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區城管局局長 周洪兵 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對于有效維護城市秩序、促進城市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沙灣打造“兩化”互動先行區的基礎工作之一。隨著沙灣城市的不斷擴張,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的城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建設宜居宜業生態文明城市提供保障,是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主要成效 (一)城市管理職能得到有效履行。城管部門充分履行在維護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監督方面的九大職能,在城市規劃監察、建筑業監察、市政工程監察、城市公用事業監察、市容環境衛生監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維護沙灣城市良好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城市創建活動進一步深化。深入開展創建市級衛生縣城和省級環境優美示范鎮活動,廣泛調動群眾參與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的良好氛圍,城區“臟、亂、差”現象得到初步治理,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升。 (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建成了中心城區排水排污網絡、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9座水沖式公廁等環衛設施,配備環衛機動車8輛,日清掃保潔面達47萬平方米,開展了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作,建成區綠化率達30%。 (四)城市管理機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起建管并重和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將中心城區劃分為5個片區和一個施工工地管理區,實行點狀分布、線型管理,按照“四定”(定管理人員、定清掃人員、定標準、定路段)原則開展環衛工作,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職能逐步向規范化、科學化軌道邁進。 二、存在問題 (一)城市管理體制不順暢。目前,我區城市管理工作實行屬地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不同程度地存在多頭指揮、重復管理現象。涉及城市管理的城管、規劃、建設、園林、環衛、環保、衛生、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門存在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等問題,各職能部門難以步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尚未形成。 (二)市容市貌亂象難以根本遏制。隨著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增多和農村務工人員的大量涌入,部分人員無視城市管理法規,隨意占用城市交通要道、居民社區空地,擺攤設點,從事各類經營活動,與城管執法人員之間的矛盾沖突時有發生。此外,部分市民文明素質較差,車輛亂停放和亂吐、亂扔、亂倒、亂丟、亂貼等現象難以根治,嚴重影響了城市環境。 (三)環境污染狀況堪憂。由于每天都有數以千記的貨車、臟車穿城而過,“拋、灑、滴、漏”屢禁不止,粉塵和噪音污染嚴重,城區路面損壞嚴重,學生出行安全隱患多,周邊居民意見較大,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 (四)長效機制未能形成。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反復性、動態性的特點,整治后隨即反彈的現象時有發生,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問題,“政府倡導、部門執法、市民參與、媒體監督”的長效機制未能形成。 三、幾點思考 (一)理順管理體制,構建“大城管”格局。以融入樂山“雙百”大城市同城發展為契機,樹立“大城管”理念,理順條塊管理體制,合理劃分各職能部門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權限與職責,切實解決政出多門、多頭指揮、步調不一、權責不一的問題,構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系。現階段,可由區整治辦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城市環境集中整治,切實解決執法主體缺失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此外,相關職能部門在對從事餐飲、娛樂、建筑等行業的業主實施行政許可時,城管部門應有權介入,根據該業主經營區域劃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噪音和油煙擾民等情況進行評估,作出是否符合城市管理要求的意見,作為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之一,從而充分發揮城市監督管理職能。 (二)正確處理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關系。城市規劃是先導,建設是基礎,管理是核心。規劃要靠建設來實施,而管理是建設的延續。在完成科學的規劃后,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要認真抓好城市管理,確保城市各類公共資源都能充分發揮其效益。在管理與服務的關系上,要始終把市民滿意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先服務、再管理、后執法,構建“服務、管理、執法”三位一體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做到宣傳在前、管理在后和教育在前、處罰在后,體現以人為本,打造和諧城管。 (三)依法開展專項整治。一是整治貨車穿城污染問題。協同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加強對車輛“拋、灑、滴、漏”問題的督查治理,確保臟車、超重車不上路、不進城,在貨車穿行較多地段設置限高桿,規定貨車通行線路,加大對違規入城車輛的處罰力度,并加強工地進出車輛管理,盡力減少車輛通行對城市環境的不良影響。二是整治市場秩序。通過規劃“再就業一條街”、在城區農貿市場設置一定區域等途徑,統一安置城區游攤和小商販,實現規范集中經營。同時,加強對違法占道經營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三是整治市容市貌亂象。加大政策宣傳、輿論監督和執法處理力度,依法打擊亂吐、亂扔、亂倒、亂丟、亂貼、亂停、亂放、亂挖、亂埋等影響市容市貌的不良行為,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