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打發教程來源:教體在線 2011-12-27 17:37:07 瀏覽量:282次
一、比賽方法 中國教育體育網:賽前由裁判員用硬幣決定選擇場區或首先發球權。得勝者有權選擇或要求對方選擇。選擇發球或接發球者,應讓對方選擇場區。 (一)發球站位 發球員應先在右場區端線后、中點和邊線的延長線之間發球,不得踩線。在得(失)1分后應換在左場發球。發球次序為一局一交換發球權。 (二)發球 發出的球在對方還擊前,應從網上越過落到對角的對方發球區內或其周圍線上。在一發球位置上有兩次發球機會,如第一次發球失誤后還可發第二次球。如第二次發球失誤為失業率分。發球擦網出界為一次失誤。重發球:發球擦網后球落在發球區內可重發,重發球次數不限。 (三)交換場地 雙方應在每盤的第一、三、五等單數局結束后,以及每盤結束雙主局數之和為單數時,交換場地。 二、記分方法 一場比賽分盤、局、分三級記分制 (一)局 每勝一球得1分,4分為一局。先得4分為勝一局,如雙方打成3平或再平分后均須凈勝對方2分才算勝一局。 (二)盤 一方先勝六局為勝一盤,如方各勝五局平時,則一方必須凈勝兩局才算勝一盤。為縮短比賽時間,第十三局可采用決勝局計分制。先得7分者為勝該局該盤。 (三)決勝局的發球 決勝局該輪及到的發球員只發第1分球,在右場區,得失分后由對方發第2、3分球,先左區后右區。此后輪流交換發球權,每人只連發兩分球,先左后右。 三、得失分 比賽中球不落地或只準球落地一次后擊球,過網均為有效還擊,出現不列情況均為失分。 1、擊球不過網; 2、擊球出界; 3、球落地兩次后擊球; 4、還擊的球觸及對方場區線外的固定物或其它物體; 5、還擊空中球失敗; 6、用球拍兩次連擊球; 7、“活球”期間運動員的身體、球拍或穿戴的其它物體觸及球網、網柱或對方場區以內的地面; 8、過網擊球; 9、拋拍擊球; 10、除握在手中的球拍外,運動員的身體或穿戴的物件觸球; 四、比賽用語釋解 (一)腳誤 發球員在發球時腳踩線或走動,改變原來的站位。 (二)一次 指第一次發球失誤。 (三)擦網兩次 指第一次發球擦網后球落入對方發球區內的發球無效,還有兩次發球。 (四)擦網一次 指第二次發球擦網后球落入有效區內可竽發球一次。 (五)雙誤 指兩次發球失誤,判對方得一分。 (六)兩跳 指球第一二次落地后才擊球,判擊球方失分。 (七)觸網 在活球期間觸碰網者判失分。 (八)過網 指來球尚未過網,而拍球過網擊球,判擊球者失分。 (九)出界 指擊出的球落在對方場區線外。 二、網球的起源及發展 1、網球的起源 網球與高爾夫球、保齡球、臺球并稱為世界四大紳士運動。它的起源及演變可以概括為: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國,現盛行全世界。 12世紀,法國傳教士中滸著一種用手掌擊球的游戲方法是在空地上,兩人之間用一條繩子隔開,用手掌將包著頭發的布球打來打去。 13世紀,法國國王路易五世將網球定為王室運動,禁止平民參加。正是由于這段歷史,加上現代網球運動對場地,球拍和球的要求較高,因此網球也被稱為“貴族運動” 14世紀,這種供貴族玩的古典網球從法國傳入英國,由于球的表面使用埃及坦及斯鎮所產的著名絨布——斜紋法蘭絨制作,英國人其稱為“TENNIS”(網球)并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球還保留著一層絨面。 15世紀出現了空弦的球拍。 16世紀,古典室內網球成為法國的國球,并在歐洲,尤其是英國發展迅速。 近代網球起源于英國。1873年沃爾特在羽毛球運動迅速發展的啟發下,設計了一種于戶外的,男女都可以從事的網球運動,取名為“草地網球”,并出版了一本《草地網球》手冊,制定了最早的網球運動規則。1877年,在英國倫敦郊外溫布爾頓舉行了第一屆草地網球比賽。 1881年,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網球協會——美國草地網球協會成立。該協會于當年8月31日至9月3日,舉行第一屆美國草地網球錦標賽,采用了溫布爾頓的比賽規則。 1887年以來,草地網球由英國移民,商人和駐軍等傳至全球。最初愛好都絕大多數是富裕的資產階級。他們有條件在自家的草坪上隨時設置網球場,作為社交活動的場所。 20世紀70年代,網球運動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其原因為:第一是允許職業選手參加比賽,開創了職業網球巡回賽的先河,取消了職業選手與業余選手的界限,增加了大賽的激烈程度和熱烈爭奪的氣氛,從而促進了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吸引了廣大網球好者從事該項運動的熱情和觀看,評論網球比賽的積極性。第二是科技在球拍等器材制造中的應用,促進了先進器材的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造就了一批年輕的優秀選手,從而促進了網球運動向前發展。 進入21世紀,網球的發展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普及性強;二是水平高,爭奪激烈;三是隨著器材的改革,尤其是球拍的研制,網球將向著力量,速度型方向發展;四是隨著網球各種大賽獎金的不斷提高,網球的職業化、商業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2、國際賽事簡介 網球被稱為世界第二大體育運動,這與網球密集的賽事安排不無關系。世界各地,每一周都有大大小小的比賽在進行當中。其中,個人賽事里,級別最高最受關注的是四大公開賽——澳大利亞公開賽、法國公開賽、溫布爾頓錦標賽、美國公開賽。其次是九站大師系列賽,即印第安納威爾斯、邁阿密、蒙特卡洛、羅馬、漢堡、多倫多、辛辛那提、馬德里、巴黎公開賽。團體賽為戴維斯杯(男子)和聯合會杯(女子)比賽。此外還有大師杯賽,也日益吸引球迷的目光。 3、網球場地簡介 場地是比賽的舞臺。場地的環境、設施、地表的顏色、質地,直接影響著球員的發揮和觀眾的觀球感受。不同質地的網球場給球員提供了不同的發揮技藝,展現風采的天地,不同的球場更造就了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選手。根據表面介質的不同,網球場可分為草地、軟性球場、硬地場、人造草地等幾種,不同的場地對球員的技術要求也有所不同。 草地 這是歷史最悠久、最具傳統意味的一種場地,溫布爾頓公開賽是其代表比賽。草地球場的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的磨擦小,球的反彈速度快,對球員的反應,靈敏、奔跑速度、技術等要求非常高,同時球員也利用此特點大打“攻勢網球”。 軟性場地 法國網球公開賽使用的紅土球場,是“軟性球場”的典型代表,常見的各種沙地、泥地等都可稱為軟性場地。此種地場不是非常堅硬,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有較大的磨擦,球速較慢,這就決定了球員必須具備在其他場地上更優良的意志品質和更出色的戟跑、移動能力,否則很難取勝。 硬地場 目前最普及的一種場地。一般由水泥和瀝清組成,上有紅、綠等顏料和高級塑膠面層,其表面平整,硬度高,球的彈跳有規律速度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