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別把理想當學士帽子戴著。還有,別把所謂高高在上的理想當做賣乖或抱怨的工具,理想不是拿來制造落差然后自怨自艾的催淚彈。理想不是拿來撒嬌的。
4399游戲董事長蔡文勝從擺地攤開始,賺錢買了摩托車,1991年夏天,從福建出發,千里走單騎,奔赴廣東……“當年想法都比較簡單,但想了就會馬上去做。越長大越成熟越多顧慮,都快忘了最初的夢想……”,其實夢想越小越好,因為容易去做,他說:“要記住:有些事不去做永遠也沒機會了,趁年輕讓自己夠精彩!”
理想如果一直只是個“心態”,那你就有苦吃了;令人筋疲力盡的,往往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事前事后患得患失的心態。
一開始我們為了夢想而忙碌,到后來因為太忙碌而丟棄了夢想。于是,問題又來了,務實之后,我們就變得功利、世俗?講成功的時候,欲望上來了;講效率的時候,功利上來了。
《新周刊》總主筆肖鋒說,“十年間從人們嘴邊消失的詞匯有:鄰居、單位、詩人、改革家……我覺得還有個叫理想的詞,它被成功取代了。”
更憂心的是:成功也是個傀儡,背后還坐著金錢。漸漸就范于商品社會的成功標準,內心屈服于外界;以前的理想可以解釋為很多,現在成功基本可以解釋為鈔票和名望;成功學和厚黑學成為一門顯學,它們加速將人們帶入一個空前的直接功利主義時代……
說實話,“成功”沒有什么可恥,本非貶義,只是被賦予了更單一更現實更功利的時代烙印。所以,理想就成了昂貴的奢侈品。生活不是眼前的茍且,生活有詩和遠方。把欲望當理想是件痛苦的事情,因為欲望意味有得失心,而追求理想相對更純樸和天真;成功只不過是比理想少穿了一件衣服,成功比理想更性感而已,并不壞。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王強在劍橋大學演講,回答“什么是成功”時即興說:他不喜歡“success成功”這個詞,它是社會強加給你的一種標準,而且往往跟你賺了多少錢有關。他喜歡“achievement達成、成就”這個詞……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不斷去“達成”,你就會有“成就”。成功與金錢相關,達成與滿足連線。
success強調跟別人比,achievement強調跟自己比。成功比較轟動,成就比較沉靜?!俺晒Α卑l音是昂揚的,“成就”發音是壓抑的。
也有人說,這只是玩文字游戲而已,成就是單純的自我滿足,成功是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是比較的結果。沒必要為了給“成功”減負,而另用他詞來緩沖它的鋒利。追求成功沒有錯,而且也沒有必要用理想來寒磣它,它的意義是明亮的,但是別用太陽去比照它、貶低它。理想何苦為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