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和諧校園構建,促學校內涵發展 鉗二中心小學:張海全 當今社會教育管理已進入了一個崇尚人本、激發潛能、重視成本、追求效能的時代。學校教育管理必須及時跟進這一重大變革,創新學校管理,提高辦學效益,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以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目標,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一、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2、加強依法治校。以“教育法”、“教師法”為依據,創設民主融洽、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環境氛圍。一是加強學校民主建設,以教代會為載體,重大決策由集體討論決定,并交教代會審議,廣泛爭取教師意見,形成共識,實行校務公開,充分發揮工會的監督作用。二是完善制度建設。以學校相關制度為依托,以管理評價為杠桿,促進每一位領導、教師自加壓力,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提高教師素質;關注師生生活,提高辦學條件。 三、新課程的實施。 四、讀好書、潤心靈,打造陽光的教師隊伍 我們打破多年來提倡教師多閱讀業務書籍的常規要求,拓展視野,改變策略,提倡教師更多的去閱讀一些非專業類的充滿人生哲理的文章,以此不斷凈化教師的心靈,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們提倡每位教師至少訂閱一本富有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雜志,例如:《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等,向教師推薦《團隊精神》《細節決定成敗》等企業管理方面的好書籍,把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人生勵志的好文章推薦給老師們,很多文章短小精辟,老師們讀后回味無窮,容易受到感化。我們給每位教師準備了一本閱讀記錄本,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把自己認為值得回味、觸動心靈、感動自己的好文章、好句子進行隨時的摘錄,或者抒發一下自己的讀后感。我們還主張教師每周周末把自己的記錄本翻一翻,讀一讀,悟一悟。 五、教師的專業成長 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學校抓校本教研我覺得有這樣四個抓手:一是抓教師對學科知識、教育理論的學習。學校應該輔導,教師應該自學,最后要通過紙筆測試、當眾講演、課堂實施等形式檢查學習的效果;二是抓集體備課。集眾人的智慧科學理解教材、正確把握教學內容、找準教學的重難點、制訂出科學具體的學習目標、設計好教學的主要流程和當堂檢測題;三是抓課后反思。課后想想自己的課,和別人說說自己的課,成功的地方是什么,失敗的地方又是什么,為什么成功,又為什么失敗,“吾日三省吾課”,教師的的教學能力會迅速提高;四是抓教學研討。教師聽課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聽課之后一定要研討,這可以是鄭重其事式的研討,還可以是茶余飯后式的閑談。但不管是哪種形式都應該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保留、不敷衍。 六、讓學生健康成長 我們深刻認識到抓好德育工作是學校辦學的第一要務,原因有二:一是為國家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需要;二是德育抓得好,智育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正面引導是德育的主渠道。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使學生在春風化雨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得以升華,能夠區分是非、明辨美丑;可以樹立學習的榜樣:勞動標兵、學習能手、紀律標兵、衛生衛士……讓學生切身感受身邊的楷模,從而效仿學習。以身示范比什么都重要。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要謹言慎行,處處想著為學生樹立榜樣,事事想著讓學生學有所依。讓學生講話文明,教師首先要說話不帶臟字;要學生勤奮刻苦,教師首先要勤奮刻苦;想讓學生遵守紀律,教師首先要遵守工作紀律……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愛的。學生千差萬別,有的活撥,有的內向;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聰明,有的笨拙……在我們教師的眼中,不管是哪種學生,都應該被認為是可愛的,挑剔、有所區別都會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我們深知,要做好學校教育,做強學校教育,必須做強學校教育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在辦學質量與特色上下功夫,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和素質的提高,注重學校教育發展的內涵,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節課,每一個教育環節,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就需要我們要能把功夫花在平時,抓細節、抓過程、抓落實、抓實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