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馱鹽的驢》《馱鹽的驢》 這個故事講了一只驢子,幫助一個商人馱貨物,第一次它馱的是鹽,鹽很重,到了小河邊,驢子覺得這袋鹽重得實在不行了,而且河邊很滑,長滿了青苔,驢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到了河里,它好不容易才爬了起來,這時他發現背上的鹽輕了好多。商人埋怨驢子,你毀了我好多的鹽。驢子才不管呢,反正鹽很輕了,它輕輕松松就到了家門口。第二天,商人又帶驢子去運貨,這次運的是棉花,雖然棉花很輕,但是棉花很多,聚起來就會很重,驢子想沒關系,到了小河邊就好了,到了小河邊我要裝得象一樣,再摔一跤,到了小河邊,驢子故意叫了聲“哎喲”, 商人說你今天又把棉花弄濕,驢子想今天我要在水里多待一會兒,讓貨物輕一點,不然的話,貨物一定輕不了多少的。誰知等驢子站起來時,怎么也站不起來了,因為棉花吸了水,驢子“哦哦”叫了兩聲就被河水淹死了。 啟示:沿用自己總結的成功經驗也要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否則經驗主義有時不但會害死人,同樣還會害死驢。 《猴子和草帽》 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賣帽子,有一天他賣得很累,剛好旁邊有一棵大樹,他就把帽子放在樹下,坐在樹下打起盹來。 等他醒來時,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回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每個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頂草帽,他很驚慌,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無法養家活口。 然后他想到猴子很愛模仿別人,他就試著舉左手。果然,猴子也跟他舉手,拍拍手,猴子也拍手,機會來了,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們也將帽子紛紛都丟在地上,賣帽子的高高興興撿起帽子回家去了。 回家之后,他將今天發生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 多年后,賣草帽的孫子也繼承了家業。 有一天,在途中,他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后來帽子也全被猴子拿走了,孫子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于是,舉左手,猴子也舉左手,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果然,爺爺說的話很有用,最后,他脫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還瞪著他看,不久,猴王出現了,把他丟在地上的帽子撿起來,還很用力地打了賣草帽的孫子一巴掌,然后說:“騙子!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啟示:運用別人傳授的成功經驗要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否則一味套用就會失敗。在當今的時代,我們要隨著新形勢新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與時俱進,不要完全憑經驗主義做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