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療陽痿54例
中國民間療法 1999年第6期第7卷 古方今用
作者:毛發(fā)勤
單位:浙江省遂昌縣中醫(yī)院,323300
筆者自1996年2月~1998年8月采用四逆散為主結(jié)合臨床辨證治療陽痿54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年齡28~60歲;病程3個月~8年。臨床辨證分型:腎陽不足型24例,陰虛火旺型8例,氣血瘀滯型17例,心脾兩虛型5例。
治療方法
基本方:柴胡10g、枳殼10g、芍藥12g、炙甘草5g、川郁金15g。腎陽不足型加熟附片15g、肉桂 5g、巴戟天15g、鹿角片12g、淫羊藿15g、陽起石15g、熟地15g、山茱萸1 2g;陰虛火旺型加生地15g、山茱萸10g、丹皮10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炒知母 10g、炒黃柏10g;氣血瘀滯型加全當歸12g、丹參15g、王不留行12g、路路通10g、巴戟 天15g;心脾兩虛型加黨參15g、黃芪20g、白術(shù)12g、酸棗仁15g、茯苓12g、炙遠志8 g、巴戟天15g;遺精早泄加金櫻子20g、五倍子15g、桑螵蛸12g、覆盆子20g。1個月 為1個療程,超過2個月為無效。
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痊愈:陰莖能勃起且堅硬,無早泄現(xiàn)象。好轉(zhuǎn):陰莖勃起,但舉而不堅,或時間較前短。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改善。
本組經(jīng)15~60天治療,結(jié)果痊愈35例,好轉(zhuǎn)1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4%。
典型病例
張某,男,42歲,1997年6月5日初診。訴陽事不舉4個月,伴失眠、腰酸、夜尿頻多,脈沉細而弦,舌質(zhì)淡苔薄白。細究其因,乃半年前因職務變遷,未能如愿而致心情憂郁不暢,經(jīng)常失眠,胸脅脹滿不適,陽事不舉。證屬肝氣郁滯,失于條達,陽氣不伸,宗筋弛緩,治宜疏肝解郁、溫補腎陽,予四逆散基本方加合歡皮15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 炒杜仲15g、陽起石20g、全當歸10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并勸導患者調(diào)情志,遠名 利,寬胸懷。服藥10劑諸癥好轉(zhuǎn),24劑后陰莖堅硬而舉,陽萎治愈。
體會
筆者臨證發(fā)現(xiàn)陽痿患者中屬肝郁氣滯,宗筋弛緩,陽器失養(yǎng)成萎者為數(shù)不少。故以四逆散為主,結(jié)合辨證加壯陽、滋陰、活血、健脾等藥治之。四逆散有和解表里、 疏肝理脾的作用,善治肝脾失調(diào),情志抑郁等證。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殼寬中理氣,芍藥、甘 草調(diào)理肝脾,令土木得和而氣機流暢,川郁金清心解郁、行氣活血。全方切中病機,故臨證可收 滿意療效。
(收稿日期 199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