潤,煩渴引飲與否,垢膩之有無,舌質之淡赤以辨之。 危癥及不治癥之舌苔 舌枯白而干燥或罅裂者,危癥。 干黃苔下之后反大熱而喘且脈疾者,死。 黃苔中央通黑者,為胃燥熱毒最甚,惡寒甚者,死不治。 舌本無苔,獨見舌頭黑燥,為心火自焚,危癥不治。 舌遍黑苔而燥,為火極似水,脈有結代者,死不治。 舌根尖俱黑而中白,雖無兇癥勢在不治。 舌中黑邊白厚者,危癥。 舌本質黑者,危癥。 舌干黑而短,過后其熱不止者,危不治。 舌邊灰而中淡紫,時時咬舌尖者,危不治。 舌紫色如去油膜之豬腰者,為腎絕,死不治。 舌紫色而干裂者,為熱極,危癥。 舌尖青藍無苔者,為氣血虧極,壽命難延。 舌赤而紫為陽為熱,燥黑者,為熱極,難治。 舌根灰色而舌尖黃者,難治。 (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