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卜或中國術數中任何一種,都應該具備一些最基本的知識,真心學習卜易之人,開始把基礎知識記熟,會體驗到“磨刀不誤砍柴功。”的事半功倍效果,古人云“君欲功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一節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中國式思維的最基本特點,首先我們可以從常見的“太極圖”或“陰陽魚”說起,《易經》中有句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就象太極圖所畫陰陽魚的一樣,天下萬事萬物就是陰陽兩種,天與地、光明和黑暗、男女、上下、強弱、多少、老少等等,在易卜中所有因素都應該說明自身陰陽屬性,這是進入周易的思維方式之門,陰陽關系是有以下三個含義: 1、陰陽兩種性質是對立的統一,是相互依存的。 2、陰陽兩種性質是相互包含的。 3、陰陽之間是相互轉化的。 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按中國古代思維方式,世界萬物都是由五種物質組成的,相應的五種物質有不同特性,它們之間是相生相克的。 詳見五行表()略 所謂相生,如金生水,表示一種事物對另一種事物有促進作用,所謂相克,如金克木,表示一種事物對另一種事物的制約,天下萬事萬物都是在相生相克中達到的平衡狀態。生到極點或克到極點都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的。例如:《三命通會》中說,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反之,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衰。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熱,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另外,五行是有次序的,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五行方向:水北、火南、木東、金西、土中央。 五行狀態:旺、相、休、囚、死。 第二節 天干地支 傳說地支是黃帝時候大橈氏所創,運用中我們不斷發現其中有許多神奇的地方,這對現代人來說是一個謎。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中 甲、丙、戊、庚、壬、屬陽, 乙、丁、己、辛、癸。屬陰。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子、寅、辰、午、申、戌。屬陽。 丑、卯、巳、未、酉、亥 屬陰。 干支與方位、時間、空間的屬性(略) 第三節 易卦知識 一、爻,由一陰一陽組成, 一個陰的符號是―― 一個陽的符號是 - 它們都稱為爻,因此,爻是陰或陽的最小單位, 二、八卦,如果以上的爻每三個依秩序排列成卦,達到八種之多,所以稱之為八卦,每一卦用三個爻, 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三、六十四卦:將八無卦兩兩重疊,排列組合,共可以得到六十四種之多,稱之為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十四卦分別有自己的名稱。 第四節 我對易卜知識的理解 一、關于太極陰陽學說 “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系辭》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是陰陽未分,天地渾沌時期。太者,大也;極者,盡也。太極所表現的是大到極點而能小,小到極點而能大,即物極必反。這種變化稱為太極。 陰陽觀點的形成,是我國古代辯證思想的體現。古人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可分為陰性和陽性二種,而陰陽是變化發展的。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陰陽這兩個屬性是存在于事物的對立與統一的矛盾之中。如剛與柔、熱與寒、男人與女人、奇與偶、深與淺、上與下、大與小等都是一對矛盾。正是有這樣一對對的矛盾,才組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但是這種矛盾,又是統一的,比如太極圖,陰與陽是一對矛盾,但正因為他們又是統一平衡的,所以才產生了太極圖。男人和女人是一對矛盾,但是正因為他們也是統一的,才能結合為家庭而生育后代,也才能使世界上眾多的男人和眾多的女人生活在同一世界里,使世界變的有生機,使生活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