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雅集![]() 中國文士階層有“以文會友”的優秀傳統,“或十日一會,或月一尋盟”的雅集現象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獨特景觀,諸如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為歷代文壇佳話,詩文書畫歌頌不絕。傳統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游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與文藝品鑒,因而帶有很強的游藝功能與娛樂性質,以文會友、切磋文藝、娛樂性靈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征是隨意性?!皩嵖芍^無組織之組織,蓋無所謂門戶之章程,而以道義相契結?!倍沁@種隨意性與藝術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歷代文人雅集中產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藝佳作。可以說文人雅集作為古代文士的一種文化情節與藝術狀態。
鄴下雅集:文人稍有規模的出現,只是在漢末,即建安七子。曹植《與楊德祖書》與曹丕《與吳質書》,即標志著文學自覺時代的出現。而在這之前,一代漢賦,雖規模宏大、器量弘遠,終歸屬于少數文人的行為。赤壁之戰后,孫權據江東之險,劉備占荊州之利,孫劉聯盟抗曹,三國大勢基本形成,有了相對穩定的對峙局面。 金谷園雅集:石崇,《世說新語》將其列入“汰侈”類,在歷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實,當時他也是頗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別墅,因金谷水貫注園中,故名之曰“金谷園”。金谷園隨地勢高低筑臺鑿池而成,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草蔽翳”,是當時最美的花園。石崇曾在金谷園中召集文人聚會,與當時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谷二十四友”。所謂“二十四友”以當時的一個特殊人物賈謐為中心。其人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217~282)的外孫。賈充有三個女兒:賈褒嫁給齊王司馬攸,賈南風嫁給太子司馬衷(后立為帝,即晉惠帝),賈午嫁給韓壽,賈謐就是韓壽賈午的兒子,后入嗣賈充,改姓為賈。晉惠帝是個弱智者,他在位之初的若干年內實際上是賈后(南風)掌權,賈謐作為她的親侄兒,權傾一時。賈氏控制中樞前后約十年之久。“二十四友”包括一批現在在文學史上很有名氣的作家和理論批評家。官僚文士們依附于賈謐,各有各的原因,關系的遠近也有不同,其中跟得最緊的是潘岳和石崇?!稌x書.潘岳傳》說:“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钡接揽翟辏?/span>300)趙王司馬倫等發動政變廢賈后,賈謐伏誅,稍后石崇、潘岳、歐陽建、杜斌等死黨亦同歸于盡。但是“二十四友”并不能算是一個政治集團,其中有些人并沒有政治上的圖謀,與賈謐關系也并不深,例如左思,不過給賈謐講講《漢書》而已,所以后來賈氏倒臺時他就沒有受到株連。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二十四友”舉行過若干次文學集會,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當時創作的繁榮。他們在石崇的河陽別墅里飲酒賦詩,有點像建安時代在曹丕領導下鄴下諸子的文學活動的樣子。賈謐還太年輕,文才也不大行(他的詩往往由別人代寫);石崇既然是東道主,也就有了某種領導人的地位,而且他不僅最為闊氣,其文才也足以領袖群倫。他們暢游園林,飲酒賦詩,并將所作結為詩集,石崇為其作《金谷詩序》(今已亡佚)。后人稱這次聚會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文人雅聚。 蘭亭雅集:金谷雅集影響極大,據說后來的蘭亭集會完全照這個樣板來進行。據《世說新語.企羨》載,“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東晉王羲之曾與二十多個文人聚會,這便是有名的蘭亭之會。每個人都寫了幾首玄言詩,興象遙遠,意味無窮。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蘭亭序》帖。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則是東晉文人的一大創舉。其內容大致是,客人到齊之后,主人便將他們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席地而坐,由書童或仕女將斟上一半酒的觴,用撈兜輕輕放入溪水當中,讓其順流而下。根據規則,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不動,就由書童或仕女用撈兜輕輕將觴撈起,送到誰的手中,誰就得痛快地將酒一飲而盡,然后賦詩一首;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賦出詩來的話,那他就要被罰酒三斗。蘭亭雅集中的即席賦詩,永和九年那次是自由式的,即吟什么、怎么吟全由吟詩者自己決定。后來,絕大部分的蘭亭雅集都延續了這一做法;但唐人鮑防等35人舉辦的蘭亭雅集,賦詩則采用聯句式,即每人吟詩一句,再由首唱者收結;元人貢師泰等人和清人桑調元等人舉辦蘭亭雅集,賦詩采用的是分韻式,視人數多少編一句含有多少字的句子,再由主持者將句中各字“隨機”分給大家,大家即據拿到手的字韻作詩。元人劉仁本于浙江余姚組織的“續蘭亭雅集”,賦詩不為自己所作,而為永和蘭亭雅集中未賦出詩的16人所作,這就是“續詩”,形式亦非常別致;除此,清人杜甲組織的蘭亭雅集,賦詩還采用唱和式,主人首唱,客人和之。蘭亭雅集中的制序,一般出現于較大規?;顒又蟆K那疤崾侨硕唷⒃姸啵阌诮Y集,有結集才會有制序之舉。永和九年,42人,37首詩匯成一集,由王羲之作序,孫綽作后序。后來,大部分的蘭亭雅集,都沒有制序之舉。蘭亭雅集中的作書,永和九年那次本是一種無意之舉,即主人王羲之并非想借此機會展示自己的書法藝術,他只是用鼠須筆、蠶繭紙起草序文而已。然而,這篇序文手稿的書寫,因藝術造詣空前絕后,而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氣的經典之作。 竟陵八友:南北朝齊永明年間,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形成了一個文學群體,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梁書·武帝本紀》:“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蕭衍)與沈約、謝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陸垂并游焉,號曰‘八友’?!边@些人中,沈約、謝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他們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瀾,形成了一股文學潮流?!赌淆R書·陸闕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琊王融,以氣類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永明體作家把聲律和對偶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上,所作詩平仄協調,音韻鏗鏘,詞采華麗,對仗工整,體裁短小,為格律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是從“古體詩”到格律嚴謹的“近體詩”的過渡,故又稱新體詩?!坝烂黧w”文學家們雖然在運用聲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內容卻比較貧乏、空洞,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其中一些骨干成員,齊亡后仕梁,在蕭衍、蕭綱父子影響下大寫輕靡柔艷的色情詩,成為宮體詩的主要作家。文學史上又稱這—時期的文學風格為“齊梁體”。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齊梁體,通兩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筆記》:“稱永明體者,以其拘于聲病也;稱齊梁體者,以絢艷及詠物之纖麗也。” 竟陵,今湖北天門市,舊稱竟陵縣,為蕭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后亦有竟陵文學派。 琉璃堂雅集:《琉璃堂人物圖》是南唐畫院周文矩所作的一卷人物畫。據《宣和畫譜》記 ,北宋秘府藏周文矩畫作達七十六卷之多 ,《琉璃堂人物圖》即為其中之一。《琉璃堂人物圖》此卷內容,據有關史料及比較研究,是畫唐代詩人王昌齡與其詩友李白、高適等在江寧縣丞任所琉璃堂廳前聚會吟唱的故事,共畫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其后半段即《文苑圖》部分, 精心刻畫四位詩人冥思苦想尋覓詩句的生動情態。畫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彎曲的松樹上凝神思索, 旁若無人; 右邊一人一手握筆托腮, 一手輕捧紙絹,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為他研墨; 左邊二人坐著共展一卷詩文, 似在細細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狀, 一扭頭回視, 似乎聽到了什么聲音。作品把處于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詩人的神情姿態和性格氣質, 刻畫得細致入微。人物姿態各有不同, 但又統一在詩人構思的濃濃氛圍中。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殘存的后半段,均為宋摹本,而流入美國的此幅為全摹本,尤為可貴。 香山雅集:白居易在晚年期間,對仕途是心灰意冷,與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李元爽和釋如滿八位長者,在洛陽香山結為九老會,隱山遁水,坐禪談經。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在居住香山寺期間,寫下了《香山九老會詩序》。白居易《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來,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深。如今的香山寺內,還保存著九老堂建筑。據說白居易曾經把自己所作的八百多首詩稿存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供今人緬懷。白居易在《香山寺》詩里這樣寫道:“空門寂靜老夫閑,伴鳥隨云往復還。 滕王閣雅集: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在文人雅集中寫就的,而且是初出茅廬、當仁不讓。 西園雅集:
揚州人的雅集:清代的文人聚會尤以揚州為中心。揚州人的茶樓酒肆,詩社畫壇,青樓風,卜夜燒燈……使草民百姓亦都有崇文尚雅之好,這無形中為揚州八怪出現提供了盤桓會友的大背景小環境。據史載,袁枚、吳敬梓、杭世駿、厲鶚、蔣心余、吳錫麟、姚鼐等著名文人都曾在那一時期(康乾以來)在揚州一再出現。有的在書院教書,有的在家中著述,有的賣詩文字畫……金農、鄭燮、李方膺也是常來常往的熟客。后來揚州的詩會發展成著名的三處:小玲瓏山館、絳園、休園。傳說詩會集吟時,備有酒肴,招待聽曲,詩成之后,立即刻板印發全城。揚州有馬曰琯(號嶰谷)、馬曰璐兄弟,藏書甚豐,亦好交游。陳章《沙河逸老小稿序》說:“ 嶰谷性好交游,四方名士過邗上者,必造廬相訪,縞佇之投,杯酒之款,殆無虛日。近結邗江吟社,賓朋酬唱,與昔時圭塘、玉山相埒。嗚呼!何其盛也?!笔Y德《南齋集序》說:“(馬氏)家有別業,極林泉之勝,二十年來,文酒之會無虛日?!比嫱恶R君墓志銘》也說:“合四方名碩,結社韓江,人比之漢上題襟、玉山雅集?!崩疃贰稉P州畫舫錄》也說:“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為最盛。”(參見卞孝萱《從〈揚州畫舫錄〉看清代徽商對文化事業的貢獻》)清人冒襄《同人集》亦為一時雅集唱和之成果。如序言曰:“海內才人,善為詩古文辭者,必有數十才人與之交游,而數十才人之詩古文辭,皆因唱和往復聚于一才人之篋笥,以成奇麗之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