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死亡
死亡,一個生命個體的終結消失,人生最大的悲劇,也是人生的最后歸宿!死亡,向來是人們談之色變的話題?! ?BR style="LINE-HEIGHT: 25px"> 若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死亡,是任何有機生命的必然歸宿。有生必有死,任何生物從它誕生那一天起,便開始一天天、一步步走向死亡。有多少次誕生,便有多少次死亡,這也許是自然界里一條鐵定的規律吧。這規律冷酷而公正,對國王、總統、億萬富翁、平民百姓絕對一視同仁,壽數到了,到了該上路時,該去天國的去天國,該下地獄的下地獄,沒什么好商量的。金錢、權利在死亡面前,顯得那樣蒼白乏力、黯然失色。中國的古代人們,雖然對死亡充滿了敬畏恐懼,但對死亡琢磨的還是很透也很細的,還弄出些相當繁瑣的程序儀式來。當人將亡時,先喝過孟婆湯,再登望鄉臺,到了斷魂橋上,就要真正離開人世了,至于是飛升金壁輝煌的天國享福,還是下油鍋斧劈的地獄受罪,就看你在陽世平生行善或做惡了?! ?BR style="LINE-HEIGHT: 25px"> 古人們所創立的死亡文化習俗,可謂博大精深,頗具民俗特色,陰間地獄竟有十八層之多,由閻王、判官、小鬼管理,閻王殿、銷魂簿、鎖魂索,以及懲治鬼魂們用的刀槍劍斧、油鍋火爐等等刑具,可謂門類齊全,那陰間形態與管理體制很像陽間的監獄。至于你去第幾層地獄,受何種懲罰痛苦折磨,就看你在陽世的惡行多寡而定。你若親身游歷四川酆都模擬的陰間地府鬼城,其產生的震懾恐懼效果,使人為之震撼,更令人嘆為觀止。此種死亡文化的精神內核,其目的便是勸人行善積德,對作惡起到警世震懾作用。對于天國,古人們想象的極為美好而浪漫,那是充滿快樂幸福的世界,金壁輝煌、瓊漿玉液、祥云繚繞、歌舞升平,是個完全沒有痛苦、沒有矛盾的極樂世界,也許是對行善之人的鼓勵獎賞吧,在天堂的藝術大廳的輝煌絢麗的壁畫里,畫滿了可供人間善人們充饑解渴的大餅與結滿梅子的梅樹,這些高懸在天堂里的大餅、酸梅,讓地上人間的凡人們翹首仰望。有了這些足以為之充饑的畫餅、止渴的酸梅,便可時常美美地來一番精神會餐了。死后能享用天堂里的美味佳肴,大概也是一種精神慰籍與美好的向往。 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與佛教文化理念中,人生是有因果報應、輪回之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而這報的最終結果,就是死亡,及死后的去向。人世間最惡毒的咒語莫過“你將來不得好死!”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當一個人走完人生漫長旅程,行將就木,即將離開人世時,為之奮斗終生得來的名利地位、萬貫家財這些身外之物,卻一樣也帶不走時,方悟出幾分人生真諦,來時赤條條的來,去時赤條條的去,人生來世一遭,唯一能帶走的就是滾燙炙熱的感情,還有那刻骨銘心的深深遺憾!。古代帝王們,向來都把死亡看得無比莊重神圣且隆重。皇帝一旦登基即位,便開始為自己的后事做準備,修建自己百年后享用的奢華陵寢,刻碑銘文,夢想流芳百世、永垂不朽,讓后人紀念他的豐功偉績與浩蕩皇恩。但歷史卻時常與這些皇帝們開玩笑,你越想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卻很快被人們所遺忘唾棄,有的甚至反而遺臭萬年!在這些利令智昏的皇帝中間,面對死亡,最冷靜、理智、清醒的當數武則天了,她在自己墓前豎起一塊碩大的無字碑,百年后的是非功德聽任后人評說,無字勝過有字百倍。 在歷史的紀念碑上,卻常常深深刻上一些當初并不想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的古人,象張衡、李時珍、李白、杜甫、司馬遷……他們的成就、詩篇就是最好的墓志銘,就是流芳百世的最佳碑文!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種體驗,生命重在質量而不在長度。有人茍活在世,他們的心卻早已死去,成為一具沒有靈魂的形尸走肉,一具移動的軀殼;有的人雖然早已死去,千百年過后,他的精神卻仍繼續活在人們心中,象老子、孔子他們的思想仍在影響著后人?! ?BR style="LINE-HEIGHT: 25px"> 人若活到知天命的年齡,面對死神的降臨,便會坦然豁達,從容地向前走去。 人為萬物之靈,世間最為珍貴的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有第二次,生命有時是頑強的,有時又相當脆弱不堪一擊,人們更應百倍珍愛人生,珍愛健康,珍愛生命。任何對人生命的摧殘、殺戮,都是由人性向獸性的倒退!一個人的死亡已是一場悲劇,一群人的死亡、幾千幾萬人的死亡,更是人間慘??!中外歷史上,人類間大規模的互相爭斗、自相殘殺,多得舉不勝數,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慘不忍睹。這些人類歷史上的自相殘殺造成的非正常死亡,都是對人性的踐踏!那些身患絕癥,常年在病榻上飽受病魔折磨、痛不欲生的親人,每日靠度冷丁、血漿、氧氣維持生命體癥的病入膏肓的癌癥病人,死亡,也許是一種永久擺脫痛苦的最佳解脫方式,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渴望迅速擁抱死神的人,希冀從死神那里得到痛苦的徹底解脫。由此看來,西方人提出的安樂死,里面也蘊涵著某些合理的人性因素,絕癥病人有權提出終止自己生命請求的權利,但從醫生角度來看,是醫學與人道的巨大失?。“?,莫過于心死,其實,人若拿定主意要結束自己生命,世上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死神的降臨。 在眾多的文人筆下,通常把死亡描寫的十分美麗動人,把死亡稱為生命的再生與永恒,就象梁祝那樣,羽化成仙,變成自由飛翔的美麗蝴蝶。在佛家的理念中,死亡為涅槃,為再次輪回重生。人若真得能死而復生,或擁有來世,重新再從小到大活上它一回該有多好,許多重生人的智商,定會遠遠超過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