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父親 父親生于 父親的一生,是經歷過無數苦難的一生。少年時失去母親,未成年就去學木匠,略為長大,日寇入侵,他曾多次逃難和遭遇強盜,能夠活下來,也算奇跡。 父親的一生,是持續(xù)辛勞的一生。從小到大,父親常年辛勞,幾乎沒有停止過勞作,有小病也不會休息,直到五年多前得了大病才躺下。他曾留置了大量的木料,說是老了時慢慢做些桌椅。只可惜,他根本無力將這些木料做成家具。 父親的一生,是非常節(jié)儉的一生。也許是幼年家貧養(yǎng)成的習慣,父親從不肯亂花一分錢,沒有為自己添置過一件象樣的衣服。即使子女為他買的略好些的衣物,也是舍不得穿。 父親的一生,是為養(yǎng)育子女不斷付出的一生。為哥哥上學,他節(jié)衣縮食,一次次搖船送米;為大姐,他曾長期擔憂她的生活;為二姐治病,他無數次獨自帶著二姐往返在家鄉(xiāng)和醫(yī)院的路上。為我到朱家角治病時,他只買了一客生煎,全讓我吃,而他自己卻餓著肚子。有的時候,父親脾氣不太好,但他從未因為對孩子們的照顧而出過怨言。 父親的一生,是沒有輝煌但仍值得我們銘記的一生。父親沒有得過什么榮譽,但他善良,樂于助人,正直。這對我們子女來說,是一筆可以當作傳家寶繼承的財富。子女和孫輩們堂堂正正做人,有些出息,是他一直引以自豪的事,在病后,他無數次講起,孫子輩有今天,不容易,說著這話時,他的臉上是露著笑的。 父親是在母親故世后斷七那天,也就是 對老人是否盡心瞻養(yǎng),折射著人們的心靈。當今社會,許多人不愿照料老人,有的見利才做,有的欺騙老人,甚至遺棄老人。而在哥哥和姐姐照料老人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善良和孝心。兩位姐姐不僅都在家中長期照料老人,而且,在老人身體出現較大問題時,多次及時趕到父親身邊,協助哥哥無微不至地給予照料。在這里,我特別要指出的是,對父親的照料,哥哥是非常盡心的,是令人敬佩的。從上海老年醫(yī)院回來后,父親曾有半年時間食欲很差,是哥哥不斷地變換伙食,想盡辦法讓父親進食,才使父親轉危為安。去年年底開始,老人身上出現褥瘡。許多人都知道,褥瘡的出現,往往是生命體癥衰竭的開始,如果護理不當,很快會因大面積感染而危及生命。哥哥立即帶父親去看病,天天堅持親手換藥,每次都要一個多小時。在十個多月的時間里,父親身上的褥瘡得到控制,最終痊愈。其實,盡孝,說說是容易的;侍奉床頭,照料一次兩次,也是容易的。然而,一天又一天,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又一年精心照料,無怨無悔,那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品德了。而從去年開始,哥哥身體不適,類風濕疾病讓他痛得無法入眠,一段時間出現急劇消瘦,白細胞也急劇下降。但哥哥依然悉心照料父親。侄子為了照料爺爺,也無數次奔波于市區(qū)到西岑的路上。許多時候,看著七十高齡的哥哥照料父親,我既被感動,內心其實也非常痛苦。可以這樣說,沒有哥哥全家的精心照料,父親的生命不會延續(xù)得這樣久。 老人對兒孫們是滿意的,他最后的牽掛,是最小的孫子還沒有成家,我們也經常用參加最小孫子的婚禮來激勵老人多吃點,健康點,頑強地生活下去。 在父親最后的日子里,為了讓他哪怕吃一點點,小輩們站在床邊,端著盛了藕粉的碗,俯身,將小勺湊近老人的嘴,一聲聲請求:“吃一點,就吃一口。吃一點,好起來快一點。”老人很聽話,努力地張開嘴,含了藕粉,艱難地吞咽著。老人每吃一口,都讓我們覺得又有了一線希望。現在,老人終于再也聽不到我們的呼喚,也不會因為我們的請求,再吃上一口了。 其實,我們也清楚,老人到后期的生命質量是非常差了。所以,在盡心照料的同時,我們有一個共識:盡最大努力,減少他的痛苦。 令我們略為安慰的是:老人是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安詳地離開的。 父親的離世,是永遠也無法挽回的事情了。老人活著時,一直關心著小輩們,為兒女的生活而操心,為孫輩的情況而惦念。今天,我們在這里為老人送行,可以這樣告白老人:我們要依著您的期望,走正路,做好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也許,這是最能告慰老人的事情了。 感謝所有來參加今天追悼會的親屬和朋友,感謝我專程趕來的同事們。 最后,愿我的老父親安息,一路走好。 |
|
來自: 天天快樂者 > 《本人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