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于脫肛很忌憚,一旦患有脫肛,將會導致人們的生活受很大的影響,而且還會讓人們受苦,人們如何巧妙的治療脫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下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 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之一、五倍子黃連治脫肛 配方:五倍子、地偷、黃連各30克。制用法:加水煎沸20分鐘,不去渣。熏洗坐浴20分鐘,每日2次。功效:治脫肛。 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之二、五倍子艾葉治脫肛 配方:五倍子15克,艾葉15克。制用法:加水煎湯,先熏后洗肛門患處。功效:治脫肛。 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之三、鱉頭冰片治脫肛 配方:鱉頭(干透)30克,冰片4克。制用法:將鱉頭燒灰存性,再與冰片合研成細末,囑患者大便后用溫開水洗肛門,左側向臥位由其家屬將藥末撒上,再右側向同樣撒藥,然后輕輕托人。功效:用治脫肛。 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之四、烏梅醋洗治療脫肛 配方:烏梅30克,米醋20毫升。制用法:將烏梅加水煎煮,取汁放人米醋,趁熱熏洗患處,用毛巾將直腸托回肛門內。功效:斂肺澀腸,解毒散淤。適用于脫肛。 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之五、蜣螂丸治肛門癢出膿血 配方:蜣螂7枚,新牛糞25克,肥羊肉50克。制用法:將蜣螂翅足除去,炙成水,將羊肉炒香備用,混合制成膏,做成蓮子大小的丸子。炙熱后用新棉薄裹。服后半天少吃飯,蟲便隨大便排出,3-5年不會發。功效:治肛門癢,出膿血。有蟲傍生孔竅內。 綜上所述,以上內容講述的是人們巧妙治療脫肛的偏方,可以讓人們更好的治療脫肛,脫肛的人們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而且還要保持肛門的清潔。
2、再方。用無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處,自收上。收后以熱水燙腰肚上下,令皂角氣行,好不再脫肛。另外還須用皂角去皮,酥樂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米湯送服三十丸。 3、再方,用楮葉陰干為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同時將藥末敷在腸上。 4、再方。用皂莢磨粉,和東壁土細末,炒熱,裝入布袋,趁熱熨肛門突出部。 5、再方。用梁上塵和鼠糞燒煙,放在桶內,人坐桶上熏之。熏數次可愈。 6、再方。用慈石(火煅、醋淬七次)半兩,研細。每服一錢,空心服,米湯送下。 7、再方(脫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個,在井水中養三、四天,去泥,以黃連粉填入殼內。先作濃茶洗凈肛門,然后用雞乞求蘸殼內水汁,興在脫腸上,隨好以軟布慢慢將腸頭托入。 8、再方。用生鐵二斤,水一斗,煮至五升,洗肛門,一天兩次。對脫肛多年不收的人都有效。 9、風熱脫肛。用鐵粉末同白蘞末調勻敷患處,并托入體內。 10、痢后脫肛。用赤石脂、伏龍肝,共研為末,敷搽肛處。另加白礬粉亦可。又方:用大蜘蛛一個,瓠葉兩重,包扎定,燒存性,加黃丹少許,共研為末。先以白礬蔥椒煎湯洗,揩干后,再以藥末攤布上,把脫腸輕輕托上收進。又方:用橡斗子燒存性,研為末,調豬油敷涂。又方:用鐵精粉敷撲。又方:久痢脫肛。用白龍骨粉撲患處。 11、陽癥脫肛。用荊芥、生姜煎湯洗患處后,即取蚯蚓(去土)一兩、相硝二錢研為末,調油敷涂。 12、虛冷脫肛的治療便方。用石灰燒熱,裹在布里,讓病人坐在上面,冷了便換,有效。 13、痔漏脫肛。用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豬膽、雞蛋清及香油調藥敷貼,直至脫腸收上。又方: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錢,涼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14、下血脫肛。用白雞冠花、防風,等分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又方:白雞冠花(炒),棕櫚灰、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5、脫肛瀉血。用桑耳一兩、熟附子一兩,菜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激發送下。又方:有石耳五兩(炒)、白枯礬一兩、密陀僧半兩,共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16、產腸脫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處。 17、治脫肛氣熱。用烏爹泥二分、熊膽五分、片腦一分,共研為末,調人乳搽肛上。此方亦可治痔瘡。
本驗方摘錄于《本草綱目》等中醫典籍,由中藥秘方園整理發布。
脫肛偏方
1方 [藥物] 胡荽。 [制法] 上藥切一升。 [用法] 燒煙熏之即入。用于治療大腸脫肛不收。 [出處] 《外治壽世方》。
2方 [藥物] 五倍子15克,白礬少許。 [制法] 上二藥共為末,水一碗,煎湯待用。 [用法] 趁溫熱洗之,立效。用于大腸脫肛不收患者。 [出處] 《外治壽世方》。
3方 [藥物] 韭菜根。 [制法] 將韭菜根洗凈煎水,倒入便盆待用。 [用法] 坐熏患處即可。每天2次,逐漸收縮治愈為止。用于痔瘡、脫肛、子宮脫垂。 [出處] 《中醫偏方大全》。
4方 [藥物] 萬年青(連根)適量。 [制法] 煎湯。 [用法] 溫洗局部患處,并以五倍子末敷上。用于治療老幼脫肛等癥。 [出處] 《慈航活人書》。
5方 [藥物] 石榴皮150克,白礬15克。 [制法] 煎水。 [用法] 熏洗,一日三次。用于脫肛。 [出處] 《奇法妙書》。
1 .烏龜頭治療小兒脫肛 [方劑] 烏龜頭。 [制用法] 將烏龜頭放在瓦上,用溫火焙干,注意不要燒焦,研成細末。每天服2 個,早、晚各1個,白開水沖服,一般6-8個可愈。 [療效] 用此方治療小兒脫肛18例,方法簡便、經濟、效果好。 [驗證] 筆者受《新中醫》1979年第5期刊登張文海同志“用烏龜頭治療小兒脫肛”一文啟發,近年來亦曾用烏龜頭或鱉頭粉外敷治療小兒脫肛27例,療效滿愈。
2 .苦葉苗根膏治小兒脫肛 [方劑] 新鮮苦葉苗根60-80克。 [制用法] 上藥洗凈,置鍋內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左右,去渣,繼續熬水收膏,隨即攤于白布上。貼患兒囟門。視患兒年齡,布塊可剪成直徑為5-7 厘米的圓形。貼前剪去患兒囪門處;長發洗凈污垢。 [功效] 清熱解毒,外用固脫。 [驗證] 一般貼1-2天可見效,最長3-5天固脫。固脫后不可揭去藥膏布,待其自行脫落(約需1個月左右)以鞏固療效。 [備注] 引自1976年《赤腳醫生雜志》(10)。
3 .脫肛外治方 [方劑] 蠅牛100個(去外殼焙干),龍骨10克,冰片3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用時先將藥粉均勻撒在紗布上。再用右手托帶藥紗布,對準肛門脫出腫塊,慢而有力地將腫塊推人肛門,待腫塊復位后,適當休息,多食蔬菜及軟食,保持大便稀軟,以鞏固療效。 [功效] 消炎固脫。 [驗證] 效果很好。一5歲患兒脫肛兩年,用藥2次即愈。 [備注] 引自1991年《吉林中醫藥》(3)。
4 .升鱉膏治小兒脫肛 [方劑] 鱉頭1個(焙干),升麻5克,枳殼10克,五倍子5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過篩后以米醋調勻成軟膏狀,備用。每取銅錢大的藥膏敷于臍窩上,外以紗布蓋上,膠布固定。2天換藥2次,10次為1療程。 [功效] 升提固脫。 [驗證] 屢用有效。 [備注] 引自《外治匯要》 。
http://www.ys137.com/ct/index.php?doc-view-6610.html
http://www.ys137.com/ct/index.php?category-view-23.html
五種治療脫肛的中醫藥方中醫養病,副作用小,可長期服用,下面就看一下治療脫肛的中醫藥方: 1.參麥芩連歸地湯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 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收肛散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 功效:收澀固脫。 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 3.提肛湯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 主治:小兒脫肛。 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 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4. 脫肛液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腸收澀。 主治:直腸脫垂。 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5. 益氣升陽湯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 功效:益氣升陽。 主治:脫肛。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以上就是治療脫肛的中醫藥方,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每次用韭菜半斤,水2斤煎開洗肛門,一日二次,洗三天。
三。脫肛
1.肛門直腸脫垂,俗稱脫肛。曾當過少帥張學良的保健醫生的雷醫生,獻出了兩個治脫肛的處方。《1.》熱瓦片蘸鱉血治脫肛愈后不復發:先找一塊瓦片,洗凈晾干。然后用火烤熱(以手背能承受為宜)。再將甲魚(俗稱老鱉)的頸部用刀砍掉,用熱瓦片蘸其鮮血,觸及脫垂的直腸,肛門受熱刺激后,會本能的收縮,順勢托住直腸緩緩送入。《2.》七葉一枝花治脫肛:取其根莖用醋磨汁,每日1-3次外涂患處,接著用紗布壓送復位。 2.大棗120克,陳醋250克。同煮至醋干,取棗食。 3.石榴皮30克,明礬15克。水煎,洗患處。 4.五倍子40克,白礬30克,石榴皮50克,苦參60克,石菖蒲30克,陳醋250克,大棗120克。共煮至醋干。一日分兩次將棗吃完。 5.黃芪30克,當歸30克,枳殼25克,枯礬25克,五倍子25克,烏賊骨25克。煎水熏洗。 6.馬齒莧30克,石榴皮15克,五倍子15克,明礬9克。煎水熏洗。 7.氣虛脫肛:人參蘆頭20枚,文火焙干研末。將其分成20包,儲瓶備用。成人每次服一包(兒童酌減),每天兩次早晚空腹用米酒送服。十天為一個療程。 脫肛偏方
1方 [藥物] 胡荽。 [制法] 上藥切一升。 [用法] 燒煙熏之即入。用于治療大腸脫肛不收。 [出處] 《外治壽世方》。 2方 [藥物] 五倍子15克,白礬少許。 [制法] 上二藥共為末,水一碗,煎湯待用。 [用法] 趁溫熱洗之,立效。用于大腸脫肛不收患者。 [出處] 《外治壽世方》。 3方 [藥物] 韭菜根。 [制法] 將韭菜根洗凈煎水,倒入便盆待用。 [用法] 坐熏患處即可。每天2次,逐漸收縮治愈為止。用于痔瘡、脫肛、子宮脫垂。 [出處] 《中醫偏方大全》。 4方 [藥物] 萬年青(連根)適量。 [制法] 煎湯。 [用法] 溫洗局部患處,并以五倍子末敷上。用于治療老幼脫肛等癥。 [出處] 《慈航活人書》。 5方 [藥物] 石榴皮150克,白礬15克。 [制法] 煎水。 [用法] 熏洗,一日三次。用于脫肛。 [出處] 《奇法妙書》。 治療小兒脫肛的偏方 脫肛分兩種類型,一種是中氣不足,少氣懶言,舌淡苔少,脈細無力,用補中益氣湯加刺猬皮和五倍子治療,另一種是多吃油膩甘肥食物,導致濕熱下注,或長期大便秘結,使肛門下墜疼痛脫出,以口渴大便秘結肛門脫出紅腫為特點,用藥是蒼術7克,地榆15克,黃芩7克,槐花10克,白芍7克,荊芥6克,川斷7克,升麻7克,烏梅10克,枳殼7克,黃連5克, 放心醫苑網專家提示:治療小兒脫肛的偏方,看了以上介紹你對治療小兒脫肛的偏方有了了解吧!專家說常見于體虛的小兒及老年人,或新產婦,或有長期瀉痢、咳嗽者。如有身體不適感,請立即去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 提肛湯: 組成: 黃芪15克,升麻 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 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 主治:小兒脫肛。 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