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五軍團哪去了?(2012-06-23 19:45:44) 紅一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的簡稱,也稱“中央紅軍”,轄紅一、紅三、紅五軍團。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的瑞金、于都,福建的長汀、寧化開始長征.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陜甘支隊"到達陜甘蘇區的吳起鎮,結束長征。 1935年9月10日凌晨,毛澤東率"陜甘支隊"離開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的巴西地區,向甘肅俄界進發。陜甘支隊:由第一縱隊(紅一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二縱隊(紅三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第三縱隊( "陜甘支隊"就是中央紅軍,也稱第一方面軍.第一、第三軍團和紅軍總部編成了"陜甘支隊",第五軍團去了哪里? 1、一、四會師,紅五軍團改名稱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會師后,為維護紅軍團結,爭取統一北上,7月,原紅一、紅三、紅五、紅九軍團分別改稱為紅一軍、紅三軍、紅五軍、紅三十二軍。紅五軍,全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實際上認然是紅一方面軍第五軍。 3、左路軍南下,紅五軍團跟四方面軍隨行 1935年9月上旬,張國燾率紅軍左路軍從阿壩南下,9月10日,由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果斷采取措施,組織紅一軍、紅三軍、軍委縱隊一部共計8000紅軍戰士,迅速轉移北上,由包座向俄界進發。9月中旬,張國燾命令徐向前、陳昌浩率紅四方面軍的九軍、三十軍及紅軍大學部分人員南下。 9月12日,北上的中央紅軍改名稱為“陜甘支隊”,由毛澤東帶領繼續北上。 這時的紅五軍團受張國燾控制指揮,隨紅四方面軍南下。 4、建立大金川根據地,紅五軍團駐守金川 1935年10月7日,南下的8萬紅軍聚集大金川上游和梭磨河流域,張國燾以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譽發布了《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計劃》,(注:綏靖--金川縣城關地區;崇化--金川縣安寧地區;丹巴--甘孜州丹巴縣;懋功--小金縣)紅軍由觀音橋和黨壩沿大金川兩岸夾河并進,奪取綏靖、崇化。隨即分取丹巴、懋功。 “綏、崇、丹、懋戰役計劃”取得勝利,按照“卓木碉”會議的精神,紅五軍駐守大金川根據地,軍部設在綏靖(金川縣金川鎮屯上街)。 5、兩軍合并,紅五軍團變新五軍 1936年1月,紅五軍與駐防在金川的紅三十三軍合并,稱為新紅五軍。合并前,紅三十三軍軍部設在綏靖(金川老街)。新紅五軍軍部設在原紅五軍軍部. 合并前后的紅五軍發生了變化。合并前,紅五軍應該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人員都是中央紅軍的第五軍團指戰員,絕大部分是北方人。合并后,因紅三十三軍屬于紅四方面軍,新紅五軍里增加了紅四方面軍的勢力,此時的新紅五軍,應該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五軍,已經在張國燾的實際控制之下。 6、軍長董振堂,新紅五軍下轄兩個師 兩軍合并,原第一方面軍第五軍部隊縮編為紅三十師,原第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部隊縮編為紅十五師,新紅五軍轄兩個師。紅五軍領導成員:軍長董振堂(紅五軍團總指揮,合并前原紅五軍軍長),政治委員黃超(紅四方面軍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和軍委秘書長),副軍長羅南輝(合并前紅三十三軍軍長),參謀長李屏仁(合并前紅五軍團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合并前紅4方面軍補充師政治委員、獨立師師長),下轄第30師、第15師和兩個直屬團。 7、二次北上,金川男兒隨紅五軍遠行 紅軍在金川期間,金川兒女積極參加革命,踴躍參加紅軍,數千金川兒女跟隨紅軍北上。 8、征途路茫茫,紅五軍編入西路軍 1936年11月,紅五軍編入西路軍。西路軍由四方面軍的紅五軍、紅九軍、紅三十軍組成,共約2萬多人。渡過黃河,向甘肅西北、新疆方向進軍。 起初,董振堂指揮的紅五軍為西路軍的后衛,12月,西路軍占領蘭州以西的永昌、山丹之后,紅五軍進駐山丹,紅五軍改任前衛。 作為前衛,面對馬步芳的西北騎兵,董振堂親自主持建立了一支騎兵團,紅五軍無所畏懼,英勇殺敵。 9、紅五軍征戰河西,戰士血灑疆場 在荒無人煙的西北大沙漠,要西進,必須占領高臺。紅五軍全部投入攻擊高臺的戰斗,高臺守敵,保安隊、民團1400多人全部倒戈,高臺被迅速拿下,董振堂指揮紅五軍準備迎擊馬匪軍的進攻。 這時的紅五軍人數不過3000人,又是孤軍奮戰。面對兵力7倍于紅五軍的馬步芳部隊,紅五軍傷亡越來越大,彈藥消耗殆盡。衛生員、炊事員、飼養員、機關文員也拿起武器投入戰斗 10、紅五軍建制被消,零星金川藉戰士回歸 紅五軍全軍覆沒,從此紅五軍建制被取消。隨紅五軍北上的金川兒女,也有回到本地老家的。北上途中每一次的激烈戰斗,他們都有著深深的記憶。 曾經一位回來的老紅軍,紅五軍戰士,告訴親人說,敵人在知道了他是回族的情況后把給他放了,其他的戰友被殺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