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與肝臟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硒庫
肝臟被人們稱為人體的“生命塔”,人體各種物質進行加工、轉化、利用、儲存以及毒素排泄的重要場所。肝細胞是組成肝臟的基本單位,保護肝細胞膜和細胞內部結構及其功能完整,是肝臟保健的關鍵所在。 20世紀50年代,美國營養學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壞死過程中發現。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維生素E(因素2)可以保護肝臟,還有一種能夠強烈保護肝臟的因素3.但它的成份是什么不清楚。在施瓦茨試圖鑒定因素3的過程中,他的實驗室里產生出類似大蒜的刺激氣味。一位同事提醒這種氣味很象南達科達州吃了高硒飼料一牛呼出的氣味,建議他測定因素3中硒。果然,因素3是含硒物,由此發現了硒能夠保肝護肝、治療肝病的秘密。施瓦茨教授因此被載入史冊,永垂不朽。 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復雜的生理功能,不僅承擔著對外源性和內源性毒物解毒的功能,還承擔著體內糖、脂肪、蛋白質的合成和代謝功能。肝還與血液和血液循環密切相關,許多生物化學過程和藥物代謝活動都在肝臟中完成。肝臟在復雜的解毒和代謝合成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和過氧化物,這些體內有毒物質如果不能及時清除,就會對肝臟細胞器和細胞膜產生破壞作用,造成肝臟的損傷。 值得慶幸的是,肝臟內存在著專門清除自由基和過氧化物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此酶可以使有毒的過氧化物變成無毒的羥基化合物,從而使肝臟免受自由基的損傷。 人體內肝臟中的硒濃度是顯著高于其它組織器官的,這當然是肝臟自身多方位的代謝活動需要硒(谷胱甘肽過氧化物)的保護,當人體的硒攝入量入不敷出時,首先動用的就是肝臟的硒,表現出肝的硒含量最先迅速降低。因此,肝臟是人體的一個硒庫。 如果這個硒庫里的硒缺少了,肝臟中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就受到抑制,肝臟就會失去應有的生理功能,而造成體內的“自由基”脂質過氧化物和其他毒素的大量堆積,使集體新陳代謝發生障礙,內環境失去平衡,從而可以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肝病患者體內普遍缺硒。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肝臟出現疾病時,越是病情嚴重,血液中的硒水平越低。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健康攜帶者、急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直至肝癌患者的血硒水平依次下降,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 醫學工作者開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不斷發現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后對肝細胞本身有直接損害作用,需更多的硒來保護肝細胞膜結構及功能完整的生理功能,否則會導致肝硒及血硒含量明顯下降。 肝炎破壞肝組織處理廢物的功能,而硒可以清除自由基和阻止脂質過氧化物反應,從而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穩定性及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保護肝臟。另外,低硒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發生癌變的一個促發因素;對低硒的肝炎患者,適量補硒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最終可以把大約90%的乙肝病毒清除掉,對改善病情,預防癌癥發生,是一條可行的新的防治途徑。” 據介紹,廣東94.4%的肝病患者血硒濃度僅為正常值的二分之一左右。患者病情越嚴重,血液中硒水平越低,乙肝轉為肝癌后血硒進一步下降,僅為健康人的三分之一。 廣東嶺南肝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炯表示,乙肝抗病毒治療最大的“瓶頸”是出現耐藥、變異,補硒可以防止病毒變異,而且令十分之一的患者表面抗原陰轉。該所自2005年9月起對1600名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補硒跟蹤隨訪,發現補硒使肝炎病人減少32%,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患癌風險減低60%。 肝病越嚴重,血硒水平越低: 1994年《鐵道醫學》報道,肝硬化與肝癌病人血硒低于健康人》; 1995年《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報道,人體血硒排列依次為:肝癌 <肝硬化< 1995年《河南醫科大學學報》報道,乙肝病人血硒低于健康人; 1996年《西安醫科大學學報》報道,慢性肝病血硒低于健康人,每日補硒200微克,8周可恢復至正常水平; 1997年《新消化病學雜志》報道,乙肝病人血硒均低于健康人; 1999年要中國衛生檢驗雜志》報道,乙肝病毒攜帶者,無論有無肝炎。血硒均低于健康人,由乙肝轉為肝癌后血硒進一步下降; 2000年《廣東微量元素科學》報道,人體血硒排列依次為:肝癌<肝硬化<乙肝<健康人,甲胎蛋白屬癌胚蛋白,硒高則甲胎蛋白低,呈反相關; 2002年《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報道,人體血硒排列依次為;肝硬化<肝炎<肝功能減退,認為肝損傷重的硒缺乏更明顯; 2003年《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報道,肝硬化病人血硒低于健康人;2003年《巾國煤炭工業醫學》報道,人體血硒排列依次為:肝硬化< 適宜補硒改善肝病患者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1995年《中國傳染病學雜志》報道,乙肝患者每日200微克硒,服用2個月,血硒和含硒酶恢復的更好; 1996年擴東微量元素科學》報道,乙肝患者每日200微克硒,服用3個月,含硒酶上升,轉氮酶下降; 1999年《藥理實踐雜志》報道,乙肝患者每日100微克硒,服用1個月,病程縮短,治愈率提高; 2000年《黑龍江醫學科學》報道,乙肝患者每日200微克硒,服用1個月,納差、乏力、腹脹、肝區不適,轉氨酶和膽紅素恢復的更好; 2003年《廣東微量元素科學》報道,肝炎、肝腫大患者每口300微克硒,服用5-10天后,出現明顯療效; 2003年《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報)))報道,慢性肝病患者每日200-300微克硒,服用3個月,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白介素一2和白介素一2受體顯著上升,膜流動性增強,血中脂質過氧化物減少,對免疫功能紊亂和抗氧化下降有改善作用: 2003年《中國醫院藥學雜志》報道,干擾素與硒(每日100微克,服用6個月)合并治療乙肝,轉氨酶恢復,轉陰和完全應答均優于單用干擾素和單用硒。干擾素誘導NF-kB,使千擾素治療病毒療效下降,硒抑制NF-kB,因而提高干擾素的療效。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血供豐富,功能十分復雜,素有人體“化學工廠”之稱。由于肝臟體積大,功能特別多,因此“樹大招風”,也特別容易生病。最使人害怕的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令人生畏的三部曲。如何預防它們的發生,如何打斷這三者之間的聯系,以及怎樣治療這些疾病。一直是眾多醫學家研究的目標。近數十年來,經國內外許多醫學家的反復實驗和探索,發現微量元素硒是許多肝臟疾病的天敵,特別對上述這個可怕的三部曲,有良好的阻斷效果。 肝炎病毒(特別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襲; 藥物或毒物產生大量自由基的破壞; 酒精造成肝細胞的損害。 自由基是破壞肝細胞膜和細胞內部結構的元兇,大量的自由基使肝細胞膜及細胞內部結構受到破壞。硒是與自由基相對抗物質(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因子,在硒的含量不足時,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就會明顯降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就要削弱。此刻,自由基乘虛而入加大了對肝細胞的破壞。大量肝細胞被破壞后,可形成“肝壞死”、“肝硬化”;壞死肝細胞不能完成脂肪代謝導致脂肪堆積成“脂肪肝”。 硒與乙肝病毒 我國乙型肝炎病人的約2800萬人,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能己超過2億人,這種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中的20%最終轉化為各種慢性肝病。 在所有的肝病中,發病率、癌變、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乙型肝炎,那么乙型肝炎是怎么發生的呢?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發病因素之一,就是由于肝臟內硒含量不足致使肝臟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肝臟自身免疫力下降,這時人體一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就容易侵入到肝臟組織中并迅速的繁衍生殖。引起肝臟壞死,失去了活性,肝的解毒功能明顯降低,致使肝臟中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大量堆積,最終發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乙型肝炎造成肝臟這一系列病變的發生,都與缺硒由直接關系。如果體內不缺硒或做到預防和治療不缺硒,肝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高,肝自身免疫力強,及時清除乙肝病毒的侵害,就可以把握住疾病發生或發展的關口。 現在漫天飛的大小三陽,除了大三陽需要用適當藥物質治療外,單純的表面抗原陽性,無癥狀者和小三陽,根本不需要用藥,要補硒就會把肝臟中的毒素和乙肝病毒復合物逐步排出體外,可以清除肝臟中的90%乙肝病毒,這主要是在硒的作用下,機體的免疫力增強了,特別是肝臟自身的免疫這些都對肝臟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防御網,起到了保肝護肝的作用,使乙肝病毒不得侵入,一旦入肝就會被肝臟的防御網及時清除和滅掉。 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用硒治療病毒性肝炎(另取相應各類肝病患者43例作對照),患者共計47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14例,慢性活動性肝炎18例,慢性遷延性肝炎5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活動性3例,治療方法:治療組用硒片和維生素E,未用其它降酶藥物,僅配用其它維生素類,肝安,血制品,止血劑,利尿劑等。對照組不用硒和維生素E,而代以降酶藥,具體是用益肝靈、復方益肝靈及護肝片。治療結果:治療組有黃疸25例,其中于15天黃疸消退者14例,占56%,30天內黃疸消退20例占80%,對照組有黃疸21例,15天內黃疸消退者僅4例,占19%,30天內黃疸消退者12例,占57.1%,治療組30天內ALT復常者36例占77%,對照組復常者22例占51%。結論:服用硒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硒與慢性肝炎 我國是病毒性肝炎大國,僅慢性工型肝炎病人估計就有2800萬人,無癥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可能已超過1.2億人。這種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中約20%最終轉化為各種慢性肝病。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肝病患者體內普遍缺硒,病情越重,血硒水平越低。如2000年“廣東微量元素科學”報導,人體血硒濃度排列依次為:肝癌<肝硬化<乙型肝炎<健康人。因此,適量補硒是治療肝病的一個基礎措施。 肝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轉化食物中的硒成為人體可利用的硒蛋白。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臟受損,難以充分利用食物的硒,從而造成缺硒癥狀,而通過服用補硒劑可幫助患者迅速恢復體內硒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力,這有益于預防病情惡化,加快身體康復。 硒與肝纖維化 世界著名肝病權威專家漢斯指出,“誰能阻止或延緩肝纖維化,誰就將治愈大多數慢性肝病。”科學研究發現:硒作為體內抗氧化保護系統的重要組分,能阻斷體內有害物質自由基對肝臟細胞的損傷,從而保護肝細胞、枯否細胞和肝星形細胞,肝病患者補硒可以達到阻斷肝纖維化,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目的。 動物實驗顯示適宜劑量硒能夠抑制肝纖維化和肝損傷。 肝炎、脂肪肝等不加控制的話,有向肝纖維化發展的危險,由于纖維化周期長、硒不是藥物,直接在人體開展硒對肝纖維化的防治作用的研究工作很困難,尚未見這些方面的報道。但應用動物肝纖維化模型,研究硒對纖維化的治療作用取得一系列結果,說明適量硒抑制肝纖維形成。 1994年《微量元素與健康》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血和肝中的硒和含硒酶下降; 1994年《西安醫科大學學報》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和含硒酶上升,肝纖維化變化得到改善: 1995年《衛生毒理學雜志》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可以維持肝谷膚甘膚穩定不變,降低轉氨酶,改善肝病理變化: 1998年《華人消化雜志》報道,用自蛋白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可降低纖維化嚴重程度; 1999年《西安醫科大學學報》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可降低肝羚脯氨酸和減少膠原纖維; 2000年《放射免疫學雜志》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使血硒和血中腫瘤壞死因子恢復至正常水平; 2000年《胃腸病學》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適量補硒使肝纖維化病理減輕。星狀細胞中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劑mRNA下降,而過量補硒見不到明顯效果: 2002年《河北醫科大學學報》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轉氨酶、透明質酸和小型膠原。而硒與中藥聯用上述改善作用更明顯; 2003年《臨床消化病雜志》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可降轉氨酶、球蛋自和透明質酸,硒與VE聯用上述改善作用更明顯。 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表明: 硒作為體內內源性氧化保護系統的重要組分,具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體內含硒酶類抗氧化系統能夠阻斷自由基對肝臟細胞的損傷,防止脂質過氧化及其產物的產生,影響肝細胞和枯否細胞分泌細胞因子,進一步影響到HSC的激活,從而能拮抗肝纖維化。含硒酶的活性同硒的營養狀態密切相關,保證適當的硒營養水平能夠維持含硒酶的活性,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因此,適當補充硒,改善體內硒營養狀態可能防止肝臟在受到化學藥物、急慢性炎癥反應的影響時出現氧化應激狀態,減輕肝臟損傷,以達到防治肝纖維化的目的。 硒與肝硬化肝壞死和肝纖維化是形成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礎。 近年來,許多實驗室應用動物肝纖維化模型,研究硒對纖維化的防治作用取得了一系列結果。如1994年“西安醫科大學學報”報道,用四氯化碳誘導大鼠形成肝纖維化,補硒使血中轉氨酸下降,白蛋白上升,肝中硒和含硒酸上升,肝纖維化病理變化得到改善。 1996年《中國預防醫學》報導:北京酒仙橋醫院對22例肝硬化患者進行補硒試驗,其中20例為肝炎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病史均在兩年以上,所有病例均有肝功能損害與不同程度的浮腫。試驗分兩組進行,一組為補硒組,另一組為對照組也就是不補硒。結果發現,服用硒產品組的患者1周后即感全身疲乏現象得以改善,約2周全部補硒患者均有食欲增加,乏力減輕,其中8例面色漸由灰暗變清亮,9例腹脹減輕,6例患者失眠得以改善,8例腹圍有不同程度地縮小,縮小范圍為3~25厘米,平均腹圍縮小9.2厘米。 硒與肝癌 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江蘇啟東地區是漁米之鄉,經濟發達,但是長期以來這里的人們肝癌、肝炎發病率極高,發病原因不清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的專家們經16年研究終于找出原因,原來這里的水、土壤、糧食中缺少元素“硒”,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從水和糧食中獲取的硒很少,體內硒含量特別低,而體內缺硒的人易被肝炎病毒傳染。此外,體內長期缺硒的肝炎患者轉化為肝癌病人的危險是其它人群的202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硒可以使肝炎病人的病情好轉,使肝炎病人發生癌癥的比例大大降低。專家們表示:即使在不缺硒的周邊地區,人們適量補充硒元素對預防肝癌、肝炎也是大有益處的。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中國醫學科學院經過16年的研究,證實缺硒是導致肝癌的重要緣由之一。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在江蘇啟東肝癌高發區進行了8年補硒實驗,服硒組肝癌發生率較對照組平均降低49%。為此,我國用硒預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國際廣泛關注。另外,有報道,黃曲霉毒素引發大鼠肝癌為65%,補硒后降到24%。黃曲霉毒素引發鴨肝癌前病變為26%,補硒降到6%。 經過國內外專家的長期考察發現,硒通過四方面抑制癌細胞的發生、發展。 一是硒能降低致癌因子的誘變性; 二是硒直接影響致癌物的代謝; 三是通過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防止自由基損傷。 四是硒通過干擾肝細胞內的能量代謝,抑制DNA和RNA及蛋白質的合成,有效地殺傷和抑制癌細胞。 動物和人群實驗均顯示補硒可以預防肝癌。 硒最突出的作用是防癌,我國用硒預防肝癌的工作受到國際的廣泛關注。 1987年《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報道,黃曲霉素誘發大鼠肝癌為65%,補硒降到24%a; 1988年《中國醫學科學}翔境報》報道,黃曲霉素誘發鴨肝癌前病變為26%,補硒降到6%; 1997《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報道,二乙基亞硝胺誘發大鼠肝癌,3ppm硒飼料使肝癌結節而積顯著縮小: 1992年《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報道,肝炎病毒攜帶者補硒4年無肝癌發生,沒補硒肝癌發生率為1573/10萬人;肝癌高發家庭一等親屬補硒2年肝癌發生率為219/10萬,沒補硒為553/10萬人; 1993年《癌癥》報道,啟東2.1萬人補硒6年,肝癌發生率為54%降至33%,2.8萬人沒補硒作為對照,肝癌發生率54%a升至64%,其間的肝炎高發階段,補硒發病率為4.6%,沒補硒不同地區的發病率為7%-14%: 2000年《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報道,補硒對高危人群預防原發性肝癌的作用,2065例肝炎病毒攜帶者,分為補硒組1112例及對照組953例。補硒組每人每天服硒228微克,對照組服安慰劑,觀察3年。補硒組血硒顯著升高,相應谷朧甘膚過氧化酶隨之升高,相反外周血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補硒3057.55110萬,對照組5981.11/10萬,相差近一倍。這些研究說明在肝癌高發區高危人群中,尤其是低硒地區,補硒可以預防肝癌。 硒與脂肪肝 肝病中除了慢性肝炎等肝病,還有脂肪肝、酒精肝等其他類型肝病。研究人員發現,在身體高血脂的情況下補硒,可明顯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顯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因此,補硒還有利于防治脂肪肝的生成。 1998年《中國臨床營養雜志》報道,用高脂肪飼料誘發大鼠形成脂肪肝,補硒能減輕脂肪肝癥狀; 1998年《安徽醫科大學學報》報道,硒能明顯降低梗阻性黃痘大鼠的轉氨酶、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的升高趨勢,提高動物的存活率,減輕肝細胞的超微結構受損程度。 1999年《腸外與腸內營養》報道,硒能明顯降低梗阻性黃痘大鼠血清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及直接膽紅素,減輕肝細胞超微結構的損傷。 2002年《中國職業醫學》報道,給大鼠飼喂酒精3個月,肝組織中的脂質過氧化物含量明顯升高,抗氧化酶活性明顯降低,補硒可逆轉這種變化。
硒與酒精肝
適量飲酒有益身體健康,但長期飲酒或較大量飲酒時,除了容易產生眩昏、口此不清、嘔吐、步履不穩等現象外,更嚴重的是會使肝臟受損,造成肝病或腸胃病。這種因酒精引起的肝病,最初表現為酒精性脂肪肝,繼而可發展成酒精性肝炎,嚴重時成為酒精性肝硬化。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肝炎、肝硬化等肝損傷,都可以表現出血硒降低,而低硒又能促成酒精性肝病的發生;大量乙醇在體內代謝,可使肝細胞發生脂質過氧化反應導致肝細胞壞死。 研究發現,適量補硒對防治這些肝病也有重要幫助。我國學者專門對8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進行補硒觀察,結果發現,補硒的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炎患者,在臨床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指標方面的改善程度明顯好于未補硒的患者。 基于酒精性肝病與硒的這種緊密關系,有學者專門研究了硒對酒精性肝病的療效,如周敬銓等(1996)收集酒精性肝病患者89例,飲酒史3-25年,平均8年,每日飲酒量60-170克,平均80克,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和其他病因肝病。89例隨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禁酒,口服硒,對照組患者禁酒,口服維生素。酒精性脂肪肝治療四周后,酒精性肝炎治療8周后,酒精性肝硬化治療12周后復查。結果表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服硒組,在臨床癥狀、體癥、影像學和實驗室指標方面的改善程度明顯好于未服硒的對照組;酒精性肝硬化服硒組轉氨酶全部恢復正常,3例伴有中度腹水者,2例腹水消失。 可見,大量飲入酒精使肝細胞變形、發炎甚至肝硬化,而硒又可使這些病變逐步恢復。 基于硒對酒精性肝病的療效,所以適量補硒可以起到加速酒精分解代謝,解除酒后不適、進而保護肝臟、預防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硒的另外一個作用非常值得向諸位讀者推薦,即是硒的醒酒、解酒作用。 加速肝臟蛋白合成能力,特別是酶的合成能力。而由肝臟產生的醇脫氫酶是體內分解酒精的唯一途徑。因此,硒攝取量的增加,促使酒精分解為水的過程加強和加速了,而且硒對肝臟的防護作用也可減弱酒精對肝的毒害。 根據自己的情況適量而飲方法一試,在飲酒前四小時,服用硒200微克,可明顯減輕酒精反應。如果酒前沒有服硒,酒后感覺不適或醉酒,可迅速服硒200-250微克,數小時后,全身感覺會有明顯好轉。 硒,“守衛”肝臟的四道防線 病毒對人類產生危害,有四個基本過程。 第一是它要逃匿人體免疫防御進行入侵, 第二是它要摧毀人體抗氧化防御造成損傷, 第三是它在人體內繁殖時產生變異; 第四是外環境的有毒物質對肝臟的傷害。 有些變異形成攻擊性更強的新病毒。硒對肝炎病毒、克薩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硒是從增強免疫防御和阻斷病毒突變等四道防線上抵抗這些病毒的。 硒筑起對抗病毒的四道防線。 硒的第一道防線(增強免疫功能,減少肝病的反復); 肝病患者普遍免疫功能低下,這就直接造成了機體識別以及抑制病毒能力的下降,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體內的病毒難于完全清除,病情容易反復發作。而硒是強效免疫調節劑,足量硒對維持免疫系統正常是必需的,硒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吞噬功能均有調節作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肝臟自身的抗病毒能力,研究顯示,乙肝病毒入侵后,會擾亂機體免疫系統,使白介素一2和白介索一2受體下降,補硒能使乙肝病人的白介素一2和白介索一2受體恢復。從而有助于防止肝病病情的反復發作。 硒缺乏則相反,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硒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阻止病毒入侵。 另外,免疫功能的增強,有利于改善肝病患者多種體表癥狀,如:甲、乙型肝炎患者補硒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大大改善食欲不振、明顯乏力、面容灰暗等癥狀。 硒的第二道防線(提高抗氧化能力,預防肝纖維化); 當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會釋放出大量自由基,去殺傷病毒,產生一般免疫風暴,引起機體抗氧化能力的下降,造成有害“自由基”的清除受到障礙,過多的自由基會損傷肝臟,引發肝纖維化;同時這些自由基也會對免疫細胞和組織細胞造成損傷。 肝病病情的發展有“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部曲之說,肝纖維化是肝病向肝硬化、肝癌轉化的必經之路,抑制肝纖維化,就能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細胞中的抗氧化酶能夠清除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有兩類重要的抗氧化酶(谷膚甘肚過氧化物酶和硫氧還蛋白還原酶)是含硒酶,缺硒時酶活性低。致病的病毒,當遇上硒攝入充分機體,由于含硒酶活性高,只造成輕度組織損傷。相反,當遇上缺硒機體,由于含硒酶活性低,造成重度組織損傷。 研究顯示,乙肝病毒入侵后,會使血液抗氧化活性下降,從而使脂質過氧化物升高。硒是強抗氧化劑,補硒可提高體內“含硒酶”活性,全面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及時清除有害自由基,保護肝臟,促進肝功能恢復,防止肝纖維化。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產生。 硒的第三道防線(阻斷病毒突變,加速病體康復): 肝病多是病毒引起,而病毒在人體缺硒時極易變異,從而變本加歷地對人體產生傷害。 克山病的病因是克薩其病毒,有些克薩其病毒本身是不致病的,被稱為良性病毒,但機體缺硒時,克薩其病毒基因不穩定,產生突變,得不到修復,變為惡性克薩其病毒,成為致病性極強的病毒,補硒可以抑制克薩其病毒突變。 感冒病毒在缺硒機體內也會產生突變。 肝炎病毒突變與硒的關系還沒見到研究,而我國大量研究說明病毒性肝炎病人缺硒,補硒可以減輕肝炎癥狀,增強護肝藥物治療效果并能夠阻斷肝炎向肝癌發展,提示硒對肝炎的突變有控制作用。 研究發現,硒是唯一與病毒感染有一定關系的營養素,補硒有利于阻斷病毒的變異,促進病體的康復。 硒的第四道防線(解毒除害,保護肝臟): 硒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拮抗多種有毒重金屬物質(如汞、鉛、苯、砷等)和一些有害化合物,從而減少環境中有毒物質對肝臟的傷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