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報道:淺談李白詩中的友情

       滬學(xué) 2012-08-06
      淺談李白詩中的友情
      2009.10
       
          摘  要:以大鵬自比,用青蓮為號,素有“詩仙、酒仙、謫仙”美譽的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一生愛詩、愛酒、愛月,然而他最鐘情的還是友情,他是友情的偉大歌手,他的許多詩篇中跳動著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友情,他友情詩中描寫平民情結(jié)、跨國之情、文人相敬相重等友誼的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被后人世代吟誦。
       
          關(guān)鍵詞:李白  平民情結(jié)  文人相重  跨國之情   友情
       
          李白(701-762)一生浪跡天下,四海為家,時而笑傲山林,時而沉醉酒肆,時而煉丹修道,時而逍遙江湖1),他經(jīng)歷坎坷,性格多元,心情非常矛盾,思想極為復(fù)雜。他有尚武輕儒、脫略小節(jié)、輕財好施、豪蕩使氣的任俠作風,有 “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有“濟蒼生 、安黎元,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進步理想和政治抱負,有“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 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氣與傲骨,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堅定信念,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張狂,有“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的豪放,有“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的浪漫,有“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超脫,有“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的愜意,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落寞,有“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憤慨,有“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人世滄桑,也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苦悶和憂思。2)
          但李白更有兒女情長、視友情如泰山的偉大人格。他仰面朝天,風流瀟灑,明月相伴,美酒相隨,朋友遍天下。他生性喜歡交友,一生極為重視朋友情義,一生堅守友情的純真,真摯的友情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他的許多友情詩,婦孺皆知,老少皆宜,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吟唱不絕。他深知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只有在與朋友的交往中,人的生活才會顯得豐富多彩;他深知生活中需要友情的寬慰和滋潤,沒有友情的生活,是孤獨的,枯燥的,乏味的。以他僅存的九百多首詩歌來統(tǒng)計,李白結(jié)交的朋友多達400多人3),他的很多詩歌是歌頌友情的,在《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中他與隱士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在《俠客行》中他熱烈地頌唱了兩位俠士朋友,在《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中他暢述了與他交往最密切的一名道士的情誼……本文現(xiàn)在就針對他詩歌中,與平民、與知識分子、與外國友人的友情來做一些淺析。
          一、李白的平民情結(jié)
          李白敢于讓權(quán)傾朝野的高力士為他脫鞋,敢于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指手畫腳,敢于醉眼斜視九五之尊的唐玄宗……這種性格的叛逆性是我們經(jīng)常能注意到的,但李白性格的平民性則往往被忽視1),其實“平民情結(jié)”一直深深地植根于李白的腦海里,他是一位偉大的平民詩人,他的不少詩篇,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關(guān)心和同情、尊敬和關(guān)愛,他能擺脫等級意識的污染,他與寺廟僧人、釀酒師傅等最普通的百姓,都能彼此坦誠相待,友好相處,都能一往情深,無半點狂人傲氣。
          “紀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這是公元761年李白這位名聞天下的大詩人,自覺自愿地為普通勞動者寫的悼詩。紀叟,這個卑微的無稽可考的死后令李白牽腸掛肚的宣城老人,李白以一個平民的姿態(tài)、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與他交友,老人死后,李白哭他,不問出身,不分貧富,不論貴賤,只為真情。2)
          詩的一、二句是說黃泉之下的紀叟仍會重操舊業(yè),繼續(xù)釀造香醇的老春名酒!這兩句語言極樸拙,如脫口吟出,詩人居然想象老人死后仍如生前一樣釀酒,把荒誕可笑的奇想說得如此認真、悲切,用看似無理的癡語傻話表達出了他對釀酒老人的無限癡情,讀者也感到無理而有情,并為之感動。
          三、四句是李白與想象中在黃泉沽酒的紀叟魂魄的對話。詩人繼續(xù)故作癡語問道:“老師傅,您在幽冥世界中,誰還知道您釀的酒好呢?您釀了酒又將賣給誰呢?我又如何才能喝到您釀的酒呢?”不合情理的奇思異想似沉吟,似叨念,又似自問,這一問,問得毫無道理,如癡似呆。但我們反復(fù)品味就明白,這奇想、這癡語是詩人在表達失去紀叟后刻骨銘心的思念和肝膽俱裂的痛悼,表達對紀叟黃泉下佳釀恐不得售出、家人生活無著落的擔心,哀情的真摯與深切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回觀整首詩,短短四句無一直言悲痛,與《自潥水道哭王炎·其二》中的慟哭大異,亦不同于《蜀道難》中的直抒胸臆,正是所謂“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展示了李白這位浪漫詩人的天才。3)
          漂泊無定的李白在一個金秋時節(jié)來到了五松山下,借宿在荀媽媽家里,他看到村子一片蕭條,便寫下了《宿五松山下荀媼家》這首情深意永、流芳萬古的詩篇:“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山村里的人們,沒有歡聲笑語,沒有快樂的生活,彌漫在整個山村秋夜的是一種寂靜清冷的氣氛。
          “田家”兩句是說一飯來之不易,是對下層人民勞動的辛苦和心中的悲苦的深切同情。村子里窮困潦倒的百姓白天忍饑挨餓辛勤勞作,勞累了一天的鄰家村姑寒夜里還在忙著舂米,這樣的秋收季節(jié)令人黯然神傷。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這位食不果腹的荀媽媽竟然不顧自家的窮苦,盛情地為一位素昧平生的投宿路人做了農(nóng)家視為美餐的菰米飯,老媽媽手托飯盤,恭恭敬敬地跪獻李白。這月光映照下的香甜細軟的菰米飯,是如此皎潔,這哪里是一盤“雕胡飯”,這分明是荀媼老媽媽捧出的一顆閃光的心啊,像珍珠一樣耀目,像明月一般潔白,像金子一樣珍貴。
          尾聯(lián)是詩人最摧人淚下的詩句,用了《史記.淮陰侯列傳》里漂母周濟韓信的典故,以示恩不可忘。詩人手捧著飯盤,面對著熱情好客的荀媽媽,眼里噙著淚水,心想著“人間辛苦是三農(nóng)”,他慚愧至極,哪里咽得下荀老媽媽賴以活命的飯食?他一次又一次地深致謝意,還覺得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崇敬和感佩1)。這位在皇親國戚面前“一醉累月輕王侯”的李白到了百姓跟前,卻是這樣的謙恭、溫良、虔誠,這一切只能由詩人的平民性格、百姓情懷、高貴品質(zhì)去說明。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贈汪倫》前半敘事后半抒情,李白是隨手寫來,幾近口語,平白如話,似乎連解釋都是徒勞多余的,卻在中國大地上,老幼傳誦,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公元755年54歲的李白來到了安徽涇縣桃花潭游覽,李白在這個秀美如畫的伴水村落與老百姓一同觀景賞月,一起豪飲暢吟,結(jié)下了一段水深情更深的古典友情,游玩完后李白坐上小船,正要離開桃花潭準備遠行時,忽然陣陣歌聲從岸邊傳來,人未到而聲先聞,聽到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料到一定是村上老百姓成群結(jié)隊趕來送行了。手舞足蹈的踏歌聲是老百姓送給離別友人的一份厚禮,這高亢的歌聲包含了多少叮囑,多少祝愿,多少深情!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別的隊伍離桃花潭水越來越近,慢慢地進入到了李白的視線,尋聲望去,隊伍前面那位不就是村夫汪倫兄3)嗎?村夫俗子姓甚名誰,大詩人李白都和他們相知得這樣熟悉了,難怪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的特殊喜愛,贏得人民的格外尊重。
          南宋詩論家楊齊賢曾說,汪倫的子孫一直將這首贈詩當作無價之寶,珍貴地收藏著,高朋好友來了,便取出讓他們一睹這詩仙的真跡,真是人易朽而友情長存。
          李白一生與僧道有不解之緣,有一年他來到峨眉山游玩,在萬年寺遇到了一位不僅懂詩,更善撫琴名叫濬的和尚,濬有一把綠綺,是他老師傳下來的,和尚十分珍惜,有嘉賓才彈,有知音才撫。在峨眉山上李白時而和他一起郊游,時而聽他撫琴,悠哉、樂哉,李白很快與濬結(jié)為摯友。寺廟里彈唱他們友誼的琴聲有時象從千山萬壑之中滾滾而來的松濤細語,氣勢磅礴,將人生失意掃蕩一空;有時象從深谷密林之中汩汩而出的溪流,悅耳怡神,把五臟六腑洗得干干凈凈;有時象寺鐘共鳴,悠長深遠,余音繚繞,引導(dǎo)著凡人進入恬凈的樂土;有時又象百鳥爭鳴,婉轉(zhuǎn)動人。峨眉山上溪水中叫聲如琴聲的“彈琴蛙”就緣于這段友情的傳說。李白為這一段友誼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音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超塵脫俗、婉轉(zhuǎn)悠揚的琴聲蕩滌著李白的胸懷,使詩人陶醉,使詩人忘卻了塵世,忘卻了自我,忘卻了一切,不知不覺間青山籠罩在暮色重云之中,天漸漸地暗了。1)
          后來李白走了,蜀僧濬把稀世珍寶綠綺扔進了高山深谷,從此不再撫琴,那種“知音不在,留之何用”的惆悵感刻骨銘心,而濬與李白的這一段彈琴題詩的友誼也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美妙的憧憬。
          二、與文人的相重之情
          “文人相輕”是在知識分子群體內(nèi)部存在的相互排斥、相互歧視、相互拆臺、互相詆毀的一種現(xiàn)象,其極端者往往由“文人相輕”發(fā)展到“文人相殘”。這種現(xiàn)象自古而然,自從人類社會上有了文人之后,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我國歷史上龐涓設(shè)計陷害孫臏、李斯與韓非之爭、三國奇才周瑜妒嫉臥龍諸葛亮、唐代盧杞忌妒顏真卿以及北宋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敵對等等,不一而足。2)
          但“文人相輕”、“文人相殘”的陋習,在李白身上沒有污染。李白與杜甫、王昌齡、孟浩然等很多文人墨客的交往就是相敬相親相重的范例。
          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來到了湖北安陸后,認識了比他大12歲的詩人孟浩然,兩人習性相投,相見恨晚,一見如故,李白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首聯(lián)開門見山,提綱挈領(lǐng),總攝全詩,一個“愛”字是貫穿全詩的抒情線索,“風流”指孟浩然瀟灑清高、超凡脫俗、飄逸儒雅的風度人品和卓然不凡的文學(xué)才華。
          中間兩聯(lián)具體描寫了孟浩然的“風流”,寥寥二十字,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了詩人的風度:他不戀官位,高臥林泉,悠然自得,從紅顏到白首,終身如此;他醉月迷花,風流自賞,無意侍奉君王。
          尾聯(lián)回應(yīng)首聯(lián)直接抒情,詩人用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景仰之意具體化,十分自然地將詩篇的情感推向絕頂。
          此詩以情構(gòu)篇,詩中所說“愛”者、“仰”者、“揖”者,實為孟氏之志行美、人格美、風度美、情趣美;此詩線索分明,開頭寫“吾愛”之意,中間寫“可愛”之處,最終表“敬愛”之情,形成抒情——描寫——抒情的結(jié)構(gòu),隨情而詠,自然流動。3)
          公元728年陽春三月,孟浩然去廣陵時,兩人在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后又依依惜別,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歌的前兩句寫出分別之地黃鶴,傳說是一個神仙騎著黃鶴去云游歇腳的地方;所往之鄉(xiāng)揚州,一個開元盛世里富貴溫柔的繁華都市;紀別之時三月,一個鶯飛草長、生機勃勃的繁華季節(jié);敘別之景煙花,一片柳如煙、花似錦的濃艷迷人景色,字里行間顯示出這次離別充滿著無比歡快的詩意。更不平常的還是后兩句,李白站在黃鶴樓江邊船頭與友人拱手道別后,久久佇立眺望,目送一葉扁舟、一葉風帆、一位友人隨著浩淼的長江水漸行漸遠,最后消失在蔚藍的天邊,詩人對老友的惜別之情也隨東流的江水不息地奔流遠去,江水無情人有情,這無限深情比江水長,比江水深,比江水遠。1)
          離開湖北后,李白帶著他那神奇莫測、璀璨眩目的《蜀道難》來到京城長安,拜訪了大李白40歲的大詩人賀知章,賀誦讀了李白的《蜀道難》后,深為李白才華橫溢、氣沖斗牛的浪漫天賦所折服,他慧眼識英雄,呼之為“謫仙人”,他也愛才若渴,毫不猶豫地解下皇帝賜給他的腰配金龜,換酒與李白同飲同歡,樂莫樂兮心相知,兩人開懷暢飲,扶醉而歸,從此結(jié)為了推心置腹的忘年知已,李白的不朽華章《蜀道難》也從此名動京都,名震中華。
          公元744年,賀知章因病告老還鄉(xiāng)歸隱故鄉(xiāng)鏡湖,李白對賀老尊重備至,深情難舍,作《送賀賓客歸越》詩道別:“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賀知章也是大書法家,工草隸,他的草書《孝經(jīng)》在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詩的末二句表面上是用了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寫道教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換取山陰道士一群白鵝的典故,實際上是借此故事盛贊賀知章書法的高超絕妙,全詩四句李白不述離情別緒,不寫深愁淺恨,卻以愉快的心情贊美賀老,祝愿這位老狂客還鄉(xiāng)后在鏡湖上泛舟遨游,樂天知命,逸興多多。
          在盛唐詩壇上,一生遭遇坎坷的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交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就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以“不護細行”之罪被貶官之后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情真意切的詩篇。李白不顧社會上“謗議沸騰”,秉筆直抒胸臆:“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古人尚右,習慣上稱貶官為左遷,龍標即今湖南洪江,夜郎在洪江的西南,五溪即湖南西部的五條溪水,這些地方在古代都屬窮山惡水。楊花落盡是一個令人容易傷感的暮春時節(jié),子規(guī)即杜鵑鳥,徹夜不停地啼鳴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叫聲凄厲,是凄涼悲哀的象征,詩的首句就這樣借景言情,融情入景,營造出了濃郁的憂傷氛圍。詩的后兩句抒情:李白內(nèi)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他愿意把滿腔悲愁和思念托付給天上那一輪明月,帶給遠方孤獨寂寞的朋友;他愿意化為萬里長風,奔馳到荒涼而偏遠的夜郎去陪伴撫慰“清如玉壺冰”的友人。
          多么出奇豪放的想象!多么真摯熾熱的感情!好像整個天地之間都沐浴著李白的關(guān)心,好像神州大地從東到西都刮著李白的牽掛。2)
          在長安生活了幾年,李白辭官離京,于公元744年在洛陽與杜甫不期而遇,于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段“李杜”情誼開始了。兩人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兩人意氣相投,一見如故,一見傾心,結(jié)為君子至交,兩人一同暢游梁宋,次年他們又攜手同游齊魯,兩人一起登高懷古,呼鷹逐兔,馳騁游獵,飲酒論文,賦詩作歌,互相敬仰,相互關(guān)愛。杜甫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真實地描寫了這段時間兩人肝膽相照、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的生活。
          很快魯郡一帶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就登臨游覽遍了,天寶四載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游江東,兩人在兗州城東的石門分手,臨別,李白贈杜甫詩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角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首聯(lián)是對過去幾天別情依依的回顧,頷聯(lián)未登程先問歸期,是對別后重逢歡敘的殷殷期望,頸聯(lián)為結(jié)尾的干杯描繪出秋高氣爽、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背景:秋風微拂,泗水河上蕩起了片片美麗的波紋;日光照耀,徂徠山脈呈現(xiàn)出海水一樣的碧綠色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這結(jié)句慷慨激昂、干脆有力,表現(xiàn)出感情是多么豪邁而爽朗。
          這首詩以“醉別”開始,以干杯結(jié)束,首尾呼應(yīng),自然美與人情美互相襯托,真摯的友情與秀水清山交相輝映,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著詩情畫意。1)
          石門一別,真正是“飛蓬各自遠”了, 中國詩壇兩顆最耀眼的星辰從此各自天涯,再未相遇,但彼此心氣相通,心心相印,心靈的交往不斷,感情也歷久彌深,一年后的秋天,李白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詩的前六句描寫的都是沒有了杜甫在一起的失落而無聊的“我”:“我”的生活,乏味;“我”的周圍環(huán)境,秋風蕭瑟,氣氛凄寂;“我”的心情,苦悶,醇厚的魯酒也不能消愁,悠揚的齊歌也無法忘憂。詩的結(jié)尾說出“思君”二字后才豁然開朗:不見了杜甫,“我”綿綿不絕的思友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河水,悠悠流向遠方,流到南游的杜甫身旁,流水不息,相思不絕。2)
          李白的詩歌才情、人格魅力和人生態(tài)度同樣讓杜甫欽佩不已,別后杜甫對他念念不忘,寫了許多詩懷念他,贊美他。他稱贊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看到窗外的春色,就想起在江東的李白,渴望“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他看到天氣突變,就關(guān)心地詢問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他聞知李白流放夜郎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一連寫了三首詩3)懷念李白,這三首詩后來都以其情真意切、哀感動人收錄到了《唐詩三百首》,足見杜甫對李白也一樣意重情深。無怪前人評說:“千古交情,惟此為至”。
          三、李白的跨國之情
          中日兩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阿倍仲麻呂(698—770),中國名字晁衡,又作“朝衡”,公元717年隨遣唐使來中國求學(xué)。他以畢生精力為中日兩國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中日友好往來的先驅(qū)者,李白在長安時與他往來甚密,詩交甚厚。公元753年10月,晁衡因為意念他的祖國,以唐朝使者身份,隨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團乘船返回日本探親,途中遭遇風暴,在南方漫游的李白聽到他海上遇難的訛傳噩耗后,悲痛萬分地寫下了一首記載唐代中日友誼的名詩《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詩的標題以“哭”字為詩眼,流露出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同時也使詩歌籠罩著一層哀惋的氣氛,“卿”是古代朋友之間的崇稱,表現(xiàn)了兩人超越時空的真摯感情。
          “日本晁卿辭帝都”,一開頭詩人以賦筆點出晁衡辭別唐朝帝王之都長安返國,直接點明人和事,寫出事情的起因,亦隱含了不久前“辭”的盛況:唐玄宗親自題詩歡送,好友們也紛紛贈詩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寫詩答贈抒發(fā)惜別之情。
          次句中“征帆一片”表現(xiàn)出了晁衡辭京后只身漂泊回國的孤寂感,既襯托出一種悲涼的令人不安的氣氛,也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悲意。“繞蓬壺”是暗示歸途的兇險:晁衡的船在只有仙人才能渡過的蓬萊仙島一帶上下顛簸,時隱時現(xiàn),異常艱難地緩緩繞行。
          第三句“明月不歸沉碧海”是用比喻敘晁衡溺水而亡之事,顯然還含有詩人對這位德才兼?zhèn)涞漠悋讶瞬恍矣鲭y的痛惜之意。此詩把為發(fā)展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和平使者晁衡喻為明月寶珠,說明李白十分賞愛他的高潔品德和出眾才華。1)
          第四句“白云愁色滿蒼梧”為全詩籠罩上了一種慘淡憂愁的氣氛。海上蒼梧山的層層白云也好似愁容滿面,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詩人運用“擬人”的寫作手法,用白云的愁來比喻自己的愁,把悲劇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一個“滿”字,則又顯出悲痛的厚重。
          李白作此詩哭悼異國好友,不分國籍,不管民族,只為友誼,只為品節(jié),他哭得風慟云哀2)。此次海難晁衡并未亡命天涯,后來他歷盡艱險輾轉(zhuǎn)回到了長安,他被李白的真情真意感動了,他留在長安生活了一輩子。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友情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動體現(xiàn)。
          結(jié)語
          李白的友情詩舉不勝數(shù),詩中的情韻和意趣無窮。從上述友情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乃至情至性之人,他有著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他有著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他時刻在用真情擁抱生活,擁抱世界,謳歌友情,他的友情詩,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僅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光輝遺產(chǎn),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而且是世界文學(xué)的瑰寶。他的友情不是建立在權(quán)力、富貴、榮華之上,沒有世俗的雜質(zhì)和污穢,不受世俗的束縛,是心靈的真實流露。他的友情如同暗夜中升起的北斗,給人光明;如同寒冬里燃燒著的碳火,給人溫暖;如同酷暑里大樹下的綠蔭,給人清涼;如同漫漫荒漠中的綠洲,給人希望;如同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蕩滌著炎黃子孫的靈魂;如一泓清水,清澈靜謐里滲透著人生的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輝。這樣的友情給人啟迪, 給人力量,使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李白傳》,李長之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1
      《康震品李白》,康震,東方出版社,2006.12
      《李白詩》,熊禮匯評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2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蓬勃笑雪編著,上海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09.4,第137頁
      《日日新》,柏樺著,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4
      《中國詩詞專題鑒賞》,張旭平編著,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1
      《李白詩賞讀》,紀準著,北京:線裝書局,2007.4
      《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李家秀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8
       


      1)胡適.《白話文學(xué)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第170頁
      2)楊序春.詩歌教學(xué)之淺見.廣安教育研究2008年第4-5期,第55頁
      3)康震著.《康震品李白》.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12,第八章 李白交游之謎
      1)裴斐.《李白與月-兼論李白性格的平民性與叛逆性》.中教網(wǎng).中學(xué)語文.雜文隨筆2005.11.10
      2)徐昌才.《淚雨滂沱“哭”李白》.中教網(wǎng).中學(xué)語文.雜文隨筆 2005.6.10
      3)水中飛.淺析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2009.10.13
      1)梁希厚主編.《古詩詞講壇.長溝流月去無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第141頁
      2)梁希厚主編.《古詩詞講壇.長溝流月去無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第055頁
      3)《唐詩解》.唐汝詢.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倫,一村人耳……”
      1)梁希厚主編.《古詩詞講壇.長溝流月去無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第122頁
      2) 仲富蘭.《文人:從“相輕”到“共生”》.人民網(wǎng).文史縱覽.2006.3.14
      3) 李家秀編.《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8,第172-173頁.
      1)熊禮匯評注.《李白詩》.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2,第16-17頁
      2)紀準著《李白詩賞讀》.北京:線裝書局,2007.4,第16、128-129頁
      1)張旭平編著.《中國詩詞專題鑒賞》.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1,第55頁
      2)趙其鈞宛敏灝 沈祖棻等主編.《海內(nèi)存知己》.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4,第49-50頁
      3) 三首詩是《夢李白》二首和《天末懷李白》
      1)熊禮匯評注.《李白詩》.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2,第220-221頁
      2) 徐昌才.淚雨滂沱“哭”李白.中教網(wǎng).中學(xué)語文.雜文隨筆 2005.6.10
      更多回復(f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9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日韩高清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无码|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 日韩在线观看精品亚洲|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观看|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深夜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色狠狠色婷婷丁香五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人人爽人人片人人片AV|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 久久国产成人av蜜臀|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午夜高清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少妇上班人妻精品偷人|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东方四虎av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