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生
觀念篇
1. 一些領導認為素質教育和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教育的兩大主題,那么,課改是不是教育的主要工作?
答: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根據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國家進行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究竟如何實現這三維目標呢?目前的課堂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支撐這種課堂模式的觀念就是以師為本,以教為本,以知識為本,教學目的只是希望取得高分,這樣的課堂培養出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這樣的課堂所實現的目標與三維目標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要想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就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推翻教育的功利主義,創新構建一種能夠承載三維目標的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的新課堂。因此課改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
教育均衡發展包括教育硬件的均衡和教育內涵的均衡。硬件均衡的目的是實現教育內涵的均衡發展。硬件均衡是內涵均衡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也就是說,就算我們的硬件真的均衡了,內涵也不可能真正均衡。教學條件的均衡包括教師的均衡,我們似乎解決了“教”的均衡,即使這樣,我們各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還會有很大差異。實現內涵均衡的根本途徑并不是“教”的均衡,而是要解決學生“學”的均衡,要解決“學”的均衡,就必須構建一種在教師引導和服務下的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別無他策。因此“學”的均衡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課改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
應該這樣說,素質教育和教育均衡發展是目標,而課改是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有些人一談到素質教育就認為是搞特色,辦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其實,真正的素質教育在課堂。也有些人一談到教育均衡發展就認為是平均分配教育資源,包括調整教師,不去真正研究課堂的均衡。其實,真正的教育均衡發展要靠課堂均衡。所以,課改不但不與素質教育和教育均衡發展相矛盾,還是實現素質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只有改革真正進入到了課堂層面,教育改革才能進入深水區,素質教育與均衡發展才能真正實現。
2. 當前社會和家長關注的就是升學率,課改后成績下降怎么辦?
答:當前社會、校長、家長最關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存在把課改與提高成績對立起來的認識,許多地區要么干脆大張旗鼓地搞應試教育,頑固地拒絕課改,要么打著課改的旗號把應試教育做到極致。
我們應該正確理解成績的概念。成績就是學生視為命根子的那個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還有優秀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課改并不否定提高成績。課改就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把原來教師滿堂灌的學習方式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現實也告訴我們,那些真正搞課改的學校,學生的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是大幅度提升,同時學生還收獲了能力和素質。那些把課改同提高成績對立起來的認識是錯誤的,這種錯誤認識阻礙了課改向縱深發展。
3. 課改是為學生而改,教師的工作量要加大,工資不多給,教師哪來的積極性?
答:課改就是讓教育回歸本真,只有科學才能符合人性,只要符合人性就會魅力無窮,心靈就會解放,行動就會自覺與主動。課改不但解放了學生,同時也解放了教師。千萬不要把解放理解成學生不學或者少學,更不能理解成教師特別清閑。解放的實質是心靈的解放,是行動由原來的被動變成主動。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變成了自己的事情,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由“要我教”變成“我要教”,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謀生手段,同時也是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課改提倡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強調教為學服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現象。這樣,教學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新問題,這些問題不但促使學生不斷探索,也促使教師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所以說,課改不但成就學生,同時也成就教師。
課改就是構建一種師生共同探索科學規律,共同體驗生命成長的新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生命的狂歡,讓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始終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長與幸福。
課改為了學生發展而改,課改也為教師的成長與幸福而改。那種認為課改為了學生成長而犧牲教師幸福和利益的認識是錯誤的。教師如果為了增加工資而去改革,改革永遠不可能成功,只有通過改革讓教師找到幸福感,讓教師實現自身價值,改革才能成功。
高效課堂100問
觀念篇
1. 一些領導認為素質教育和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教育的兩大主題,那么,課改是不是教育的主要工作?
答: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根據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國家進行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究竟如何實現這三維目標呢?目前的課堂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支撐這種課堂模式的觀念就是以師為本,以教為本,以知識為本,教學目的只是希望取得高分,這樣的課堂培養出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這樣的課堂所實現的目標與三維目標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要想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就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推翻教育的功利主義,創新構建一種能夠承載三維目標的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的新課堂。因此課改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
教育均衡發展包括教育硬件的均衡和教育內涵的均衡。硬件均衡的目的是實現教育內涵的均衡發展。硬件均衡是內涵均衡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也就是說,就算我們的硬件真的均衡了,內涵也不可能真正均衡。教學條件的均衡包括教師的均衡,我們似乎解決了“教”的均衡,即使這樣,我們各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還會有很大差異。實現內涵均衡的根本途徑并不是“教”的均衡,而是要解決學生“學”的均衡,要解決“學”的均衡,就必須構建一種在教師引導和服務下的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別無他策。因此“學”的均衡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課改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
應該這樣說,素質教育和教育均衡發展是目標,而課改是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有些人一談到素質教育就認為是搞特色,辦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其實,真正的素質教育在課堂。也有些人一談到教育均衡發展就認為是平均分配教育資源,包括調整教師,不去真正研究課堂的均衡。其實,真正的教育均衡發展要靠課堂均衡。所以,課改不但不與素質教育和教育均衡發展相矛盾,還是實現素質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途徑。只有改革真正進入到了課堂層面,教育改革才能進入深水區,素質教育與均衡發展才能真正實現。
2. 當前社會和家長關注的就是升學率,課改后成績下降怎么辦?
答:當前社會、校長、家長最關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由于存在把課改與提高成績對立起來的認識,許多地區要么干脆大張旗鼓地搞應試教育,頑固地拒絕課改,要么打著課改的旗號把應試教育做到極致。
我們應該正確理解成績的概念。成績就是學生視為命根子的那個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分數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還有優秀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課改并不否定提高成績。課改就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把原來教師滿堂灌的學習方式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現實也告訴我們,那些真正搞課改的學校,學生的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是大幅度提升,同時學生還收獲了能力和素質。那些把課改同提高成績對立起來的認識是錯誤的,這種錯誤認識阻礙了課改向縱深發展。
3. 課改是為學生而改,教師的工作量要加大,工資不多給,教師哪來的積極性?
答:課改就是讓教育回歸本真,只有科學才能符合人性,只要符合人性就會魅力無窮,心靈就會解放,行動就會自覺與主動。課改不但解放了學生,同時也解放了教師。千萬不要把解放理解成學生不學或者少學,更不能理解成教師特別清閑。解放的實質是心靈的解放,是行動由原來的被動變成主動。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變成了自己的事情,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由“要我教”變成“我要教”,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謀生手段,同時也是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課改提倡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強調教為學服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現象。這樣,教學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新問題,這些問題不但促使學生不斷探索,也促使教師不斷提升,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所以說,課改不但成就學生,同時也成就教師。
課改就是構建一種師生共同探索科學規律,共同體驗生命成長的新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生命的狂歡,讓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始終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長與幸福。
課改為了學生發展而改,課改也為教師的成長與幸福而改。那種認為課改為了學生成長而犧牲教師幸福和利益的認識是錯誤的。教師如果為了增加工資而去改革,改革永遠不可能成功,只有通過改革讓教師找到幸福感,讓教師實現自身價值,改革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