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篇話題作文導寫及借鑒例文六篇話題作文導寫及借鑒例文 1、 “陽光與陰影”話題作文導寫 天使羽翼下的靈寵嗎?不,不是。它們都是這平凡塵世里的生物,它們原本一樣平凡。那么是上天賜予了它們神力嗎?沒有!上天只是在它們脆弱的人生里掀起一層浪!是它們自己,在這覆天遮地滅生荼靈的環境里讓自己蛻變,撐起空靈艷麗的天空,迎來明媚的陽光。 所以,人也可以做得到。 是的,我們看見了: 司馬遷接受慘無人道的迫害,讓自己堅強,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史記》。 居里夫人承受丈夫突然離世的哀傷,讓自己堅強,在諾貝爾史上諦造神話。 霍金接受身殘得無法行走,無法說話,甚至只能屈動手指的噩運,在物理的世界里鑄就了不朽的豐碑。 他們原本也平凡。只是他們堅強地接受在地上漆黑的陰影,然后抬起頭,朝著青天的云上的熊熊烈日微笑,享受陽光的溫暖。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影,或是天生的殘疾或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或是毫無預兆的噩運……只是我們有的時候不肯接受這片陰影,卻無謂地逃避,不知道逃避的同時,也逃離了陽光的燦爛,陷入陰沉無天日的陰天。 郭敬明說,越明亮的地方就會有越漆黑的影子。其實他還沒說完。當你接受了影子,就可以享受最明亮的陽光。 不要再在陰天傷心自己的影子。勇敢些,讓它和陽光相融,然后我們一起,馳聘遨翔! [點評]全文先從大自然中的鳥、馬、魚入手,闡述它們能夠戰勝像陰影一樣脆弱的一面,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從而迎來明媚的陽光;接著聯系生活現實,指出人不會被陰影(如困難、挫折、噩運等)打敗,他們也一樣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也一樣能沐浴著燦爛的陽光(走向成功)。本文不僅“陽光和陰影”之間的關系闡述得很到位,而且“陽光與陰影”之間的寓意也揭示得很深刻。
2、“接受和付出”話題作文導寫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后面的要求作文。 在巴勒斯坦,約旦河流人伽里里海,海里有魚兒游弋,人們在河邊居住,鳥類在茂密的枝葉間筑巢,每種生物都因這個海而幸福。 約旦河流入另一個海。這里沒有魚兒歡躍,沒有樹木,沒有鳥類,也沒有兒童的歡笑。 這兩個海彼此相臨,又為何如此不同? 原來伽里里海接受約旦河,但決不把持不放,每流人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與給予同在。另一個海則精明得厲害,它吝嗇地收藏每一筆收入,決不向慷慨的沖動讓步,每滴水它都只進不出。 伽里里海樂善好施,生氣勃勃。另外那個則從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世上有兩種人。 請以“接受和付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以內。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接受與付出”是一對相反相對的概念,既然命題者把它們集中到一個話題里,那就需要我們要通過恰當的方式把二者有機勾連起來。比如,通過一分為二的分析,辨明那些時候、那些事物可以接受,那些時候、那些東西應該付出;通過寫二者的互相轉化,揭示出一定的哲理;通過質疑傳統觀點,提出新的見解,等等。由于材料的指向性很鮮明,強調應該“付出”。可能會有同學把文章的立意鎖定于此。這樣的文章,如果能將“付出”和“接受”進行比較也算扣題。但是,如果只字不提“接受”,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話題,不符合要求了。 [借鑒例文] 我接受,我付出,所以我幸福 一考生 自小我就認為喝牛奶是一種駭人的舉動,因為不能與牛寶寶爭一個媽媽;自小我就喜歡聽奶奶心滿意足地給我講故事,看那太陽把金燦燦的光芒灑向大地……爸爸媽媽都說我是幸福。是我幸福,還是媽幸福?奶奶說是所有人的幸福。 當我學會采石榴花當傘,學會拎水澆花時,媽媽就對我說,我拿著的是自然賦予的,拎水澆花是我送給大自然的。當我幻想自己在樓蘭古城的大街上享受古樸,在西山醉飲落日,在威武的虎門追隨林則徐銷毀鴉片時,媽媽就笑了,說,我想的是書賦予的,而思的是我送給書的…… 就這樣,我知道了接受和付出。 徜徉在生活中,我像一條游魚,周圍的水草很多。面對一個笑容,我會欣然接受,然后再回付一個笑容;面對一次問候,我會坦然接受,然后說一聲謝謝。漸漸地,接受與付出成了我的習慣。不管是接受,還是付出,我覺得同樣令人快樂…… 就這樣,我學會了接受與付出。 游到生活深處,人的心漸漸沉重起來,媽媽的話時時刻刻在耳邊響起。不知不覺之中,為一些疲于利益的事付出了很多,像學習成績,像獲獎證書一類的事。看到媽媽爸爸每次拿到成績單或者是榮譽證書時臉上的笑意,我終于明白奶奶那句話,我是所有人的幸福,這就是我接受爸媽給予的幸福之后,再付出贏來的幸福,真的,再辛苦也值得…… 就這樣,我理解了接受和付出。 如今,在考場上,我正在接受著考驗,在這之前,我接受了父母愛的嘮叨,老師期望的叮嚀,現在,我有義務、有責任去付出,為我周圍美好的一切而付出,因為我是所有人的幸福,幸福是所有人的。 【點評】寫“接受與付出”這樣的話題作文,很多考生把它寫成議論文,談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強調接受的同時也必須付出。這樣寫是可以的,可實際上有的考生由于論據不充分,給人空洞說教之感;也有的考生居高臨下,板起面孔訓人,令人生厭。這篇文章可貴之處是,從自身經歷、自我感受寫起,真切自然,富有人情味道。文章中“就這樣,我知道了接受和付出。”“就這樣,我學會了接受與付出。”“就這樣,我理解了接受和付出。”幾個句子,揭示出自己思想認識過程。結尾寫身在考場中的“我”正準備以自己的才智報答社會,幸福自己,也幸福所有人。韻味無窮,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3、 “賞識”話題作文導寫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何看似愚蠢的東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克雷爾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畫家米開朗其羅曾完成了一件曠世杰作“大衛像”。但是據說雕刻大衛像所用的這塊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評得一無是處,有些人認為這塊大理石采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紋路不夠美,用它絕對雕不出好的藝術品,總之它被批評為一塊不受人賞識的普通石頭。 但是,當米開朗其羅以獨特的眼光,和這塊人人都認為無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為舉世矚目的“大衛像”了。 周圍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許都隱藏著不同凡響的智慧。讓我們成為別人的米開朗其羅,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以“賞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賞識,指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和贊揚,同義詞有欣賞、贊賞。賞識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我們可以賞識自己,也可賞識別人;還可以賞識多彩的生活、多彩的自然;賞識永不言敗的人生等等。這個話題很寬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同時,賞識是一種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與欣賞,也是一種激勵和引導,可以使人悔過自新,揚長避短,更健康地成長和進步。其實,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渴望別人賞識,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賞識別人。 [例文1] 學會欣賞 請允許我自負一下吧——一個藝術造詣很高的女孩。當我看到畢加索的“鴿子”時,純白無瑕的鴿子象征著和平,可是我國的軍用飛機卻遭到美國的偵察機撞毀,我很氣憤,我想哭,因為鴿子有了黑斑。 當我看到一代國畫家齊白石的“蝦”時,栩栩如生,躍然于紙,可是家鄉的小河變黑了,再也看不見活蹦亂跳的蝦了,不禁令人發思,我們要保護這顆蔚藍色的,迄今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賞,請學會欣賞,不要讓錯誤再犯下去! 當在朦朧的月光下,聽著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織女凄美的愛情故事,我傾聽到了《魂斷藍橋》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喚,我感受到了《鐵達尼號》中露絲與杰克浪漫的愛情旋律…… 當聽到肖邦這位音樂奇才的鋼琴獨奏曲,我激情蕩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強烈的愛國意識,我可以想到陸游詩篇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意境,我可以領略他忠貞之志戰死沙場的宏偉氣魄…… 在音樂中,我學會了創造,寫豪邁的詩歌,畫情意綿綿的油畫,寫大筆揮毫的毛筆字。 是啊,請學會欣賞,它會讓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斕,激情澎湃! 我會毫無保留地欣賞一幅畫,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為它們是創造者的結晶,是他們花了幾天幾夜甚至幾年的心血,我尊重它,愛護它,更贊賞它。 請學會欣賞吧,它會讓你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讓你尊重他人,愛護他人。 欣賞,它使我的生活燦爛,它讓我有一顆美好的心,讓我們共同學會欣賞彼此,欣賞美麗。 [例文2] 學會欣賞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同樣也有著不同個性、不同氣質、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會相識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品質及魅力,欣賞、喜歡和愛,便成了我們最難把握的尺度。 有人說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愛,其實,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動你的人遠遠不止一個,都去相愛嗎?很不現實,愛是一種用心投入的狹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獨立而排他。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擁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個人。但每一次的感動過后,你又能長久的擁有嗎?沒有永遠不變的思想,也沒有永遠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愛,而是欣賞。 優秀的人身上會分散著誘人的光彩,他不僅吸引你,同時也吸引著和你同樣有著鑒賞能力的人。就象美麗的風景,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一座山,一片曠野,而是為了整個自然,是為了點綴這美麗的世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去品味、去陶醉其間。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會對同一幅景象產生不同的感覺,晶瑩的雪山有著冰清玉潔的美,潺潺的小溪有著清秀自然的美,波瀾壯闊的大海有著寬廣豪放之美,每一種美都給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 他們的身上同樣散發著不同的美,每一種美好的品質都是誘人的。任何時候,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圍的人,你便會更坦然地面對一切了。 人性的弱點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但人又是有思維 的,這種思維隨時都在變,沒有一種情感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很多,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一個人,就象欣賞一幅畫一樣,你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 當你用一種平常的心境去認識一個人,結交一個人的時候,你便會沒有了一些私情雜念,你們便可以自由隨意的交往,心也便會一點點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會在你欣賞的眼光中向你走來。友情同樣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在你擁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時候,你才會覺得生命的快樂。 擁有一個好朋友,比擁有一段感情要平實的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種傷害。而朋友則不同,你可以在擁有朋友的同時體味到人性的純美、真情的可貴。友情同樣是一種愛,一種更高尚更至誠的愛。 用寬容的心去欣賞每一個人的優點,你會發現世界很美,陽光很燦爛,你的心也會很明媚,你的天空也會變得很藍。 學會欣賞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之所在. 這世上樹葉有千萬片,這世上人有千萬種,不一定都要相愛,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學會欣賞! [例文3] 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 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你視而不見;蓬萊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厭;巍巍泰山,綿綿長城,你忘而卻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息。為你的無知而悲,為美的埋沒而嘆。 朋友,快醒醒吧!睜開你的雙眼――那是上帝賜予你的、本應充滿靈氣的雙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東西,在等待著你去發現、去欣賞、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嘆息驚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氣,有幾分愧疚,又有幾分高興。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來,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領略“一覽眾山小”的愉悅,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擁抱大海,感知“海納百川”的胸襟,摒棄你心中久藏的郁悶;走進深山,融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找回你心中久違的寧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的豪放灑脫,勢不可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細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浪漫飄逸,天馬行空;“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間寂苦,筆底波瀾”…… 放下詩書,步入田園,你用心傾聽著鄉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雞鳴狗吠,牛羊相伴;藍天白云,炊煙裊裊……先前的輕鄙蕩然無存,你意識到了美的存在,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暢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歡天喜地;有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樂…… 感覺到了美的無處不在,你開始為自己擁有一雙眼睛而慶幸、自豪;開始為大千世界的美所陶醉、感化。你將雙手貼在胸口上,嘴里虔誠地默念著,你在感謝上帝的恩賜。 上帝笑了,笑得那么甜; 你也在笑,笑得那么滿足! 親愛的朋友,永遠不要忘記,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這是攝取美的窗口。 【點評】 羅丹說,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發現。本文用前后對比,讓人明白美在于發現的道理。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就是讓你去發現美,賞識美,文章扣住了話題的意旨。全文語言優美,大量引用詩文佳句,錯落有致,增色不少。
4、“競爭與人情”話題作文導寫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人們的生活節奏將加快,競爭將更趨激烈,每個人的精神壓力也會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將會越來越淡化、冷漠,人們將會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嘆。也有人認為,在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中,人們更需要自我調劑,更需要溫情與關愛,因而將更注重親情、友情,努力去構筑美好溫馨的“精神家園”。 競爭與人情究竟有沒有關系呢?激烈的競爭真的影響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體貼和關愛嗎?請就“競爭與人情”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本題立意可以是: 1、 現實生活中,激烈的競爭確實淡化了人情——這一現象令人擔憂。 2、 競爭,并不排斥人情。 3、 身處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中,人們理應更加注重親情、友情,理應構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園”。 寫作思路參考: 1、 如果準備擺開架勢以理服人,那就條分縷析,旁征博引,借助邏輯力量使讀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體分析“競爭與人情”應當共存的理由。 2、 如果準備迂回滲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尋找象征借代或編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學磁力曉喻讀者。比如虛構一篇小小說,描寫某君為贏得競爭而不擇手段、不講人情,結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態,針砭時弊。 3、 還可以構思一篇辯論稿,比如通過正方一位辯手的陳詞,闡明自己的見解。 【借鑒例文】 競爭的步伐 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對在大學里關系很鐵的“哥們兒”,在進入同一家公司就職后,其中一個人卻經常在上司面前毀謗自己的朋友,導致對方因不堪忍受而辭職。從此兩人形同陌路,再無往來。也許故事至此便可終了,但數年之后,那位已經是別人上司的“損友”,卻通過午夜的電波,將積壓數年的歉意與悔恨全部釋放,并真誠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夠原諒他,給他一次化敵為友的機會。 我們無須關注那兩人究竟能否言歸于好,我們所看到的,應該是那被“競爭”沖昏的頭腦和為此而付出的失去摯友的代價。 確實,隨著現代社會“競爭”這個詞語高頻率地出現,許多雙曾經真誠的眸子已被蒙蔽,許多種美好的情感受到沖擊,許多顆曾經溢滿關愛的心靈被荒蕪成沙漠。競爭,這個本該是推動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的車輪,卻被一些盲目無知的思想誤解成了爾虞我詐、損人利己。正是因為這一道道人們自筑的藩籬,將無數渴望真誠與關愛的靈魂,囚禁在了一個個荒涼的孤島,也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慨。于是,不少人個個猶如刺猬,或如烏龜,隨時準備豎起刺去扎所謂的“對手”,或是隨時準備將頭縮入殼中以保衛自己。競爭,其實本沒有錯;只是人們一時糊涂,作繭自縛,卻將罪過全歸咎于無辜的“競爭”。 但人性的美好與善良,注定他們不會被虛無的爭名奪利蒙蔽得太久。當孤寂空虛的心靈被囚禁過久,那圣赫勒拿島的海浪必將卷走沉重的藩籬。也許清醒者一開始便看穿了“競爭”的本質,但許多人卻總是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才能意識到:他們給競爭下的定義是多么荒誕不經,幼稚可笑!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開始蘇醒,將人們的眼睛擦得雪亮:競爭,本是人與人思維火花的碰撞,是能力與品質的協同較量。實力與人格,仿佛是競爭的左腳和右腳,任何一只停滯不前——哪怕是節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滾滾巨浪的沖擊中原地兜圈。競爭呼喚才華橫溢,競爭更呼喚著誠信與關愛。當所有的競爭者都將實力與人格的步調統一起來的時候,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其實競爭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壓力,它還賜予了我們難能可貴的人情! 讓我們都來檢查一下自己的雙腳吧,看看你是否有實力,又充滿愛心。當你的步伐協調一致的時候——只有這時,你邁下去的步子才會更為有力! 【點評】這是一篇讓人眼前一亮的考場佳作。文章在切題的基礎上,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突出的優點,具體表現為:一、說理有深度。作者對什么是真正的競爭、“競爭”與“人情”的關系有著獨到的認識(如“競爭,本是人與人思維火花的碰撞,是能力與品質的協同較量”“競爭更呼喚著誠信與關愛”),既針對現狀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如“競爭……被一些盲目無知的思想誤解成了爾虞我詐、損人利己”),又就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發出了熱切的呼喚(如“我們會驚喜地發現,競爭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壓力,它還賜予了我們難能可貴的人情”)。能有這樣一番精當的闡發,是作者思想比較成熟的表現。二、表達有文采。文章詞語豐富,修辭精彩,不少語句(如“隨著現代社會‘競爭’這個詞語高頻率地出現,許多雙曾經真誠的眸子已被蒙蔽,許多種美好的情感受到沖擊,許多顆曾經溢滿關愛的心靈被荒蕪成沙漠”)意蘊豐富,體現出高人一等的駕馭語言的功底。 5、“德與才”話題作文導寫 [文題設計] 古代一名書生赴京趕考,途經一個小鎮,發現地上有一枚銅錢,向四周看看無人,便彎腰撿起放入了自己的口袋中。書生此舉恰被一老者看見。意想不到的是,考場之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的那位老者,當他看到那名書生之后,當即批之曰:“一枚銅錢尚動心,讓他為官定害民;貪心從此須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書生后悔莫及。 請以“德與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標題自擬,體裁自選,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該話題屬于“關系型”。寫好這個話題,應注意下面幾點: 認真審題。首先必須把握好每個概念的內涵及外延。“德”即道德,可細化為“勤奮上進、自強不息、勇敢頑強、輕財重義、尊老愛幼、愛家衛國”等傳統美德,“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講究互諒互讓”等社會公德,以及各行各業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才”即才能、才華,包括“知識與能力”兩個方面,有學能致用、用則見效、于事有益的“正才”,也有學不能用、用也不及“正理”、于正事無補的所謂“歪才”。其次要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當然也希望多出現有才之人。所以我們的一般認識是:有才能會令人羨慕,有道德會讓人尊敬,德才兼備則會使人崇拜。再者,應將二者關系認識得盡可能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礎,才是成事的保證;德才兼備就是人才,有德無才尚為好人,有才無德便是小人,無德無才謂之庸人或無賴。 選定文體。對一個話題的含義理解之后,就要考慮選用什么樣的體裁了,這會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作者一貫的體裁擅長,作者在該話題上的“原有積累”情況,該話題的一些客觀規定性等。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寫記敘類(含寓言故事、報告文學、小說甚至劇本)、議論類(含議論性散文、雜文、小品等),還是應用類(如書信、招聘啟事、合同等)。 確定主體。該話題不管按照什么文體寫,文章的主體部分必須是反映“德與才的關系”,不然就偏離了話題。主體的擴展,可按“時間、空間、心理、邏輯”等順序設置。 勾勒整體。按照選定的文體,根據“鳳頭、豬肚、豹尾”的原則構思出文章的開頭、主體與結尾。從整體上看,記敘類應是“一個話題上的故事,生動表明對德與才的認識”;議論類應是“一個正確的觀點,典型而充實的論據”;應用類就是“合格的內容與格式,明確的話題與主題”。 反映“大體”(重要道理)。文中的“大體”就是在德與才問題上表現出來的典型而明確的道理,這需要有意設計:可“開頭點,中間提,結尾扣”,可在完成敘述后集中揭示,可在行文過程中設置關鍵句、關鍵段。 【借鑒例文】 雙翼才能翔天宇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羨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讓人尊敬的,德才兼備者絕對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個人要有一技之長方能維持生活,一個集體要有“業務骨干”才會發展,一個國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證領先。有時它就是你飛黃騰達、平步青云的基礎,真才實學幾乎可使你走遍天下,暢通無阻。古有唯才是舉,今有擇優錄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現代企業都十分注重企業文化。丁格之所以脫穎而出,并不是因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質符合現代企業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無才者雖不能造福一方,但總能行走于世;有才而無德者,必為人之禍患,小則破壞鄰里,大則貽害四方。古有秦檜、和紳,今有成克杰、胡長清,若論才,雖非才高八斗,卻足經綸滿腹。然而,或魚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讒言陷忠,喪盡天良,最終禍害四方,殃及民眾,自身亦遺臭萬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劉鏞說:“壞事都是聰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壞的事來。”是否可以引申來說:做壞事的聰明人都無德,笨人無德也做不出壞事。 當今微軟副總裁李開復也曾有言:“寧選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優無德之輩。” 那么,德與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與才就如同一只鳥的雙翼,缺少哪一只都無法暢游于天宇。 西周賢相周公旦,踐阼攝政,春秋戰國猶有聲;三國武圣關云長,隔簾待嫂,千里單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鵬舉,精忠報國,華夏千年顯其威……賢者,德才的統一體。 沒有才的“德”是令人遺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長空的雄鷹折了一只羽翼,麗質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沒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蒼松腐了根,宏偉的宮殿堿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卻難有行動之果;后者縱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開不出鮮艷的花朵。 故而余秋雨說:“文化知識不等于文化素質,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離開了關愛人類的基座,文化人便是無可無不可的一群,哪怕他們渾身書卷氣,滿頭博士銜。”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有德有才,謂之賢達;有德無才,謂之君子;有才無德,謂之小人;無德無才,謂之平庸兼無賴。 初中語文教育網 1、 “陽光與陰影”話題作文導寫天使羽翼下的靈寵嗎?不,不是。它們都是這平凡塵世里的生物,它們原本一樣平凡。那么是上天賜予了它們神力嗎?沒有!上天只是在它們脆弱的人生里掀起一層浪!是它們自己,在這覆天遮地滅生荼靈的環境里讓自己蛻變,撐起空靈艷麗的天空,迎來明媚的陽光。 所以,人也可以做得到。 是的,我們看見了: 司馬遷接受慘無人道的迫害,讓自己堅強,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史記》。 居里夫人承受丈夫突然離世的哀傷,讓自己堅強,在諾貝爾史上諦造神話。 霍金接受身殘得無法行走,無法說話,甚至只能屈動手指的噩運,在物理的世界里鑄就了不朽的豐碑。 他們原本也平凡。只是他們堅強地接受在地上漆黑的陰影,然后抬起頭,朝著青天的云上的熊熊烈日微笑,享受陽光的溫暖。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影,或是天生的殘疾或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或是毫無預兆的噩運……只是我們有的時候不肯接受這片陰影,卻無謂地逃避,不知道逃避的同時,也逃離了陽光的燦爛,陷入陰沉無天日的陰天。 郭敬明說,越明亮的地方就會有越漆黑的影子。其實他還沒說完。當你接受了影子,就可以享受最明亮的陽光。 不要再在陰天傷心自己的影子。勇敢些,讓它和陽光相融,然后我們一起,馳聘遨翔! [點評]全文先從大自然中的鳥、馬、魚入手,闡述它們能夠戰勝像陰影一樣脆弱的一面,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從而迎來明媚的陽光;接著聯系生活現實,指出人不會被陰影(如困難、挫折、噩運等)打敗,他們也一樣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也一樣能沐浴著燦爛的陽光(走向成功)。本文不僅“陽光和陰影”之間的關系闡述得很到位,而且“陽光與陰影”之間的寓意也揭示得很深刻。
2、“接受和付出”話題作文導寫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后面的要求作文。 在巴勒斯坦,約旦河流人伽里里海,海里有魚兒游弋,人們在河邊居住,鳥類在茂密的枝葉間筑巢,每種生物都因這個海而幸福。 約旦河流入另一個海。這里沒有魚兒歡躍,沒有樹木,沒有鳥類,也沒有兒童的歡笑。 這兩個海彼此相臨,又為何如此不同? 原來伽里里海接受約旦河,但決不把持不放,每流人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與給予同在。另一個海則精明得厲害,它吝嗇地收藏每一筆收入,決不向慷慨的沖動讓步,每滴水它都只進不出。 伽里里海樂善好施,生氣勃勃。另外那個則從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世上有兩種人。 請以“接受和付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以內。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接受與付出”是一對相反相對的概念,既然命題者把它們集中到一個話題里,那就需要我們要通過恰當的方式把二者有機勾連起來。比如,通過一分為二的分析,辨明那些時候、那些事物可以接受,那些時候、那些東西應該付出;通過寫二者的互相轉化,揭示出一定的哲理;通過質疑傳統觀點,提出新的見解,等等。由于材料的指向性很鮮明,強調應該“付出”。可能會有同學把文章的立意鎖定于此。這樣的文章,如果能將“付出”和“接受”進行比較也算扣題。但是,如果只字不提“接受”,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話題,不符合要求了。 [借鑒例文] 我接受,我付出,所以我幸福 一考生 自小我就認為喝牛奶是一種駭人的舉動,因為不能與牛寶寶爭一個媽媽;自小我就喜歡聽奶奶心滿意足地給我講故事,看那太陽把金燦燦的光芒灑向大地……爸爸媽媽都說我是幸福。是我幸福,還是媽幸福?奶奶說是所有人的幸福。 當我學會采石榴花當傘,學會拎水澆花時,媽媽就對我說,我拿著的是自然賦予的,拎水澆花是我送給大自然的。當我幻想自己在樓蘭古城的大街上享受古樸,在西山醉飲落日,在威武的虎門追隨林則徐銷毀鴉片時,媽媽就笑了,說,我想的是書賦予的,而思的是我送給書的…… 就這樣,我知道了接受和付出。 徜徉在生活中,我像一條游魚,周圍的水草很多。面對一個笑容,我會欣然接受,然后再回付一個笑容;面對一次問候,我會坦然接受,然后說一聲謝謝。漸漸地,接受與付出成了我的習慣。不管是接受,還是付出,我覺得同樣令人快樂…… 就這樣,我學會了接受與付出。 游到生活深處,人的心漸漸沉重起來,媽媽的話時時刻刻在耳邊響起。不知不覺之中,為一些疲于利益的事付出了很多,像學習成績,像獲獎證書一類的事。看到媽媽爸爸每次拿到成績單或者是榮譽證書時臉上的笑意,我終于明白奶奶那句話,我是所有人的幸福,這就是我接受爸媽給予的幸福之后,再付出贏來的幸福,真的,再辛苦也值得…… 就這樣,我理解了接受和付出。 如今,在考場上,我正在接受著考驗,在這之前,我接受了父母愛的嘮叨,老師期望的叮嚀,現在,我有義務、有責任去付出,為我周圍美好的一切而付出,因為我是所有人的幸福,幸福是所有人的。 【點評】寫“接受與付出”這樣的話題作文,很多考生把它寫成議論文,談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強調接受的同時也必須付出。這樣寫是可以的,可實際上有的考生由于論據不充分,給人空洞說教之感;也有的考生居高臨下,板起面孔訓人,令人生厭。這篇文章可貴之處是,從自身經歷、自我感受寫起,真切自然,富有人情味道。文章中“就這樣,我知道了接受和付出。”“就這樣,我學會了接受與付出。”“就這樣,我理解了接受和付出。”幾個句子,揭示出自己思想認識過程。結尾寫身在考場中的“我”正準備以自己的才智報答社會,幸福自己,也幸福所有人。韻味無窮,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3、 “賞識”話題作文導寫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何看似愚蠢的東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克雷爾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畫家米開朗其羅曾完成了一件曠世杰作“大衛像”。但是據說雕刻大衛像所用的這塊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評得一無是處,有些人認為這塊大理石采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紋路不夠美,用它絕對雕不出好的藝術品,總之它被批評為一塊不受人賞識的普通石頭。 但是,當米開朗其羅以獨特的眼光,和這塊人人都認為無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為舉世矚目的“大衛像”了。 周圍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許都隱藏著不同凡響的智慧。讓我們成為別人的米開朗其羅,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以“賞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賞識,指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和贊揚,同義詞有欣賞、贊賞。賞識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我們可以賞識自己,也可賞識別人;還可以賞識多彩的生活、多彩的自然;賞識永不言敗的人生等等。這個話題很寬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同時,賞識是一種理解和信任,包含了肯定與欣賞,也是一種激勵和引導,可以使人悔過自新,揚長避短,更健康地成長和進步。其實,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渴望別人賞識,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賞識別人。 [例文1] 學會欣賞 請允許我自負一下吧——一個藝術造詣很高的女孩。當我看到畢加索的“鴿子”時,純白無瑕的鴿子象征著和平,可是我國的軍用飛機卻遭到美國的偵察機撞毀,我很氣憤,我想哭,因為鴿子有了黑斑。 當我看到一代國畫家齊白石的“蝦”時,栩栩如生,躍然于紙,可是家鄉的小河變黑了,再也看不見活蹦亂跳的蝦了,不禁令人發思,我們要保護這顆蔚藍色的,迄今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賞,請學會欣賞,不要讓錯誤再犯下去! 當在朦朧的月光下,聽著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織女凄美的愛情故事,我傾聽到了《魂斷藍橋》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喚,我感受到了《鐵達尼號》中露絲與杰克浪漫的愛情旋律…… 當聽到肖邦這位音樂奇才的鋼琴獨奏曲,我激情蕩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強烈的愛國意識,我可以想到陸游詩篇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意境,我可以領略他忠貞之志戰死沙場的宏偉氣魄…… 在音樂中,我學會了創造,寫豪邁的詩歌,畫情意綿綿的油畫,寫大筆揮毫的毛筆字。 是啊,請學會欣賞,它會讓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斕,激情澎湃! 我會毫無保留地欣賞一幅畫,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為它們是創造者的結晶,是他們花了幾天幾夜甚至幾年的心血,我尊重它,愛護它,更贊賞它。 請學會欣賞吧,它會讓你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讓你尊重他人,愛護他人。 欣賞,它使我的生活燦爛,它讓我有一顆美好的心,讓我們共同學會欣賞彼此,欣賞美麗。 [例文2] 學會欣賞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同樣也有著不同個性、不同氣質、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會相識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品質及魅力,欣賞、喜歡和愛,便成了我們最難把握的尺度。 有人說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愛,其實,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動你的人遠遠不止一個,都去相愛嗎?很不現實,愛是一種用心投入的狹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獨立而排他。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擁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個人。但每一次的感動過后,你又能長久的擁有嗎?沒有永遠不變的思想,也沒有永遠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愛,而是欣賞。 優秀的人身上會分散著誘人的光彩,他不僅吸引你,同時也吸引著和你同樣有著鑒賞能力的人。就象美麗的風景,它的存在不是為了一座山,一片曠野,而是為了整個自然,是為了點綴這美麗的世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去品味、去陶醉其間。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會對同一幅景象產生不同的感覺,晶瑩的雪山有著冰清玉潔的美,潺潺的小溪有著清秀自然的美,波瀾壯闊的大海有著寬廣豪放之美,每一種美都給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 他們的身上同樣散發著不同的美,每一種美好的品質都是誘人的。任何時候,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圍的人,你便會更坦然地面對一切了。 人性的弱點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但人又是有思維 的,這種思維隨時都在變,沒有一種情感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很多,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一個人,就象欣賞一幅畫一樣,你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 當你用一種平常的心境去認識一個人,結交一個人的時候,你便會沒有了一些私情雜念,你們便可以自由隨意的交往,心也便會一點點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會在你欣賞的眼光中向你走來。友情同樣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在你擁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時候,你才會覺得生命的快樂。 擁有一個好朋友,比擁有一段感情要平實的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種傷害。而朋友則不同,你可以在擁有朋友的同時體味到人性的純美、真情的可貴。友情同樣是一種愛,一種更高尚更至誠的愛。 用寬容的心去欣賞每一個人的優點,你會發現世界很美,陽光很燦爛,你的心也會很明媚,你的天空也會變得很藍。 學會欣賞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之所在. 這世上樹葉有千萬片,這世上人有千萬種,不一定都要相愛,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學會欣賞! [例文3] 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 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你視而不見;蓬萊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厭;巍巍泰山,綿綿長城,你忘而卻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發出一聲沉重的嘆息。為你的無知而悲,為美的埋沒而嘆。 朋友,快醒醒吧!睜開你的雙眼――那是上帝賜予你的、本應充滿靈氣的雙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東西,在等待著你去發現、去欣賞、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嘆息驚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氣,有幾分愧疚,又有幾分高興。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來,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領略“一覽眾山小”的愉悅,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擁抱大海,感知“海納百川”的胸襟,摒棄你心中久藏的郁悶;走進深山,融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找回你心中久違的寧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的豪放灑脫,勢不可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細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浪漫飄逸,天馬行空;“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間寂苦,筆底波瀾”…… 放下詩書,步入田園,你用心傾聽著鄉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雞鳴狗吠,牛羊相伴;藍天白云,炊煙裊裊……先前的輕鄙蕩然無存,你意識到了美的存在,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暢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歡天喜地;有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樂…… 感覺到了美的無處不在,你開始為自己擁有一雙眼睛而慶幸、自豪;開始為大千世界的美所陶醉、感化。你將雙手貼在胸口上,嘴里虔誠地默念著,你在感謝上帝的恩賜。 上帝笑了,笑得那么甜; 你也在笑,笑得那么滿足! 親愛的朋友,永遠不要忘記,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這是攝取美的窗口。 【點評】 羅丹說,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發現。本文用前后對比,讓人明白美在于發現的道理。上帝給了你一雙眼睛,就是讓你去發現美,賞識美,文章扣住了話題的意旨。全文語言優美,大量引用詩文佳句,錯落有致,增色不少。
4、“競爭與人情”話題作文導寫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人們的生活節奏將加快,競爭將更趨激烈,每個人的精神壓力也會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將會越來越淡化、冷漠,人們將會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嘆。也有人認為,在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中,人們更需要自我調劑,更需要溫情與關愛,因而將更注重親情、友情,努力去構筑美好溫馨的“精神家園”。 競爭與人情究竟有沒有關系呢?激烈的競爭真的影響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體貼和關愛嗎?請就“競爭與人情”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寫作導引】 本題立意可以是: 1、 現實生活中,激烈的競爭確實淡化了人情——這一現象令人擔憂。 2、 競爭,并不排斥人情。 3、 身處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中,人們理應更加注重親情、友情,理應構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園”。 寫作思路參考: 1、 如果準備擺開架勢以理服人,那就條分縷析,旁征博引,借助邏輯力量使讀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體分析“競爭與人情”應當共存的理由。 2、 如果準備迂回滲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尋找象征借代或編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學磁力曉喻讀者。比如虛構一篇小小說,描寫某君為贏得競爭而不擇手段、不講人情,結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態,針砭時弊。 3、 還可以構思一篇辯論稿,比如通過正方一位辯手的陳詞,闡明自己的見解。 【借鑒例文】 競爭的步伐 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對在大學里關系很鐵的“哥們兒”,在進入同一家公司就職后,其中一個人卻經常在上司面前毀謗自己的朋友,導致對方因不堪忍受而辭職。從此兩人形同陌路,再無往來。也許故事至此便可終了,但數年之后,那位已經是別人上司的“損友”,卻通過午夜的電波,將積壓數年的歉意與悔恨全部釋放,并真誠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夠原諒他,給他一次化敵為友的機會。 我們無須關注那兩人究竟能否言歸于好,我們所看到的,應該是那被“競爭”沖昏的頭腦和為此而付出的失去摯友的代價。 確實,隨著現代社會“競爭”這個詞語高頻率地出現,許多雙曾經真誠的眸子已被蒙蔽,許多種美好的情感受到沖擊,許多顆曾經溢滿關愛的心靈被荒蕪成沙漠。競爭,這個本該是推動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的車輪,卻被一些盲目無知的思想誤解成了爾虞我詐、損人利己。正是因為這一道道人們自筑的藩籬,將無數渴望真誠與關愛的靈魂,囚禁在了一個個荒涼的孤島,也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慨。于是,不少人個個猶如刺猬,或如烏龜,隨時準備豎起刺去扎所謂的“對手”,或是隨時準備將頭縮入殼中以保衛自己。競爭,其實本沒有錯;只是人們一時糊涂,作繭自縛,卻將罪過全歸咎于無辜的“競爭”。 但人性的美好與善良,注定他們不會被虛無的爭名奪利蒙蔽得太久。當孤寂空虛的心靈被囚禁過久,那圣赫勒拿島的海浪必將卷走沉重的藩籬。也許清醒者一開始便看穿了“競爭”的本質,但許多人卻總是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才能意識到:他們給競爭下的定義是多么荒誕不經,幼稚可笑!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開始蘇醒,將人們的眼睛擦得雪亮:競爭,本是人與人思維火花的碰撞,是能力與品質的協同較量。實力與人格,仿佛是競爭的左腳和右腳,任何一只停滯不前——哪怕是節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滾滾巨浪的沖擊中原地兜圈。競爭呼喚才華橫溢,競爭更呼喚著誠信與關愛。當所有的競爭者都將實力與人格的步調統一起來的時候,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其實競爭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壓力,它還賜予了我們難能可貴的人情! 讓我們都來檢查一下自己的雙腳吧,看看你是否有實力,又充滿愛心。當你的步伐協調一致的時候——只有這時,你邁下去的步子才會更為有力! 【點評】這是一篇讓人眼前一亮的考場佳作。文章在切題的基礎上,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突出的優點,具體表現為:一、說理有深度。作者對什么是真正的競爭、“競爭”與“人情”的關系有著獨到的認識(如“競爭,本是人與人思維火花的碰撞,是能力與品質的協同較量”“競爭更呼喚著誠信與關愛”),既針對現狀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如“競爭……被一些盲目無知的思想誤解成了爾虞我詐、損人利己”),又就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發出了熱切的呼喚(如“我們會驚喜地發現,競爭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壓力,它還賜予了我們難能可貴的人情”)。能有這樣一番精當的闡發,是作者思想比較成熟的表現。二、表達有文采。文章詞語豐富,修辭精彩,不少語句(如“隨著現代社會‘競爭’這個詞語高頻率地出現,許多雙曾經真誠的眸子已被蒙蔽,許多種美好的情感受到沖擊,許多顆曾經溢滿關愛的心靈被荒蕪成沙漠”)意蘊豐富,體現出高人一等的駕馭語言的功底。 5、“德與才”話題作文導寫 [文題設計] 古代一名書生赴京趕考,途經一個小鎮,發現地上有一枚銅錢,向四周看看無人,便彎腰撿起放入了自己的口袋中。書生此舉恰被一老者看見。意想不到的是,考場之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的那位老者,當他看到那名書生之后,當即批之曰:“一枚銅錢尚動心,讓他為官定害民;貪心從此須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書生后悔莫及。 請以“德與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標題自擬,體裁自選,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該話題屬于“關系型”。寫好這個話題,應注意下面幾點: 認真審題。首先必須把握好每個概念的內涵及外延。“德”即道德,可細化為“勤奮上進、自強不息、勇敢頑強、輕財重義、尊老愛幼、愛家衛國”等傳統美德,“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講究互諒互讓”等社會公德,以及各行各業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才”即才能、才華,包括“知識與能力”兩個方面,有學能致用、用則見效、于事有益的“正才”,也有學不能用、用也不及“正理”、于正事無補的所謂“歪才”。其次要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當然也希望多出現有才之人。所以我們的一般認識是:有才能會令人羨慕,有道德會讓人尊敬,德才兼備則會使人崇拜。再者,應將二者關系認識得盡可能全面。德是做人的根本,才是立身的依托;德是成事的基礎,才是成事的保證;德才兼備就是人才,有德無才尚為好人,有才無德便是小人,無德無才謂之庸人或無賴。 選定文體。對一個話題的含義理解之后,就要考慮選用什么樣的體裁了,這會受到多方面的制約:作者一貫的體裁擅長,作者在該話題上的“原有積累”情況,該話題的一些客觀規定性等。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寫記敘類(含寓言故事、報告文學、小說甚至劇本)、議論類(含議論性散文、雜文、小品等),還是應用類(如書信、招聘啟事、合同等)。 確定主體。該話題不管按照什么文體寫,文章的主體部分必須是反映“德與才的關系”,不然就偏離了話題。主體的擴展,可按“時間、空間、心理、邏輯”等順序設置。 勾勒整體。按照選定的文體,根據“鳳頭、豬肚、豹尾”的原則構思出文章的開頭、主體與結尾。從整體上看,記敘類應是“一個話題上的故事,生動表明對德與才的認識”;議論類應是“一個正確的觀點,典型而充實的論據”;應用類就是“合格的內容與格式,明確的話題與主題”。 反映“大體”(重要道理)。文中的“大體”就是在德與才問題上表現出來的典型而明確的道理,這需要有意設計:可“開頭點,中間提,結尾扣”,可在完成敘述后集中揭示,可在行文過程中設置關鍵句、關鍵段。 【借鑒例文】 雙翼才能翔天宇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羨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讓人尊敬的,德才兼備者絕對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個人要有一技之長方能維持生活,一個集體要有“業務骨干”才會發展,一個國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證領先。有時它就是你飛黃騰達、平步青云的基礎,真才實學幾乎可使你走遍天下,暢通無阻。古有唯才是舉,今有擇優錄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現代企業都十分注重企業文化。丁格之所以脫穎而出,并不是因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質符合現代企業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無才者雖不能造福一方,但總能行走于世;有才而無德者,必為人之禍患,小則破壞鄰里,大則貽害四方。古有秦檜、和紳,今有成克杰、胡長清,若論才,雖非才高八斗,卻足經綸滿腹。然而,或魚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讒言陷忠,喪盡天良,最終禍害四方,殃及民眾,自身亦遺臭萬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劉鏞說:“壞事都是聰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壞的事來。”是否可以引申來說:做壞事的聰明人都無德,笨人無德也做不出壞事。 當今微軟副總裁李開復也曾有言:“寧選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優無德之輩。” 那么,德與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與才就如同一只鳥的雙翼,缺少哪一只都無法暢游于天宇。 西周賢相周公旦,踐阼攝政,春秋戰國猶有聲;三國武圣關云長,隔簾待嫂,千里單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鵬舉,精忠報國,華夏千年顯其威……賢者,德才的統一體。 沒有才的“德”是令人遺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長空的雄鷹折了一只羽翼,麗質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沒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蒼松腐了根,宏偉的宮殿堿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卻難有行動之果;后者縱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開不出鮮艷的花朵。 故而余秋雨說:“文化知識不等于文化素質,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離開了關愛人類的基座,文化人便是無可無不可的一群,哪怕他們渾身書卷氣,滿頭博士銜。” 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有德有才,謂之賢達;有德無才,謂之君子;有才無德,謂之小人;無德無才,謂之平庸兼無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