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鈞瓷——鑒賞九字訣
鑒賞鈞瓷,一看釉色,二看造型,三看工藝.造型如何,看后便知;工藝粗細,也不難察驗;惟有釉色,要下一定的工夫.那么究竟什么樣的釉色才算是上乘的,又該如何去鑒賞呢?
筆者以為一般用9個字:境,變,紋,活,厚,潤,純,正,渾.
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其前提必須是通過窯變自然形成,不是人為所致.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等.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的美的享受. 活:釉面有動感,不死板.常見到流過足的鈞瓷釉面特別漂亮,就是釉面比較活的原因.鈞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藝術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紋,乳釘之處釉面脫口,出筋,產生虛與實的對比變化的美感,都與釉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變:釉面色彩變化豐富,五彩滲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時出現多種復雜的色彩,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可謂紫中藏青,青中透紅,紅中寓白,白里泛藍,藍中有綠,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變化萬千.富于變化,是藝術審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鈞瓷也不例外.
紋:釉面上出現的各種紋路或斑點.有蚯蚓走泥紋,冰裂紋,魚子紋,龜背紋,蟹爪紋,飛瀑紋,兔豪紋,蛛網紋,流星斑,虎皮斑,雨點斑,雪花點,油滴斑,珍珠點等.這些紋路和斑點給鈞瓷平添了一種肌理美.
厚: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潤:釉質有玉的溫潤感,光澤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賊亮的浮光,而是一種乳光,這種乳光使鈞釉的光澤如瑪瑙一般,似玉非玉勝似玉,有一種溫潤優雅的質地美感.
純:釉質純凈的窯變單色釉,如天藍,天青,月白,豆綠等,色純而不雜.釉具有前述厚,潤活的特點,釉面往往有開片紋路,欣賞起來有純凈的美感.
正:釉面顏色純正.例如紅色就要鮮艷好看,或如雞血,或如海棠,不能發烏.釉面缺少變化色又不正的鈞瓷就不太一般.嬌艷的釉色明快點,老辣的釉色深沉點,都是鈞瓷純正到位的顏色.
渾: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釉層渾勻一致,無局部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征之一.
鑒賞一件鈞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9個字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優劣來.但應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件鈞瓷都具備上述9個特點,如窯變單色釉就沒有"境"和"變"二字,所以有時也不能強調一件好的鈞瓷非要這9個字同時都具備不可.
欣賞鈞瓷的色澤美
“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鈞瓷震撼人的美感效應、賞玩效應,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鈞瓷千變萬化的窯變釉色與光澤,其給人的綜合印象就是色澤。色澤是人們對鈞瓷審美的重要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欣賞。
乳光感:它歷來被鑒賞家稱為鈞瓷光澤的靈魂,無乳光者不為正宗地道的鈞瓷。優等鈞瓷的色澤不同于玻璃和金屬亮麗的直射浮光,也不是木頭石塊暗濁的光色,而是具有凝厚深沉、含蓄耐看的藝術效果。
自然感:鈞瓷的色澤為自然窯變色澤,是自然界的石塊經過高溫燒煉熔融冷卻所呈現的天然顏色,是大自然的真色,而不是靠加工顯示的色澤。相對于人為色澤的精巧,自然色澤具有古樸生動的特點,因此人們多用“千鈞萬變,釉彩無窮”來形容鈞瓷窯變色彩的繁多和美妙。
硬重感:由于鈞瓷本身的硬重,與其他自然物的色澤如云彩的色澤、河水的色澤等比較起來,更給人以堅固感、分量感和凝固感。
本色感:鈞瓷的色澤不是浮色、隨意可改變的顏色,而是原色、本色。正是因為鈞瓷這種本色的穩定感,讓人們不必擔心鈞瓷像某些塑料制品一樣,因天長日久色澤發生變化而喪失美感,因此使其具有穩定的審美價值。
奇異感:鈞瓷釉色由于是自然窯變,變化難以勝數,歷來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而鈞瓷在燒成工藝即火的藝術上獨樹一幟,使得它的色澤常具有復雜的美感,讓人感到在普通的生活里不常感覺到的新奇感、異趣感。
由于鈞瓷釉色的千變萬化,所以鈞瓷釉色究竟哪種好歷來說法不一。因此“紅為貴,紫為最,天青月白勝翡翠”的贊譽,算是折中了人們對鈞瓷釉色的不同感受。
鈞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哥、定窯齊名。因所在地禹縣古稱“鈞州”而得名。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的實地調查探明,禹縣境內的八卦洞、鈞臺、神垕鎮等地分布著100余處窯址。燒瓷時間從唐至元,約有600年的歷史。唐代窯址發現于小北峪,出土遺物有黑釉彩斑的壺、罐、拍鼓等。1974~1975年,在八卦洞及鈞臺窯進行了局部發掘,清理出窯爐、作坊、灰坑等遺跡,出土大量窯具及瓷器標本。器形有花盆、盆托、洗、爐、爐缽等;施以銅金屬為著色劑的乳濁釉,通稱鈞釉,顏色有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多種。
一件鈞瓷要經過七十多道工序,而且成品率較低,尤其是影響窯變色彩的因素錯綜復雜,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歷代鈞瓷藝人經過長期實踐,在還原氣氛下燒制出“窯變”銅紅釉及深淺不同色調的藍色乳光釉,出現“進窯一色,出窯萬彩”、“窯變無雙”的奇妙現象。
鈞瓷釉色渾厚透亮,乳光晶瑩,嬌艷奪目,分為兩大類十余種,有天藍、天青、月白、米黃及茄皮紫、丁香紫、葡萄紫、海棠紅、朱砂紅、玫瑰紅、胭脂紅、雞血紅、火焰紅、鸚哥綠等窯變色彩。五彩滲化,相映生輝。因此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微妙變化之美。鈞瓷釉色不但絢麗多變,周身還布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蟹爪痕和迂回曲折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窯變流紋。加之深淺不同藍色乳光釉,晶瑩玉潤,達到了類翠似玉勝瑪瑙的美麗,形成了鈞釉的獨特風格。更為奇異的是,經過窯變自然形成一幅幅神奇的圖畫,堪為世間一絕——雨過天晴、高峽飛瀑、翠竹生煙、仙山瓊閣、星辰滿天、焰火怒放、寒鴉歸林、層林盡染、漫天飛雪、海上仙山、火鳳凰、神女峰之春、高峽出平湖——這些暉暈自然而成的美麗景觀與中國傳統的寫意有著驚人的相似。
中國寫意畫是用奔放的畫法、簡練的筆墨寫出形神兼備的物象,表達作者的創作意念。畫家們在筆情墨趣之中,以酣暢淋漓的寫意畫法,“試圖把寫實、寫意和幻覺的東西有機地結合在一齊(齊白石)”,達到“似與不似”的境界,境與情合,情與境生。鈞瓷的窯變藝術也是如此,正如詩曰:“出窯一幅無人畫”,是一幅幅沒有作者的自然天成的彩墨寫意畫。每有驚世駭俗之作,讓觀者觸景生情,產生無盡的聯想。
例如“東方欲曉”玉凈瓶,通體紫紅相潤,下部較暗,猶如海上仙山呈現于眼前:藍色的大海波濤洶涌,遠處有座座仙山,縷縷陽光穿梭其間,使人聯想起白居易的詩:“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還有一個花觚,窯變出一幅“神女峰之春”,只見峽谷曲折幽深,水霧繚繞,兩側奇峰峭壁,披滿春裝,其中一峰,漫山遍野紫紅如花,峰頂兀立人形石柱,宛若少女,使人想起巫山十二峰中充滿傳奇色彩的神女峰。置身于這詩情畫意的窯變藝術中,如飲醇醪,妙不可言,甚至還會產生“畫家嫌筆拙丹青難繪,詩人怨詞窮詩句難描”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