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通寶 斜立 十一兩
書譜上只說斜立嘉靖通寶十一兩,僅存雕母。未知此枚是否同版子錢?或為后鑄?

,

安陽十二朱三孔布
上圖,三孔布安陽十二朱兩枚。圖片或浮,賞析真切。簡析如下:
前一枚高41毫米,厚1·9毫米。9·65克;后一枚高46毫米,厚2·0毫米。9·92克(后述簡稱:前布后布)。兩布形制、文字基本一致。惟后大前小,前低后高。兩布六孔之中,多見殘留金屬須片,或流銅之故。放大觀察,古銹入骨,已成褐色殼層,腐蝕深沉,而新銹孔雀藍,結晶沉著。但探查分析,前者銅色深紅,純度更高。而后者,材質粉紅,更為接近青銅。從文字筆觸看,前布面背筆跡厚重,筆意更為真切。從周郭觀察,前布比后布略顯深峻,凸起明顯。綜上研判,前布鑄期會晚于后布。但均為戰國晚期之物。
理由有三:
其一,兩布形制規整,形體美觀。外郭深厚高挺,略超過字紋。前布規制更接近后期秦漢鑄幣風格。
其二,前布字紋比后布不同。真切凸起而寬厚,安字更顯莊重。
其三,前布材質更顯精純。內見紅銅光澤,更趨近秦漢鑄幣。或為冶煉工藝進步之故。

嘉定元寶折五共賞
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鑄嘉定錢。嘉定元寶折五,體型碩大,鑄制精美。古錢之審美價值在于錢文書法藝術和鑄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嘉定折五,亦如折十。錢文筆法遒勁,端莊雄姿,骨力剛健。錢體地章平整,字口深峻,邊穿廓規范,實為南宋美泉之一。


折十篆書大元國寶
它的出現佐證了同版折十大元國寶的客觀實在性和歷史真實性。尚有背面雙龍者,終未得見真容。據書譜載,或有折十鉛樣存世,亦未能一飽眼福。因和一枚折十篆書大元國寶,以助興事。


宮廷鎏金大錢 龍鳳呈祥 第一組:原生態掃描圖 第二組:清理后掃描圖
如圖所載,規格:直徑40.5,緣厚3.9,內穿10.2MM;原重23.99克。正面直讀龍鳳呈祥,文字楷書,渾厚大氣。鎏金殘跡未褪盡,依稀昨日染輝煌。背面四對秘戲人物,雕刻深邃,姿態各異。媚眼盡顯栩如生,各展人間風流情。
更有通體紅斑,綠翠點綴其中,賞玩在手,美不勝收。正是寡見典型干沙坑!揣測,此錢為北地遼金貴族所遺之物。面上背下幾百度,仰臥沙丘日月精。而后,風沙帶入水草地,通體遍生孔雀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