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區楓涇鎮,是一座保護良好的歷史古鎮。
曾經多次造訪古鎮,卻沒有在春回大地的時候去過。
昨天,上海天氣晴朗,
我再次來到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名鎮。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距今有近700年歷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筑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古鎮的著名景點——楓涇三橋,可惜由于另一座橋在相機的后方,無法容入鏡頭。
三月的古鎮春意融融
楊柳已經萌芽,后面是古橋致和橋,建于元代。
楊柳枝條在圓圓的橋洞前飄逸
市河邊盛開的梅花,遠處紅色的是木船的紅色頂棚
紅梅花開
要拍攝楓涇三橋很難,因為有兩座橋處在一條直線上,下面這張照片是楓涇官網上的,用的是接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