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翻身”,男人“受氣”? 北京的一個高樓上打了這樣一個廣告:你想要第二套房子嗎?廣告語上下分行,一行字大一行字小,結果遠遠看去就成了“你要二房嗎?”據說交警發現這個路段經常堵車,原來有些開車經過的男人被廣告語吸引,都放慢了速度暗記電話號碼。 還有人造美女的廣告、吸脂手術的廣告等等,由于利益驅動,幾乎很少有人關注吸脂手術的死亡率是其他手術的20倍到60倍。只有鋪天蓋地的給吸脂手術貼金的廣告,而沒有死亡率的警告。有人說人造美女不能說是對女性的壓迫,這是女性自己的選擇。我要問的問題是:女性為什么怕丑呢?她怎么就不能素面朝天呢?她是如何做出這樣痛苦的自我選擇的呢? 甚至在兒童教育中也體現著這種性別不平等。一本兒童教材中有一則看圖說話“小蘭病了,爸爸忙著上班,媽媽請假帶她看病。”媽媽是請了假帶小蘭去看病,說明媽媽是個職業婦女,跟爸爸一樣要上班,但是到年底的時候媽媽因為帶孩子看病、粉刷房子、照顧老人等請了很多假,出勤率沒有爸爸高,自然也就評不上先進個人,也許還會因此喪失很多工作上的機會和獎勵。這本兒童教材讓孩子們從小就形成這樣一個刻板印象:爸爸是去上班的,媽媽則是可以隨時請假的。 生活中給女性的教訓就是:混得差不多就行了,像2 分3 分的,想嫁誰都行,別努力半生到了5 分的層次,最后沒人要。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人鼓勵女性繼續學習、進步了,因為對于一個5 分的女人,只有5+ 的男人可以選擇。當評價男女兩性的能力和貢獻時,人們會說女性缺乏能力,否則怎么都是3 分的?弄到最后我們自己也糊涂了,好像自己就是缺乏能力,不能干,也就放棄了。 女性的一生:一路上學到大學,可能本科畢業后還想學物理,目標是居里夫人,可是白馬王子不同意,他只想結婚有老婆。女性只有兩個選擇,那就是做居里夫人和放棄白馬王子。結婚,婚后爸媽都催著生孩子,生過孩子之后例行上班,打點家務,照看孩子,放棄很多機會,根本就沒有自己學習充電的時間。這樣到了四十多歲,孩子大了也離開家了,終于可以獨立了,可是更年期又來了。等到更年期過了,自認為沒有任何負擔了,第二個青春期到了,可以一門心思工作了,對不起,退休年齡又到了,你要比男性早五年回家。女性就這樣永遠在成功的臨界線上下波動,而男性則是一路飆升,對他們來說,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是一回事,沒有什么要么這樣,要么那樣的選擇。 “男女平等”就是“女人要跟男人一樣”?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在提倡社會性別的平等,提倡的目的就是男女平等。目前,大多數人的認識是偏頗的。“男女平等”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大眾理解為女人要跟男人一樣。我非常反對這種觀點,女性就是女性,我們強調的是差異下機會的平等。 我們國家有世界上第一部婦女權益保障法,但是它不能作為訴訟依據,不具有可操作性。現在企業中說“性別虧損”,一個單位中聘用的女性越多,“虧損”就越多,因為公司要負擔更多的社會福利。這不是個人、單位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國家出臺的關于女性休產假的政策,本意是要保護女性的,可是女性休假期間單位就需要雇用臨時工,就產生一個成本核算的問題。北歐一些國家,它們是家庭產假,家庭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休,產假期間休假一方由政府補貼工資。這樣一來,用男用女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了。所以,有的社會政策好像是對女性有利的,但實際上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不僅要做到法律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事實上的平等。 作為女性來說,你工作做得很好就會被稱為“女強人”、“女鐵人”,這是很讓女性反感的稱呼。我信奉“溫柔可以改變世界”,溫柔不一定不堅強,不一定不自信,不一定沒有個性。男性一定要記住:女性不解放,男性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性別平等,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兩性的共同釋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