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消痞丸(失笑丸) 藥物組成 干生姜 炙甘草 麥芽曲 白茯苓 白術各二錢(各6g)半夏曲 人參各三錢(各9g)厚樸炙,四錢(12g)枳實 黃連各五錢(各15g) 用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現代用法:共為細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飯后溫開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為湯劑,水煎服。) 功效 消痞除滿,健脾和胃。 主治 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苔膩而微黃,脈弦。 病癥分析 脾胃素虛,升降失職,寒熱互結,氣壅濕聚所致。常見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等癥。此屬虛實相兼,寒熱錯雜,熱重寒輕,實多虛少之證。 臨床應用及研究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胸下證痞滿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下痞滿,食少倦怠,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脾虛甚者,重用人參、白術以增益氣健脾之功;偏寒者,減黃連,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溫中散寒之力;脹滿重者,可加陳皮、木香等以加強行氣消脹之效。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胃腸神經官能癥等屬于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者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胸下證痞滿證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心下痞滿,食少倦怠,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脾虛甚者,重用人參、白術以增益氣健脾之功;偏寒者,減黃連,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溫中散寒之力;脹滿重者,可加陳皮、木香等以加強行氣消脹之效。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胃腸神經官能癥等屬于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者。 方歌 枳實消痞四君兼,麥芽夏曲樸姜連, 蒸餅糊丸消積滿,消補兼施功效全。 ◇◇◇◇◇◇◇◇◇◇◇◇◇◇◇◇◇◇◇◇◇◇◇◇◇◇◇◇◇◇◇◇◇◇◇◇◇◇◇◇◇◇◇◇◇◇◇◇◇◇◇◇◇◇ 枳實消痞丸 拼音名 Zhishi Xiaopi Wan 標準編號 WS3-B-0961 【處方】 枳實(炒)100g 白術(炒) 60g 法半夏 60g黃連 100g 黨參 50g 甘草(制) 40g茯苓 40g 厚樸(制) 80g 麥芽(砂) 40g干姜 40g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功能與主治】 化濕熱,消痞滿。用于濕熱交蒸,胸腹痞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 3次。 【規格】 每12粒重1g 【貯藏】 密閉,防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