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引用】常見病實用小偏方第一百四十四冊

     淄水漁夫 2012-09-17

    常見病實用小偏方第一百四十四冊


    本常見病實用小偏方,是朱永庫老人為了行善積德,在網上十幾年來精心收集積累,簡單整理編輯的,共有一百五十冊,一萬五千多個偏方。藥方太多了,需要者要下功夫在里面找方,不需要者就不要看了,(其中錯別字很多,還未修改,)該偏方簡單易懂.實用性很強,就發表出來了(注意藥方用時要對癥,不可以亂用,要找醫生看一下,亂用后果自負)。我正在把它編輯為電子書,免費發給有緣人,供那些平民百姓中,有病而無錢去醫院治的人用吧,行善積德,修無量功德,造福于平民是我最大的心愿。阿尼陀佛

    301.【辨證】脾腎兩虛,下焦濕熱。
    【治法】調補脾腎,清利濕熱。
    【方名】健腎湯。
    【組成】黃芪30克,黨參30克,山藥30克,枸杞30克,山萸肉15克,淫羊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澤瀉30克,苡米根30克,黃柏9克,益母草30克,紅花6克,炙甘草9克,干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萬文謨方。
    (四)
    302.【辨證】腎陰陽兩虛,濁邪留滯。
    【治法】益氣補腎,行水泄濁。
    【方名】補泄理腎湯。
    【組成】黃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黃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棗5-10枚,牡蠣30-50克,土茯苓20-30克,澤瀉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裘沛然方。急性睪丸炎 其他 中醫方劑 急性睪丸炎
    303.【辨證】痰濕壅聚。
    【治法】溫陽散寒,行氣散結。
    【方名】溫陽消散湯。
    【組成】制附片30-60克,干姜30-60克,白芍30克,甘草30克,大黃10克,桂枝10克,細辛10克,路路通10克,橘核10克,當歸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河南中醫》。化膿性睪丸炎 其他 中醫方劑 化膿性睪丸炎
    304.【辨證】濕熱下注,氣血壅滯。
    【治法】解毒軟堅,活血消癰。
    【方名】加味活血消癰湯。
    【組成】夏枯草9克,紫草9克,丹皮9克,紅花9克,桃仁9克,澤蘭葉9克,三棱9克,莪術9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木通6克,小茴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過敏性陰囊水腫 其他 中醫方劑 過敏性陰囊水腫
    305.【辨證】風毒外侵。
    【治法】散風清熱,除濕消腫。
    【方名】疏風除濕湯。
    【組成】荊芥穗6-12克,防風6-12克,蟬衣3-9克,生薏仁15-30克,生枳9-15克,生白術9-15克,車前子15克,車前草30克,菊花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睪丸鞘膜積液 其他 中醫方劑 睪丸鞘膜積液
    306.【辨證】脾虛水停。
    【治法】溫陽健脾,利水消腫。
    【方名】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組成】茯苓24克,桂枝18克,白術12克,炙甘草12克。
    【用法】加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3次溫服。
    【出處】《傷寒論》。房事腰痛 其他 中醫方劑 房事腰痛
    (一)
    307.【辨證】腎陽不足。
    【治法】健脾益氣。補腎強腰。
    【方名】補腎健脾益氣方。
    【組成】茯苓9克,白術9克,陳皮9克,人參6克,生地6克,枸杞子30克,麥門冬15克。
    【用法】加河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溫服。
    【出處】《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二。
    (二)
    308.【辨證】外感風濕。
    【治法】祛風利濕。
    【方名】輕腰湯。
    【組成】白術30克,薏苡仁30克,茯苓25克,防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劑。
    【出處】《辯證錄》卷二。房事頭痛 其他 中醫方劑 房事頭痛
    (一)
    309.【辨證】肝經受寒。
    【治法】溫肝散寒,降氣通陽。
    【方名】桑根白皮湯。
    【組成】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棗5枚。
    【用法】加黃酒煎服。
    【出處】《備急知金要方》卷三。
    (二)
    310.【辨證】陰虛火旺。
    【治法】補腎水,降虛火。
    【方名】八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藥15克,茯苓9克,丹皮9克,澤瀉9克,川芎3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二。房事昏厥 其他 中醫方劑 房事昏厥
    311.【辨證】精氣暴脫。
    【治法】益氣通陽,溫陽救逆。
    【方名】回陽湯。
    【組成】制附片9克,人參6克,白術3克,干姜3克,廣木香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丹臺玉案》卷二。中風的中藥治療 其他 中醫方劑 中風的中藥治療
    312.(1)風中經絡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肌膚不仁,發熱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滑或弦。
    方藥:肉桂6g,炮附子5g,麻黃5g,防風、防己、當歸各12g,人參、川芎、白芍、杏仁、黃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313.(2)腑氣不通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脘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赤黃,或見頭暈煩躁,舌紅,舌苔黃或膩,脈滑或弦。
    方藥:厚樸、大黃、枳實、甘草各10g
    314.(3)氣虛痰阻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面色萎黃,語言騫色,痰稀而白,或見頭暈目眩,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或膩,脈滑或弦。
    方藥:六君子湯加減:人參、甘草各10g,茯苓、白術、陳皮各15g,半夏、竹茹、膽南星各15g。
    315.(4)氣虛血瘀型
    癥狀:肢體緩縱不舉,或見攣卷,或見疼痛,舌質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澀。
    方藥:補陽還五湯:生黃芪30g,當歸、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龍、紅花各15g。
    316.(5)氣滯經絡型
    癥狀:肢體癱瘓或口眼彎斜,胸脅脹滿,嘆息為快,脘腹滿悶,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
    方藥:八味順氣散:人參、白術、白芷、烏藥、青皮各10g,茯苓、陳皮各15g,甘草8g。
    317.邪熱壅盛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面色潮紅,口渴喜冷飲,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方藥:川芎、白芍、白術、菊花、桔梗、荊芥穗、連翹、黃芩、寒水石各10g,當歸、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黃各5g。
    318.(7)氣血兩虛型
    癥狀:肢體緩縱無力,或見蒼白腫脹,面色無華,少氣懶言,聲低氣怯,或畏風自汗,舌質淡白,舌邊有齒痕,脈細弱。
    方藥:八珍湯:人參、白術、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當歸各15g。
    319.(8)肝風挾痰型
    癥狀:半身不遂,口眼彎斜,頭暈或頭痛,急躁易怒,或見多痰,肢體麻木,舌紅苔白膩,脈弦或滑。
    方藥:白術、茯苓、天麻、橘紅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棗3枚。
    2004.02.13
    中國護士網治療流感驗方 其他 中醫方劑 治療流感驗方
    320.、處方:大青葉。
    用法:用生藥30克,水煎二次,共濃縮至100毫升,每10毫升內含藥3克。十五歲以上每次服50毫升-100毫升;十五歲以下每次服30毫升-50毫升;十歲以下用量酌減。均每日服八次,每三小時一次,連服七天。
    321.、處方:鮮魚腥草60克。
    用法:絞汁沖蜂蜜服,日飲三、四次。
    322.、處方:佛耳草9克。
    用法:水煎服,連服二劑。
    323.、處方:苦瓜。
    用法:取瓜瓤煮熟服。
    324.、處方:黍菜一把。
    用法:水煎服。將渣擠干,搗碎敷于太陽穴處。
    中華遠程醫療網
    2003.12.24 蛛網膜下腔出血 其他 中醫方劑 蛛網膜下腔出血
    (一)
    325.【辨證】肝腎陰虧,肝陽化火上擾。
    【治法】平肝潛陽,滋陰熄風。
    【方名】降肝湯。
    【組成】羚羊角0.6克(沖服),生石決30克(先煎),生地18克,白芍18克,炙甘草3克,地龍9克,竹茹9克,黃芩9克,丹皮9克,郁金9克,鉤藤12克(后下)。
    【用法】水煎,灌服或鼻飼,每日1劑。
    【出處】張伯臾方。
    (二)
    326.【辨證】瘀血內阻,經隧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方名】加減化瘀止痛湯。
    【組成】當歸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川芎6克,丹參9克,田七末3-6克(沖服),生地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謝桂權方。
    (三)
    327.【辨證】風痰卒中臟腑,蒙蔽清竅。
    【治法】化痰祛瘀,疏通經絡。
    【方名】溫膽湯加減。
    【組成】制半夏6克,廣陳皮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竹茹9克,枳殼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黃政德方。前列腺肥大 其他 中醫方劑 前列腺肥大
    (一)
    328.【辨證】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活血,補氣消結。
    【方名】前列通補湯。
    【組成】黃芪20克,海藻20克,枸杞子10克,黨參15克,丹參15克,菟絲子10克,懷牛膝10克,澤瀉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王不留行子12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蘇中醫雜志》。
    (二)
    329.【辨證】氣虛下降。
    【治法】益氣升提,利水通竅。
    【方名】升麻黃芪湯。
    【組成】生黃芪30克,當歸10克,滑石10克,升麻8克,柴胡8克,甘草5克,石菖蒲5克,竹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天津醫藥》。
    (三)
    330.【辨證】肝郁痰結。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軟堅。
    【方名】消疬湯。
    【組成】柴胡9克,白芍9克,青皮9克,陳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白芥子9克,香附9克,莪術9克,牡蠣15克,瓜蔞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貴陽中醫學學報》。男子性欲減退 其他 中醫方劑 男子性欲減退
    (一)
    331.【辨證】腎陽虛衰。
    【治法】溫補脾腎。
    【方名】紫石黃助陽方。
    【組成】紫石英30克,淫羊藿15克,川斷15克,川椒1.5克,巴戟天10克,葫蘆巴10克,菟絲子10克,肉桂6克,桑嫖蛸12克,九香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國傳統性醫學》。
    (二)
    332.【辨證】氣機郁滯,憂思恐懼太過。
    【治法】補氣益血,溫腎寧心。
    【方名】加味七福飲。
    【組成】人參適量,熟地6-9克,當歸6克,白術4.5克,枸杞子6克,遠志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男女科5000金方》。
    (三)
    333.【辨證】腎精虛損。
    【治法】補腎填精,清火固澀。
    【方名】加減地黃丸。
    【組成】熟地180克,山萸肉120克,山藥120克,魚鰾膠(蛤粉炒成球)120克,芡實60克,丹皮60克,茯苓60克,蓮須30克,生龍骨(研,水飛凈)9克。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9-12克,早晚2次,白開水送下。
    【出處】《驗方新編》卷六。男子性欲過亢 其他 中醫方劑 男子性欲過亢
    (一)
    334.【辨證】有膽濕熱。
    【治法】清利下焦濕熱。
    【方名】蠶砂黃柏湯。
    【組成】生蠶砂30克,生黃柏30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9克,空腹用開水調下。
    【出處】《醫學實在易》卷七。
    (二)
    335.【辨證】肝膽濕熱。
    【治法】清熱燥濕,舒肝行氣。
    【方名】龍膽瀉肝湯。
    【組成】柴胡4.5克,青皮4.5克,龍膽草4.5克,山梔4.5克,大黃4.5克,白芍藥4.5克,木通4.5克,連翹4.5克,黃連4.5克,滑石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瘍科選粹》卷四。
    (三)
    336.【辨證】陰虛火旺。
    【治法】健脾固攝,降火止遺。
    【方名】茯苓湯。
    【組成】茯苓15克,炒白術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萬居集·上集》十九。男子性交疼痛 其他 中醫方劑 男子性交疼痛
    (一)
    337.【辨證】精瘀濕熱。
    【治法】清熱利水。
    【方名】水火兩通丹。
    【組成】車前子9克,梔子9克,茯苓15克,當歸15克,木通3克,黃柏3克,匾蓄3克,白芍30克,生地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辯證錄》卷三。
    (二)
    338.【辨證】瘀血內阻。
    【治法】疏肝通絡,活血止痛。
    【方名】散痛飲。
    【組成】烏藥4.5克,玄胡素4.5克,杜仲4.5克,桃仁4.5克,青皮3克,柴胡3克,穿山甲3克,牛膝3克,紅花3克,甘草1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丹臺玉案》卷五。男子不育癥 其他 中醫方劑 男子不育癥
    (一)
    339.【辨證】腎精虧虛。
    【治法】補腎填精。
    【方名】補腎益精湯。
    【組成】熟地黃30克,枸杞子15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巴戟天15克,黨參15克,補骨脂15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山萸肉15克,露蜂房10克,蛇床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廣西中醫藥》。
    (二)
    340.【辨證】腎陰虧損。
    【治法】滋陰補腎,益髓填精。
    【方名】益精毓麟丸。
    【組成】熟地30克,菟絲子30克,覆盆子25克,茯苓20克,枸杞30克,破故紙30克,車前子10克,炒韭子15克,肉桂10克,五味子15克,鹿茸5克,沉香10克,胡桃仁5克,巴戟天25克。
    【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9克重。每次服1丸,日服3次。
    【出處】彭靜山方。
    (三)
    341.【辨證】脾腎兩虛。
    【治法】補腎健脾,溫陽益氣。
    【方名】溫腎益氣湯。
    【組成】黨參20克,枸杞子20克,何首烏20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熟地12克,破故紙12克,山藥30克,菟絲子30克,覆盆子15克,淫羊藿15克,肉蓯蓉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子維方。
    (四)
    342.【辨證】腎陽(氣)不足。
    【治法】補腎育精。
    【方名】育精湯。
    【組成】制首烏15克,韭菜子12克,當歸12克,熟地12克,菟絲子10克,覆盆子12克,仙靈脾12克,川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1個月為1療程。
    【出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五)
    343.【辨證】精室蘊熱。
    【治法】滋陰清熱。
    【方名】平火散。
    【組成】熟地30克,玄參15克,麥冬9克,生地9克,丹皮9克,山藥9克,石斛9克,沙參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辨證錄》卷十。
    (六)
    344.【辨證】肝氣郁結。
    【治法】疏肝解郁。
    【方名】忘憂散。
    【組成】白術15克,茯神9克,遠志6克,柴胡1.5克,柴胡1.5克,郁金3克,白芍30克,當歸9克,巴戟天6克,陳皮1.5克,陳皮1.5克,白芥子6克,神曲1.5克,麥冬9克,丹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辨證錄》卷十。
    (七)
    345.【辨證】痰濕過盛。
    【治法】補腎健胃,化濕祛痰。
    【方名】純一丸。
    【組成】白術100克,山藥100克,芡實10克,薏苡仁25克,肉桂200克,砂仁50克。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日服50克。
    【出處】《辨證錄》卷十。慢性前列腺炎 其他 中醫方劑 慢性前列腺炎
    346.【辨證】濕熱阻遏,氣血瘀滯。
    【治法】清熱利濕,理氣化瘀。
    【方名】清利理化湯。
    【組成】川楝子10克,川牛膝10克,劉寄奴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黃柏10克,小茴10克,苡仁20克,白芍20克,敗醬草30克,熟附子3克,瞿麥15克,玄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余惠民方。老年性機能低下 其他 中醫方劑 老年性機能低下
    347.【辨證】氣血虛弱。
    【治法】補報補血,滋腎健脾。
    【方名】補陽宿鳳丸。
    【組成】北五味子30克,白術30克,黃芪30克,茯苓30克,炙川芎30克,甘草30克,白芍30克,巴戟天30克,破故紙30克,山萸肉30克,天冬30克,蓯蓉30克,川牛膝30克,陳皮30克,黃柏30克,知母30克,杜仲30克,懷山藥30克,懷生地120克,熟地120克,麥冬120克,人參120克,當歸90克,枸杞子90克。
    【用法】用10年母雞1只,蒸熟去皮、油,取肉骨焙燥,合諸藥末,煉蜜為丸,每服6-9克,每日2次。
    【出處】《胎產指南》卷一。急性前列腺炎 其他 中醫方劑 急性前列腺炎
    (一)
    348.【辨證】濕熱之邪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
    【方名】苓薏敗醬湯。
    【組成】土茯苓25克,薏苡仁20克,敗醬草20克,王不留行10克,石葦15克,匾蓄10克,瞿麥15克,滑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田乃庚方。
    (二)
    349.【辨證】濕熱下注,肝火偏旺,氣滯血瘀。
    【治法】鐵軍湯。
    【方名】清熱利濕,理氣祛瘀。
    【組成】滑石12克,生山梔12克,玄參12克,生地15克,生大黃12克,匾蓄10克,蘇葉12克,生山楂18克,六神曲12克,馬鞭草12克,青皮6克,川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興大方。
    (三)
    350.【辨證】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氣化失司,膀胱不利。
    【治法】升清降濁。
    【方名】長清降濁湯。
    【組成】柴胡8克,升麻6克,桔梗9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木通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洪廣槐方。結節性紅斑 其他 中醫方劑 結節性紅斑
    351.【辨證】濕熱凝聚,經絡阻隔。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佐以養陰。
    【方名】加味利濕化瘀飲。
    【組成】當歸9克,丹參9克,土貝母9克,白芍9克,赤芍9克,元參12克,夏枯草9克,紫草9克,生地12克,白術9克,黃柏9克,牛膝9克,茜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急性蕁麻疹 其他 中醫方劑 急性蕁麻疹
    (一)
    352.【辨證】風熱邪氣搏于營血所致。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方名】荊防方。
    【組成】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銀花12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生地9克,黃芩9克,薄荷4.5克,蟬蛻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二)
    353.證】風熱邪氣搏于營血所致。
    【治法】清熱消風。
    【方名】消風清熱飲。
    【組成】荊芥9克,防風9克,浮萍9克,當歸9克,赤芍9克,大青葉9克,黃芩9克,蟬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仁康方。急性淋茵性尿道炎 其他 中醫方劑 急性淋茵性尿道炎
    (一)
    354.【辨證】濕熱毒邪。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方名】土茯苓通淋止痛湯。
    【組成】土茯苓100克,苦參20克,虎杖30克,夏枯草30克,梔子15克,元胡15克,萆解30克,匾蓄3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少金方。
    (二)
    355.【辨證】毒熱內侵,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方名】淋病解毒,利濕方。
    【組成】銀花15克,黃柏10克,萆解12克,白茅根20克,茵陳12克,竹葉10克,燈芯4扎,淮山12克,車前子10克,苡米2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巧方。黑變病 其他 中醫方劑 黑變病
    (一)
    356.【辨證】脾虛不運,氣血不和,肌膚失養。
    【治法】健脾益氣,養血消斑。
    【方名】歸脾湯加減。
    【組成】白術10克,黃芪15克,黨參12克,炙甘草10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龍眼肉10克,木香6克,雞血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二)
    357.【辨證】腎水不足,虛火上炎。
    【治法】滋陰補腎,降火消斑。
    【方名】知柏地黃丸加減。
    【組成】炒黃柏6克,炒知母6克,炒丹皮6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山藥30克,冬瓜皮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元文方。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其他 中醫方劑 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358.證】汗出當風,風邪客于肌膚。
    【治法】活血散風止癢。
    【方名】加減全蟲方。
    【組成】全蟲9克,生地15克,當歸12克,赤芍9克,白蘚皮15克,蛇床子9克,浮萍6克,厚樸9克,陳皮6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多形性紅斑 其他 中醫方劑 多形性紅斑
    359.證】脾肺蘊濕化熱,發于肌膚。
    【治法】健脾祛濕,疏風涼血。
    【方名】加味疏風涼血飲。
    【組成】生地12克,丹皮9克,紫草12克,黃芩12克,防風10克,秦艽9克,白蘚皮15克,白術9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扁平疣 其他 中醫方劑 扁平疣
    (一)
    360.證】濕毒熱邪郁結肌膚,阻遏氣血運行。
    【治法】利濕清熱解毒,活血軟堅散結。
    【方名】克疣湯。
    【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馬齒莧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蠣20克(先煎),木賊草12克,板藍根30克,紅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劑。
    【出處】楊景海方。
    (二)
    361.【辨證】外感風毒,內動肝火。
    【治法】清熱平肝。
    【方名】化毒消疣湯。
    【組成】大青葉30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蠣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鮮生地30克,黃芩12克,制大黃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三)
    362.【辨證】濕熱熏蒸,發于皮膚。
    【治法】清熱除濕。
    【方名】清熱除濕湯。
    【組成】夏枯草15克,板藍根15克,白蘚皮15克,連翹15克,藿香15克,佩蘭15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四)
    363.【辨證】濕熱內蘊。
    【治法】清熱利濕。
    【方名】當歸拈痛湯加減。
    【組成】羌活15克,茵陳15克,苦參15克,防風12克,當歸12克,黃芩12克,炙甘草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蒼術6克,葛根6克,白術10克,黨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傅作瓊方。
    (五)
    364.【辨證】素體陽盛,感受熱毒,入于營血。
    【治法】活血涼血,清熱解毒。
    【方名】活血解毒湯。
    【組成】當歸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克,板藍根30克,銀花30克,元參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烏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王蘭根方。
    (六)
    365.【辨證】怒動肝火,氣血凝滯于肌膚。
    【治法】平肝軟堅,清熱解毒。
    【方名】除疣湯。
    【組成】苡仁30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30克,敗醬草15克,牡蠣粉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后熏洗患處15-20分鐘。
    【出處】何同國方。
    (七)
    366.【辨證】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復感外邪,凝聚肌膚而成。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方名】復方木賊湯。
    【組成】木賊30克,苡仁30克,板藍根30克,連翹30克,香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外洗,用紗布浸藥液磨擦患處,日3次。
    【出處】陜西中醫學院外科教研究皮膚病組。
    (八)
    367.【辨證】脾肺濕熱郁結,火郁肌膚。
    【治法】燥濕清熱,軟堅祛瘀,抗病毒。
    【方名】扁平疣外治方。
    【組成】冰片10克(另包),玄明粉10克(另包),苦參30克,板藍根30克,大青葉30克,魚腥草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用法】先將冰片、玄明粉共研極細要備用。然后將余藥煎湯取濃汁,待冷卻至皮膚可耐受溫度時,用毛巾或棉球蘸藥水于患處反復擦洗15-20分鐘。再用備用冰片、玄明粉用冷開水調成糊狀(用多少,調多少),反復擦涂患處15-20分鐘,用力以不擦破表皮為限度。上藥每日1劑,分2次外用,5日為1療程。
    【出處】施永茂方。白發 其他 中醫方劑 白發
    (一)
    368.【辨證】氣血兩虧不能上榮,發失所養。
    【治法】益氣養血,補腎益精。
    【方名】七寶美髯丹加減。
    【組成】生地15克,何首烏15克,苣勝子15克,菟絲子15克,黑芝麻12克,桑椹子12克,茯苓12克,山茱萸12克,龜板膠10克(烊化),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二)
    369.【辨證】血熱內蘊,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熱偏盛,毛發失養。
    【治法】清熱涼血,滋腎烏發。
    【方名】草還丹加減。
    【組成】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桑葉12克,丹皮10克,杭菊花10克,白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元文方。指甲剝離癥 其他 中醫方劑 指甲剝離癥
    370.【辨證】肝經血燥,爪失所養。
    【治法】滋養肝血。
    【方名】加減逍遙丸。
    【組成】當歸30克,白芍30克,白術30克,茯苓30克,丹皮4.5克,炒梔子45克,甘草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6-9克,日服2次,開水送服。
    【出處】朱仁康方。尋常疣 其他 中醫方劑 尋常疣
    (一)
    371.【辨證】外感毒邪,蘊結肌膚。
    【治法】清熱解毒。
    【方名】復方馬齒莧合劑。
    【組成】馬齒莧60克,蜂房9克,大青葉15克,生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仁康方。
    (二)
    372.【辨證】氣血不調,瘀滯肌膚。
    【治法】調和氣血,活血化瘀散結,兼以清熱解毒。
    【方名】加味桃紅四物湯。
    【組成】歸尾10克,熟地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白術6克,炮山甲6克,制首烏6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板藍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廖全福方。系統性紅斑狼瘡 其他 中醫方劑 系統性紅斑狼瘡
    373.【辨證】陰血虛損,毒熱未清。
    【治法】養陰補血,涼血解毒。
    【方名】加減秦艽湯。
    【組成】黃芪30克,黃精15克,雞血藤30克,秦艽30克,烏梢蛇6克,丹參30克,蓮子心12克,玉竹9克,白人參6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女貞子30克,熟地30克,川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頑固性蕁麻疹 其他 中醫方劑 頑固性蕁麻疹
    374.【辨證】血熱蘊濕結于肌臉。
    【治法】涼血、疏風、祛濕。
    【方名】驅疹湯。
    【組成】白蘚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參15克,蟬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風9克,地龍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鄒學仁方。松皮癬 其他 中醫方劑 松皮癬
    375.【辨證】氣陰兩虛,風熱血燥。
    【治法】益氣養血,祛風潤燥。
    【方名】白湯。
    【組成】菊花20克,苦參20克,當歸20克,生黃芪20克,白蒺藜15克,防風15克,桔梗15克,蒼術15克,黃芩15克,牛膝15克,白芷10克,續斷10克,生地10克,桂枝5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黃酒50毫升為引。
    【出處】肖延齡方。全身性硬皮病 其他 中醫方劑 全身性硬皮病
    376.【辨證】風濕凝結,血熱郁滯,阻于肌膚,壅塞腠理。
    【治法】疏風祛濕,清熱化瘀,軟堅通滯。
    【方名】麻烏四物合劑。
    【組成】麻黃10克,烏梢蛇15克,生地30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甫白方。全身性皮膚角化癥 其他 中醫方劑 全身性皮膚角化癥
    377.【辨證】肝腎陰虛,脾胃衰弱,榮血不足,血虛生風,風盛則燥,肌膚失養。
    【治法】滋補肝腎,健脾潤燥,益氣養血,祛風活絡。
    【方名】魚鱗湯。
    【組成】生地20克,熟地20克,黑芝麻40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15克,白蘚皮15克,地膚子15克,當歸2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丹參15克,苦參15克,防風15克,蟬蛻10克,甘草10克,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
    【出處】周鳴岐方。囊腫性痤瘡 其他 中醫方劑 囊腫性痤瘡
    378.【辨證】脾胃積熱,熏蒸于肺,日久痰瘀積聚成瘡。
    【治法】涼血精熱,消痰軟堅。
    【方名】加味化瘀清堅湯。
    【組成】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朱仁康方。面部黑色素沉積癥 其他 中醫方劑 面部黑色素沉積癥
    (一)
    379.【辨證】風邪傷于營衛,氣血失和。
    【治法】活血散風。
    【方名】加味化瘀消斑湯。
    【組成】當歸9克,川芎3克,紅花6克,益母草9克,藁本9克,制香附9克,牛膝9克,柴胡4.5克,白芷6克,荊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奉五方。
    (二)
    380.【辨證】憂思過度,傷及肝脾。
    【治法】清熱涼血,疏肝解郁,養血健脾。
    【方名】丹梔龍膽逍遙湯。
    【組成】柴胡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薄荷3克,生姜6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龍膽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楊作方。慢性濕疹 其他 中醫方劑 慢性濕疹
    381.【辨證】風濕熱毒,郁結肌膚。
    【治法】祛風濕,解熱毒。
    【方名】皮膚解毒湯。
    【組成】土茯苓60克,莪術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胡天雄方。慢性蕁麻疹 其他 中醫方劑 慢性蕁麻疹
    (一)
    382.【辨證】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郁于肌膚。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名】多皮飲。
    【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蘚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二)
    383.【辨證】氣血不足,衛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
    【治法】辛開腠理,和血止癢。
    【方名】麻黃方。
    【組成】麻黃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三)
    384.【辨證】脾虛兼風。
    【治法】健脾利濕,祛風止癢。
    【方名】蕁麻疹湯。
    【組成】蒼術5克,白術30克,茯苓15克,荊芥15克,丹皮15克,防風9克,白蒺藜12克,僵蟲10克,川芎9克,丹參15克,黃芩10克,龍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屈舒信方。
    (四)
    385.【辨證】陰血不足,風淫濕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氣誘發。
    【治法】養陰益血,以清理血分為主,佐以疏風利濕。
    【方名】加減當歸飲。
    【組成】當歸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烏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龍9克,路路通15克,地膚子12克,烏藥6克,荊芥6克,防風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俞長榮方。
    (五)
    386.【辨證】沐浴當風,邪客經絡,氣血阻痹,而致風疹纏綿。
    【治法】疏風清熱,活血通經。
    【方名】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
    【組成】麻黃3克,連翹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烏9克,苦參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何任方。慢性表淺軟組織潰瘍 其他 中醫方劑 慢性表淺軟組織潰瘍
    387.【辨證】正氣衰頹,肌膚瘡瘍,久不收口。
    【治法】清熱解毒,溫通經絡。
    【方名】感染外洗煎劑。
    【組成】雙花9克,連翹9克,黃柏9克,苦參9克,川椒6克,艾葉30克,冬青葉30克,大蔥3根。
    【用法】水煎后外洗患處,每日2次。
    【出處】朱長庚方。淋巴結結核 其他 中醫方劑 淋巴結結核
    388.【辨證】痰凝氣聚,瘀熱阻遏,經絡不通。
    【治法】祛痰、疏氣、消炎、行瘀、開竅、敗毒、通絡。
    【方名】新制消結湯。
    【組成】老君髯30克,白花草60克,二郎箭0.5克,九頭獅子草30克。
    【用法】取用豬頸殺口處之肉同上藥共燉,肉用500克,肉燉爛后,吃其肉,飲其湯。每劑可酌用1-3日。
    【出處】劉靜庵方。闌尾周圍膿腫 其他 中醫方劑 闌尾周圍膿腫
    389.【辨證】熱毒蘊結腸中,肉腐血敗。
    【治法】清熱解毒,排膿消腫,軟堅通便。
    【方名】復方紅藤合劑。
    【組成】紅藤30克,三顆針30克,丹皮12克,銀花3克,芒硝12克,大黃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4次。
    【出處】余勝吾方。
    (二)
    391.【辨證】濕濁蘊于下焦化熱,濕熱毒邪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方名】腸癰湯。
    【組成】敗醬草15克,金銀花15克,冬瓜子10克,蒲公英15克,粉丹皮10克,生苡仁15克,京赤藥10克,枳殼10克,桃仁6克,連翹10克,大黃6克(后下),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楊景海方。
    (三)
    391.【辨證】熱毒熾盛,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名】復方紅藤煎。
    【組成】紅藤30-60克,乳香6克,紫花地丁30克,連翹10-15克,玄胡索10克,沒藥6克,大黃10-15克,丹皮10克,金銀花15-20克,枳殼10-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樹人方。急性血栓性深靜脈炎 其他 中醫方劑 急性血栓性深靜脈炎
    392.【辨證】熱壅絡脈致瘀。
    【治法】清泄絡脈之熱。
    【方名】清營解瘀湯。
    【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15克,紫地丁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生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奚九一方。蛔蟲性腸梗阻 其他 中醫方劑 蛔蟲性腸梗阻
    393.【辨證】蟲積結聚,壅塞腸腔,郁滯不通。
    【治法】通里攻下,安蛔止痛。
    【方名】烏梅承氣湯。
    【組成】大黃9-15克(后下),芒硝6-9克(沖服),川樸6克,枳實6克,烏梅6克,川椒2克,川連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第1劑服后4-6小時未見好轉或無便意者,可加服1劑。亦可配合使用本方灌腸,以本方1劑,煎取300-500毫升,5歲以下灌300毫升,5歲以上灌500毫升。嘔吐不甚,腹脹不著,能配合治療者,不用插胃管,可直接口服。反之,則需插胃管,一是作胃腸減壓用,二是便于灌服中藥。
    【出處】韋永興方。化膿性乳腺炎 其他 中醫方劑 化膿性乳腺炎
    394.【辨證】熱毒內盛。
    【治法】化痰開郁,散瘀解毒。
    【方名】栝蔞散。
    【組成】栝蔞實60克,敗醬草15克,細辛15克,炮干姜15克,姜炙厚樸15克,炒桔梗15克,人參15克,防風15克。
    【用法】上為散,水煎服,不拘時候。
    【出處】《圣濟總錄》卷一六六。頜面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其他 中醫方劑 頜面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395.【辨證】風熱毒邪挾痰熱凝滯肌膚。
    【治法】散風清熱,化痰消腫。
    【方名】痰毒煎。
    【組成】大力子15克,萊菔子15克,連翹15克,杏仁9克,薄荷5克(后下),荊芥9克,夏枯草15克,僵蛹9克。
    【用法】上藥頭汁用水1500毫升煎沸后,文火熬15分鐘,取汁,二汁加水500毫升開后,文火熬10分鐘,取汁,將頭二汁混合加糖30克,濃縮煎至100毫升。兒童1日3次,每次20毫升,成人每日2次,每次50毫升。
    【出處】夏涵方。蜂窩組織炎 其他 中醫方劑 蜂窩組織炎
    396.【辨證】毒熱壅滯,發為臀癰。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內托。
    【方名】加味解毒內托飲。
    【組成】金銀花15克,蒲公英15克,青陳皮12克,連翹12克,赤芍9克,白芷9克,炒山甲9克,炒皂刺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 其他 中醫方劑 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
    397.【辨證】肝經濕熱,郁而化火,熱毒熾盛。
    【治法】疏肝瀉火,化濕解毒。
    【方名】肝癰瘍。
    【組成】生地15克,丹皮1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澤瀉10克,青蒿10克,連翹10克,川楝子10克,姜半夏6克,車前子20克,雙花15克,生梔子10克,敗醬草12克,草河車10克,廣角粉3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楊景海方。膽結石 其他 中醫方劑 膽結石
    (一)
    398.【辨證】肝膽濕熱郁結,橫逆中土。
    【治法】利膽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膽道排石湯。
    【組成】柴胡9克,太子參15克,白芍15克,金錢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黃6克,五靈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二)
    399.【辨證】濕熱內蘊,積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方名】利膽排石湯。
    【組成】制大黃9克,枳實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三)
    400.【辨證】肝郁氣滯。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名】舒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枳實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虎杖根30克,銀花30克,生大黃12克,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 成人亚欧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片1000无码免费|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麻豆| 国产萌白酱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久久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很色很黄很大爽的视频| 亚洲精品日韩久久精品|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黄毛少妇|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VA在线看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国产普通话刺激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 四虎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上班人妻精品偷人|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