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全忠
意林2012年12期“人生轉折點” (圖片來自網絡)
汪涵剛出道當主持人的那幾年,有幾招特別好使,收獲掌聲不斷。一是活力四射,什么事都可以豁出去,在舞臺上打滾,男扮女裝,演老頭、老太,惡搞;二是停不下來,人像被掏空了一樣,一上場,嘴往那兒一放,就說話,都不知道自己說什么,套詞、水話一大堆。這樣就不會冷場,導演希望你這樣控制場子,觀眾圖的也是那么點兒熱鬧。 可是三十歲以后,汪涵覺得這樣的套路用得越來越心虛,說過的話都不能回想,一琢磨,臺上觀眾的掌聲說不定就變成了臭雞蛋。站在臺上,你看到觀眾團的席位上舉著的牌子都是“YES”,但偶爾坐到臺下換個角度去看,背面都是“NO”。也許這才是真實的現場反應,只是在臺上,觀眾給你個面子,讓你逗著樂樂,如果你端給觀眾的餐點永遠是水貨,那么終有一天,背后的“NO”就被翻出來了。正是在這種誠惶誠恐的心態中,汪涵開始轉變主持的風格,讓臺詞不再像羽毛,說出口的那一刻就輕飄飄地飛走,而是像《駭客帝國》中的子彈,停滯、推進,游刃有余,擊中觀眾的心。因此他與觀眾的互動不再是不停地逗樂,填充廢話,使觀眾無暇回過神來思考,而是適時沉默,循勢而動,語言上畫龍點睛,留足余味,讓觀眾去期待。 有一次,在《天天向上》的錄制現場,一位女嘉賓上場,斜上方的燈燃了,噴出火花,雖然不大,也輕微灼傷了一位嘉賓。燃爆的剎那,旁邊的幾位主持都閃開了,汪涵沒動,他淡定地對被灼傷的嘉賓說:“你肯定會火!”臺上臺下哈哈一笑,化解了尷尬的情緒。連長沙的出租車司機都會說,汪涵比以前成熟了。 有時候阻礙一個人前進的,恰恰是暫時熱鬧的掌聲和喝彩,是從高臺上看下去正面那個永遠符合場景需求的“YES”,如果你迎合,滿足于此,那么你就停留在淺淺的沙層上,甚至被醒過神來的觀眾拋棄。而最后能夠挖掘到深處的甘泉的,是換位思考,放下身段,有心繞到背后去看“NO”的人。他們不被表面的贊揚所迷惑,而是時時思考,時時追問,查漏補缺,修正提升自己。然后你就會發現,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