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是建筑的集大成者,在中外建筑史上有一些獨具風韻的橋梁,被視為一座城市的象征,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既是其中典型之一。 布魯克林大橋橫跨美國紐約州紐約東河,連接著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和曼哈頓島,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橋全長1834米,橋身由上萬根鋼索吊離水面41米,是當年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鋼材建造的大橋,落成時被認為是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后的第八大奇跡,被譽為工業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筑工程奇跡之一。 
日前,紐約市議會和范艾倫學院共同發起了“重新構想布魯克林大橋”,這是一場國際設計競賽,旨在引發有關紐約市基礎設施的新的公眾對話。美國著名建筑師丹尼爾·吉倫(Daniel Gillen)參加了這一競賽,設想將紐約市標志性的布魯克林大橋改造成海上的浮動市鎮。 
丹尼爾·吉倫提出一個名為“布魯克林布拉夫(Brooklyn Bluff)”的設計方案。它的形狀受周圍水系環境、地形的自然特征的啟發。“布魯克林布拉夫”旨在改善與自然的公共聯系,并為適應性再利用和紐約市的歷史樹立了新的視角,彌合社會,經濟和生態鴻溝的連接區。

為了尊重原始設計,丹尼爾·吉倫提出的建筑增補方案在當代與歷史之間建立了清晰清晰的區別。布魯克林大橋的強度和實用性通過漸進式的建筑方法進行平衡,評估包括社會條件、財政、建筑壽命和安全性在內的多種因素。



方案中,建筑師設想在大橋上興建生活基礎設施,包括住房、酒店和公共功能,通過參數化的架構,在保證大橋使用強度與安全性的基礎上,實現生活、生產與自然的共生關系。



雄心勃勃的設計方案,極具顛覆性的理念,體現設計師利用建筑對交通、未來生活、文化與城市融合共存的積極探索。這座歷史悠久、常常被作為電影取景地的地標建筑,它的未來新形象,讓人充滿期待。
重構布魯克林大橋,你有「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