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經典(2012-06-25 23:32:25)
市場行為”有三方面的含義——價格、交易量和持倉興趣。 支撐或阻擋區的重要程度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決定:市場在該處所經歷的時間、交易量、以及交易活動的發生時間距當前的遠近。 價格在某個支撐或阻擋區逗留的時間越長,該區域就越重要。 交易量是衡量支撐和阻擋區重要程度的另一依據。如果支撐區域在形成過程中伴隨著高額的交易量,就意味著此處有大量合約易手,相應的水平就比交易平淡之處的水平重要。 圖表分析其實是對人類心理學,即交易商對不斷發展的市場情況所作出反應的研究。遺憾的是,由于商品期貨市場的世界變化很快,人們往往過分依賴圖表分析的術語及其簡稱,而把從根本上造就圖表形態的真正力量丟在了腦后。 支撐水平被市場穿越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轉化為阻擋水平。 在判別支撐和阻擋時,習慣數值很重要。 市場傾向于在習慣數上停止上升或下跌。交易商總喜歡以一些重要的習慣數,比如10,20,25,50,75,100﹙以及100的整數倍﹚作為價格目標,并相應地采取措施。因而這些習慣數常常成為“心理上的”支撐或阻擋水平。根據這個常識,交易者可以在市場接近某個重要習慣數時平倉了結,實現利潤。 上升趨勢線是沿著相繼的向上反彈低點聯結而成的一條直線,位于相應的價格圖線的下側。下降趨勢線是沿著相繼的上沖高點聯結而成的,位于價格上側。 正確地作出趨勢線也是一門技藝。通常,為了發現恰當的趨勢線,我們有必要嘗試好幾條直線。有時候,一條趨勢線起初貌似正確,最終卻不得不擦去重來。 在上升趨勢中,調整性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經常只是觸及或非常接近相應的上升趨勢線。因為期貨商的目的就是在上升趨勢中乘跌買進,所以趨勢線在市場下方所提供的支撐邊界,正好可以用作買進區域。而下降趨勢線則可以用作阻擋區,達成賣出目的。 趨勢線的突破常常是趨勢生變的最佳預警信號。 一條趨勢線未被觸及的時間越長,所經過試探的次數越多,則越重要。 畫趨勢線的正確方法是,把每天的全部價格區間都包括進來。 “3%穿越原則”這種價格過濾器主要用于鑒別長期趨勢線的突破,它要求收市價格穿越趨勢線的幅度至少達到3%,才能判定為有效突破。 “兩天原則” ——為了對趨勢線構成有效突破,市場必須連續兩天收市在該直線的另一側。 3%原則和2天原則不僅適用于考察重要趨勢線的突破,也同樣可以應用于鑒別市場對重要支撐和阻擋水平的突破。 一旦支撐和阻擋水平被擊破,其角色就互相對換。這個規律也用于趨勢線。 趨勢線有助于測算價格目標。 一般來說,傾斜角度約為45°的趨勢線最有意義。 在上升趨勢中,我們首先沿著低點畫出基本的趨勢線,然后從第一個顯著波峰出發,用虛線引出其平行線。兩條直線均向右上方伸展,共同構成一條管道。如果下一輪上漲抵達管道線后折返下來,那么該管道就成立了一半。如果這次折返一直跌回原先的趨勢線上,那么該管道就基本上得到了肯定。 價格無力達到管道的頂部,這也許就是趨勢即將有變的警訊。 朋友們應切記,在組成管道的兩條線上,基本的趨勢線遠比管道線重要,也更為可靠。 頂部反轉日有個通行的定義:在上升趨勢上,某日價格達到了新的高位,但當日收市價格卻低于前一日收市價。 反轉日的價格變化的范圍越大,交易量越重,那么作為近期趨勢可能反轉的信號,它的分量就越重。 當日的高點和低點均超過了前一天,形成了所謂的“擴張日”。反轉日倒也不一定非是擴張日不可,但是如果它同時也是擴張日,那么其分量就更重了。 拋售高潮是較為劇烈的反轉日,不過它并一不定標志著熊市終于已經見底,而是通常意味著一個重要低點業已完成。 許多當日反轉僅僅代表了既有趨勢的暫時休整,之后趨勢仍將繼續前進。 有時候一次反轉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被稱為“雙日反轉”。在上升趨勢中,前一天價格走出新高點,并且以接近于高點的水平收市;次日,價格開市于前一天收市價附近,但無力持續上升,于是收市價格跌近前一天的低點。 很顯然,周反轉比日反轉重要得多,月線圖上的月反轉就更要緊了。 關于跳空的解釋流傳著一些陳詞濫調。其中有句常常聽到的俗套:“跳空總會被填回”,這是不正確的。 跳空一般可分為四種類型——普通跳空,突破跳空,中繼跳空﹙或測量跳空﹚,以及衰竭跳空。 所有反轉形態所共有的幾個基本要領: 頂部形態與底部形態相比,它的持續時間短但波動性更強。 頂部形態雖然更難捕捉,卻也更具盈利的潛力。 在底部反轉過程中,交易量的相應擴張,卻是絕對必需的。如果當價格向上突破的時候,交易量形態并未呈現出顯著增長的態勢,那么,整個價格形態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了。 形成頭肩頂的各個要素 我們都知道,當物體從手中釋放后,無需我們再作努力,便很快地跌向地面。舉起某物則是另一回事,我們必須付出勞動。 市場常常會僅僅因為慣性而下降,但市場卻不因為慣性而上升。需求不足、或者交易商缺乏買進興趣等原因,經常就足以把市場壓低。但只有在需求超過供給,并且買方比賣方更積極時,價格才能上漲。 五種最常用的主要反轉形態——頭肩形、雙重頂和底,三重頂和底、圓形以及V形。其中最普遍的是頭肩形,雙重頂和底,以及V形反轉。 反轉形態的發展過程通常花費更長的時間,并且它也構成了主要的趨勢變化。相反,持續形態通常為時較短暫,在更多的情況下,明顯屬于短暫或中等形態的類別。 在三角形內,價格的擺動幅度越來越小,交易量也應相應地日趨萎縮。但當趨勢線被穿越從而形態完成時,交易量應該明顯地增加。 上升三角線看漲,下降三角形看跌。 一般認為,三角形屬于中等形態,即它的形成過程通常花費1個月以上的時間,但一般少于3個月。 喇叭形通常是看跌形態。 鉆石形態通常出現在市場頂部,是另一種相對罕見的形態。本形態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其實是由兩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擴大三角形和對稱三角形組合而成的。 劇烈的、幾乎是直線式的市場運動,是旗形和三角旗形出現的先決條件。這兩種形態說明,市場的陡峭上升或下跌過于“超前”了,因而需要稍作休整,“喘息一會兒”,然后再順著原方向飛奔而去。 一般來說,楔形如同旗形一樣,其傾斜方向與流行趨勢相反。于是,下降楔形屬于看漲形態,而上升楔形為看跌形態。 市場在從楔形形態中突圍之前,通常至少要朝頂點經歷過其全部距離的2∕3,有時甚至直達到頂點后,形態才告完結﹙在楔形中,有些時候價格傾向于一直移動到頂點,然后才能突圍而出。這是它與對稱三角形的另一個區別﹚。 一般地,對同一商品來說,其圖表形態傾向于具有相似的序列,而不同商品則各有自己的“套路”,換言之,各種商品的圖表往往顯示出該商品所獨具的本性或特征。 經驗依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相互驗證原則表明,分析者關于某市場的分析結論所擁有的技術證據越多,則對自己的分析越具信心,正確決策的把握就越大。 價格顯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交易量和持倉興趣是次要的,主要作為驗證性指標使用。而在這兩者之中,交易量又更重要些,持倉興趣居末位。如果我們把三類信息按照從1到10的比例排列出來,那么,價格為5,交易量為3,持倉興趣為2。 持倉興趣數值的變化意味深長。 如果交易量和持倉興趣均上升,那么,當前趨勢很可能按照現有方向繼續發展﹙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 交易量水平是對價格運動背后的市場的強度或迫切性的估價。交易量越高,則反映出的市場的強烈程度和壓力就越甚。 我們不妨推論,較重的交易量應當發生在與市場的流行趨勢一致的方向上。 我們認為,交易量分析在商品期貨上不如在股市上有用。 在一個交易區間中,持倉興趣增加得越多,那么在突破發生后,價格運動的潛力就越大。 絕大部分圖表分析技術既可以應用于日線圖,也同樣適用于周線圖和月線圖。這一點值得反復重申。 如果我們要進行透徹的趨勢分析,那么,特別重要的是采取正確的讀圖順序。圖表分析的恰當次序應該是,從長期圖表開始,逐步過渡到近期的圖表。 長期圖表不宜直接應用于交易中。我們必須把對市場的分析預測和出入市的時機抉擇這兩項工作區別開來。 關于移動平均線——雙移動平均線組合看來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移動平均線法在相當多的時間內不能發揮所長。正因為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理由,我們不能過分依賴移動平均線技術。 擺動指數必須附屬于基本的趨勢分析,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只是一種第二位的指標。 看漲背離﹙或稱正向背離﹚現象。首先,擺動指數低于30,進入超賣區。其次,擺動指數的第二個谷點C,高于前一個谷點A,未能驗證價格圖上的新低點C。此后,有些分析者要求擺動指數向上穿越B點處的峰值,才構成看漲信號。重要的警示是背離現象本身。 在RSI高于70或低于30的條件下,如果在RSI的圖線同價格圖線之間,呈現出相互背離的情形,就構成了嚴重的警告訊號,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 不應該僅僅因為擺動指數接近了極限值,就放棄有利的頭寸。應當耐心地伺察RSI第二次進入危險區,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方可著手采取一些預防措施,比如部分地平倉獲利,或者采取較緊湊的保護性止損指令等。 絕不可把背離現象分析奉若神靈,而把基本的趨勢分析扔在一邊。大多數擺動指數的買入信號處在上升趨勢中更靈驗,而擺動指數的賣出信號處在下降趨勢中才更有效。當我們分析市場的時候,首要的是確認市場的一般趨勢。 當市場處于橫向延伸狀態時,價格往往起伏不定,徘徊數星期乃至數月。在這種情況下,擺動指數卻能緊密地跟蹤價格的變化。 當重要趨勢處于初期時,不要太在意擺動指數;但是當它漸趨成熟的時候,我們就應當密切注意擺動指數的信號。 相反意見理論認為,當絕大數人看法一致時,他們一般是錯誤的一方。那么,我們的正確的選擇應當是,首先確定大多數人的行為,然后反其道而行之。 “市場風向標”的意見一致數字有個獨特之處,它對各種市場咨詢材料采取了不同的加權考慮。對影響面比較廣泛者,則其權重較大,而影響面較小者,則權重較小。 相反意見的理論的基礎是,專業人員的意見通常是錯誤的。表面上看來,這一點似乎只是邏輯上的推演,但是實際上,特別是在市場處于轉折關頭時,這一理論玄妙無窮。 如果80%的交易商都站到了市場的多頭一邊,那么剩下的20%的人﹙空頭持有者﹚必定資金雄厚,才能完全容納其余80%的人所持有的多頭頭寸。 要知道,期貨行業是無情的,只認利潤不認人。 在我們采用看漲意見一致數字時,還必須注意它的其它一些特點??礉q意見一致數字的均衡數值為55%。這中間包含了對一般投資大眾天生的買入傾向的修正。其上限為90%,下限為20%。 沒有哪種工具或者方法能夠萬無一失,為交易成功打保票。 道氏理論確有種種長處,但瑜不遮瑕,其信號必須等到在新趨勢確立之后才能產生。但是,艾略特波浪理論對即將出現的頂部或者底部卻能提前發出警告信號,而這一點事后才為那些較為傳統的方法所驗證。 艾略特把趨勢的規模﹙或者說是度﹚劃分成9個層次,上達覆蓋200年的超長周期,下至僅僅延續數小時的微小尺度。關鍵的是我們要記住,不管我們所研究的趨勢處于何等規模,其基本的八浪周期總是不變的。 各浪的特性 第一種情況最不常見,屬于1浪延長;第二種情況是3浪延長,在股市中最常見;第三種情況是5浪延長,在商品市場最常見。 斜三角形通常出現在第5浪﹙最后一浪﹚中。就其效果來看,它是一個楔形。 上升楔形總是看跌的,而下降楔形則是看漲的。 衰竭形態出現在第5浪﹙最后一浪﹚。以牛市為例,它的情形是,5浪自身已具備所需的五浪結構,但無力向上超越3浪的高點。在熊市上,5浪不能夠跌破3浪的低點。按最通常的說法,艾略特的衰竭形態就是雙重頂或雙重底。 有一點卻是明確的,調整浪絕不會以五浪結構出現。 三角形通常出現在第4浪中,先于主要趨勢的最后一輪動作﹙它也可能在a—b—c序列調整的b浪中出現﹚。 在股市,4浪不可以與1浪有重疊,這是個鐵律;而在期貨市場這一點卻要打折扣,不那么嚴格﹙在期貨圖表上可能出現日內穿越現象﹚。有時候,商品的現貨市場圖表上的艾略特形態比其期貨市場清晰得多。另外,由于我們在商品期貨市場采用了連續圖表,引致了扭曲現象,這或許影響到長期的艾略特形態。 在商品市場上,最佳的艾略特形態似乎出現在長期延長形態之后當市場發生突破的時候。 群體心理是艾氏理論的重要依據之一。有例為證,正因為黃金市場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波浪分析在這個市場上大有作為。 歸納總結波浪理論的要點: 朋友們請記住,絕大多數周期的變異出現在其波峰上,而不是波谷上。這就是一般認為波谷更為可靠的原因,也正因此,我們從谷到谷地測算周期長度。 舉例來講,如果在下降趨勢中,上一輪下跌期共延續了12天,那么,接下來的上沖期﹙熊市中的反彈﹚就不應當多過12天。這其實說明了兩方面的要點。首先,如果下降趨勢依然有效,而上沖期已經快要達到12天了,那么,我們常??梢灶A料這輪上沖結束的確切日期。其次,如果這輪上沖期持續到12天以上的話,那么就意味著趨勢反轉了。 在任何成功的期貨交易模式中,我們都必須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因素:價格預測、時機抉擇和資金管理。 甲交易者成功的把握較大,但是其交易作風較為大膽;而乙交易者成功的把握較小,但是他能奉行保守的交易原則。那么,從長期看,實際上乙交易者取勝的機會可能比甲更大。 如果從整體上看交易者是盈利的,那么他的資金圖線就應當是上升的。在連串獲利之后馬上就擴大注入市場的本金,這種時機是最糟糕的。 更明智的做法﹙這與人類的本性有點不符﹚是,在資本金稍有虧損的時候,便開始增加投入。這么做,增大了重頭投入處在資本金的低谷而不是在資本金的頂峰的機會。 除非是從事極短線的交易,否則總應當在市場之外,最好是在市場閉市期間,做好決策。 盡量別理會常識:不要對傳播媒介的任何說法過于信以為真。 學會踏踏實實地當少數派。如果你對市場的判斷正確,那么,大多數人的意見會與你向左。 力求簡明。復雜的并不一定是優越的。 持有期權者可以安然地度過價格不利于自己的時候。從而,他就無須始終關注其頭寸。這就大大減輕了期貨交易的緊張程度。綜合起來,持有期權者不但具備事先預知風險和較大的忍峙能力這兩個優越性,而且同期貨交易者一樣,也擁有無限地獲利的潛力、以及高杠桿率。
道氏把趨勢分成三類——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其最關心者為主要趨勢﹙或稱大趨勢﹚,通常持續一年以上,有時甚至好幾年。道氏用大海來比喻這三種趨勢,把它們分別對應于潮汐、浪濤和波紋。 次要趨勢﹙或中趨勢﹚代表主要趨勢中的調整,通常持續三個星期到三個月。這類中等規模的調整通常可回撤到介于先前趨勢整個進程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的位置。常見的回撤約為一半,即百分之五十。 短暫趨勢﹙或小趨勢﹚通常持續不到三個星期,系中趨勢中較短線的波動。 道氏認為交易量分析是第二位的,但作為驗證價格圖表信號的旁證具有重要價值。 道氏在股市平均價格圖表中純粹依賴收市價格,其信號是以收市價對前一個高峰或低谷的穿越為標志的。除了收市價格之外,其余日內價格變化即使穿越了上述高、低點也是無效的。 實事求是地說,多年來道氏理論在辨別主要牛市和熊市上是成功的。不過即使如此,它也難逃求全之苛。最常見的批評可能是嫌信號來得太遲。 道氏理論肯定也不會絕無謬誤。它也有錯誤信號頻頻發生的糟糕日子。不過任何優良的信號系統也都有缺點和不足。要知道,道氏甚至不曾打算用他的理論去預測股市方向。他覺得,其真正價值在于用股市方向來作為一般商業活動的晴雨表。 在預測市場的時候,一般實際使用的是同一商品的各個個別值的總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