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1961年9月接見蒙哥馬利時說過:“中國有句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請自己去?!薄吨袊渍Z大辭典》和《北京俏皮話辭典》等書上都說“舊謂”、“迷信的人認為”、“七十三歲、八十四歲是老人難過的‘坎兒’”。 網上有人認為歷代文人百姓對這句俗語有三種意思不同的說法:第一,如《中國俗語大辭典》上說的,七十三八十四,是被用來“形容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用的。如《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里“那婆子坐在橫頭桌子邊,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顧嘈”。《三言二拍·醒世恒言》第十三卷“卻有一個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貴……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p> 《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八回“打得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無般不罵”。第二,是自己或他人用來形容“人老不能自理,老而無用,活著惹兒女輩嫌棄的”。如《三言二拍·喻世明言》第十卷“仉善繼對老子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父親今年七十九歲,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與孩兒掌管?!薄短酗L云》四二:“元他娘把散亂的白頭發,往耳鬢后邊一收,瓷起兩只灰蒙朧眼,說:‘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兒女眼里一根刺’。” 第三,是封建迷信的“坎(檻)兒說”。 《俗諺·中》里有兩句話,一句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钡诙涓嬖V你:“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睘槭裁磧汕Ф嗄陙恚谥袊鱾髦@么兩句《俗諺》呢? 我想這既是巧合,也和幾千年的封建迷信相關。中國“至圣”孔子(丘)活了七十三歲(約公元前551-前479年),“亞圣”孟子(柯)活了八十四歲(前372-前289年)。既然圣人活到這般年紀都死了,“凡人”還能超過圣人嗎?毛主席在世時經常調侃說這句話,恰巧毛澤東生于一八九三年,逝世于一九七六年,虛歲正是活了八十四歲。用他自己調侃的這句話,是不是他也是過不了這道坎? 其實,這也只是一個巧合而已。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是十分推崇的,孔孟學說在我國也有巨大的影響,故認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齡是不吉利的,也怕人的死亡年齡學習孔孟,故說是老年人的“坎”,后來人們總結發現,老人很容易在73歲和84歲的時候出現危及生命的狀況并最終死去,于是這種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現代醫學證明,人類的生命活動是有其運行周期的,這個周期有高潮也有低谷。人到老年,一般是11年為一個周期,算下來就是73歲和84歲的時候。其實,在我們周圍的老年人中,73歲和84歲死亡的并不比其他年齡的多。據老年醫學專家研究,人到70歲之后,衰老的速度和身體原有疾病的發展,反而因代謝遲緩而有所減慢。 因此,73歲和84歲并不是“危險年齡”。生物學家根據動物細胞分襲的次數推算人的壽命,人類的正常壽辰命應在100歲以上。還有生物學家認為,一般哺乳動物的最高壽辰命,相當于它們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類的性成熟期按14-15歲計算,則人類的最高壽命應是112-150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