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 — 自由的天堂(2012,06,08)
自從在意大利呆了半年之后,四處走走看看,我逐漸養成了旅行的習慣,感覺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呆久了就該背起行囊,去一個新的地方,換一換環境也換一換心境。旅行,已然成為了我生命一個重要的部分。
人的一生也就匆匆幾十年,能多走走多看看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福分。以前猶如井底之蛙,完全沒有旅行的概念,生活只徘徊在狹隘的城市之間,冷眼漠視時間的流逝,盲目地繼續著自己的生命。
我的旅行起始于一零年的上海世博會,真正形成概念是一一年為了辦簽證的兩次首都之行。旅行之于我就像毒藥,一旦品嘗過其中的滋味,便欲罷不能。曾經一個人游走在意大利的各個城市,一個人領略過巴黎的驕傲與優雅,現在的我,沒有什么地方會不能去,會不想去,我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看遍大千世界,抱著一顆流浪的心,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
這一次去內蒙古呼倫貝爾其實是一次匆忙的決定,畢業旅行似乎成為了大學畢業不成文的慣例,我也趕一次時髦。當初劃定的范圍是中國北部,東三省好玩兒的地方并不多,哈爾濱去過了,沈陽沒什么意思,最后目標落定在吉林長白山和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長白山最后也被我放棄了,說起來可笑,我完全是因為看了《盜墓筆記》有些后怕,不敢一個人去,怕看到什么世界的終極就再不能從山里走出來了,長白山還是多拉幾個人一起去比較好。
我旅行有個怪癖,不喜歡人多,最好是自己去。這其實也不無理由,人多嘲雜,如果再加上旅途中有不愉快,每個人的意見不統一,那么一次本舒心的旅行很可能變成一場災難。
在堂姐加入之后,去呼倫貝爾的行程很快就敲定了。六月六號堂姐坐飛機從杭州來大連和我會合,第二天我們坐大連直達海拉爾的2083次火車,二十四小時后,于六月八號到達呼倫貝爾市的中心區域,海拉爾。
本來看天氣預報說是呼倫貝爾這幾天都在下雨,心中很是擔憂,但是一到海拉爾看見萬里晴空,我懸著的心便放了下來。
呼倫貝爾的天空很低,湛藍的天空中鑲嵌著朵朵造型各異的白云,沒有高樓大廈,視線沒有任何阻礙,一眼就望到天邊卻也望不見地平線兩方的盡頭。微風輕輕拂過臉頰,恍惚間,眼前的美景給我一種往前走便是天堂的錯覺。


這一次出來的功課并沒有做到十足,很有臨時抱佛腳的意思,我也就是在出發前兩天才開始找攻略找地圖。下了火車有一點茫然,不知道應該怎么開始。選擇有三種:包車,一天五百元,這種玩法很自由,在路上想停就停,自己掌握主動權;旅行社的兩或三天游,每個人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不等,行程比較趕,走馬觀花,沒什么自由;自助坐客車到每個景點,價錢實惠,但是客車的班次很少,時間也銜接不上,很多地方還根本沒有客車能到。考慮再三,我們姐妹倆決定包車,首先上北線,從海拉爾出發,一路經過額爾古納,恩和,室韋,臨江,最后到莫爾道嘎,包車定車三天的行程,最后一天從莫爾道折返海拉爾,之后再從海拉爾去滿洲里。
之前在網上我記下了當地一個包車師傅的電話,提供的網友當時是一個女生出去玩的,師傅一路帶著,賓主盡歡。我果斷決定就找他。師傅姓侯,整個人胖胖圓圓的,臉上總是掛著友善的微笑,我自信看人還比較準,覺得跟著這個師傅玩應該是比較安心的。
我們的火車到的比較早,當天可以出發。
海拉爾市內沒有什么特色,就是典型城市樣子,不過不是很繁華,用一個貼切的形容就是,一座新興的小城。
車駛出海拉爾,上了省道,眼前豁然開朗,前方的道路似乎變成了一根柔軟的灰色緞帶,舒展著細長的身段,溫柔地引向前方,到天邊縮成一個點,沒有盡頭。天氣晴好,大團大團綿軟的白云把天空拉低,陽光穿透云層,金黃的光輝散落到每一個角落,光線從地面反射回天際,映得天空更為澄澈,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藍色水晶。今年的新草已經長起來了,道路兩旁很少有人工的痕跡,大片大片的草原連著遠方的山巒似一條泛著波瀾的碧綠河水,我們腳下的公路成了一座小小的獨木橋,隨著微波輕輕搖擺。
第一站到金帳汗,這個景點離海拉爾不遠,在省道的右側的小路里。司機師傅說沒必要買門票,里面是幾個簡陋的蒙古包,有下馬酒和祭敖包的環節,但都是收費的,商業化的氣息很濃重,沒什么意思。


金帳汗下方是老舍先生筆下的“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河道并不寬,但是很長,從遠處的山上緩緩流下,千回百轉,匯向遠方。拍攝這條曲水的最好地點是對面的一個高峰,但是它屬于一家牧民,進入要收費,價錢也不合理,我們很不甘心。不過師傅說這不是最美的曲水,在之后的根河濕地和哈烏爾河景區都有絕好的拍攝地點,相片出來的效果也比這里的好。
曲水對面有一片很茂盛的草場,我們趁沒有人偷偷溜進去了,一路上坡,登上頂端,舉目四望,四周美景盡收眼中。此時心中一片寧靜,呼吸也放緩,似乎時間流逝的速度慢了下來。
內蒙古草原的美表現在它的遼闊,它的色彩鮮明。不像西藏,內蒙古沒有西藏的神圣與神秘,它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親和之美,沒有距離,反而給人一種溫暖的歸屬感。同樣是藍天白云,內蒙古搭配上翠綠的草原,整個景色瞬間就變得鮮活,讓人喜悅興奮,恨不得手舞足蹈;而在西藏,在濃重的宗教氣息的包圍下,藍天白云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有一種不可褻瀆的神圣和一種流轉在歷史長河中的神秘。所以,西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而呼倫貝爾,是最接近自由的地方。
在這里,任何人可以隨意的放聲大叫和歌唱,放開束縛自由地奔跑,就像我,從曲水對面的小山坡一路跑下來,像瘋子一樣大叫,就算摔跤了也就是在草地上翻兩圈,什么事情都沒有,享受的就是自由和快樂。
從金帳汗到額爾古納有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懷著興奮的心情,我們一路走走停停,拍遠方的云海,身側的草原,草原上的牛羊馬群,不亦樂乎。



將近中午一點半我們到達了額爾古納,這是一座融在草原之中的小鎮。此時我們一行三人已經是饑腸轆轆了,師傅帶我們來到一家吃蒙餐的飯館,說是額爾古納烤羊做的最好地方。到了內蒙古當然就要嘗嘗地道的蒙餐,對于食肉動物的我來說,烤羊排羊腿什么的真是深得我心。
我們點了將近三斤的烤羊排,店家是現吃現烤,等了大概半個小時,一大塊烤制金黃的羊排就上桌了,包房里瞬間香氣四溢,羊排色澤鮮亮,泛著點點油光,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我們用小刀切著吃,最好吃的部位就是外圈,肥瘦相間,游大部分都被烤出來了,不會很膩,外酥里嫩,再配上特制的蘸料,香嫩多汁不油膩。一大塊羊排很快就被我們解決了,心滿意足。

飯后休息片刻我們就前往在額爾古納市內的根河濕地景區。景區建立在濕地上的一片山坡上,從山上可以俯瞰整個濕地,這個設計的確是匠心獨運,既保護了濕地的生態環境,又給游人一個絕佳的欣賞視角,不可謂不巧妙。




山坡爬上去還是比較費勁的,不過中午的羊肉吃太多了,趁著機會好好消化一下。沿著大路爬到半山腰出現了一大片平整的草地,我被吸引著,走到草地的盡頭,濕地的風貌以一種銳不可擋的氣勢沖入眼簾:草地的盡頭是一面陡坡,與遠方的山巒把濕地整個包圍起來,形成一種類似盆地的地形。濕地里面長滿了茂密的灌木,被一條曲水整個貫穿,天空中的藍與白倒映在水面上,和周圍的翠綠默契地融在一起。抬頭向遠方看去,山巒與天相接,與云相觸,綿延沒有盡頭。眼前的美景似有魔力一般,讓我的腳步不斷向前,不停地想更加親近。
濕地景區沿著山坡別出心裁地修建了一條木棧道,像是掛在山壁上一般。棧道走一遍大概需要四十分鐘,不停地上下樓梯,還是很消耗體力的,我爬到山頂的時候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不過能夠看到這樣極致的美景,再累也值得。
從濕地景區出來我們繼續出發前往恩和,恩和是一個小鎮,是我們第一天住宿的地方。途中路經了白樺林景區,我們停下來在里面走了一圈。此時已經是黃昏時分,夕陽西下,陽光穿過白樺林,照的樹影斑駁,內蒙的春天來的晚,整個樹林都呈現出一片新綠景象,映得似乎連林子里的空氣都清新了起來。時而微風拂過,樹葉發出相互摩擦的沙沙聲,還有樹梢的蟲鳴鳥叫,好一曲悅耳的交響曲。
天色不早了,從白樺林里出來我們就直奔恩和,在小鎮上休息一晚,明天繼續新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