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是我國五、六十年代培養的大學生,他52年扎根戈壁荒漠,為鑄造中國核盾牌傾注了畢生精力。 林俊德院士臨終前,留給戰友和同事很多生命感言,他說,事業能到今天,都是自力更生,我不善于交流,只能實事求是搞科學。我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 這是1964年10月16日我國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的首次核試驗,這一年林俊德26歲,是試驗項目中的一名小組長,專門負責核爆沖擊波數據的測量工作。核爆成功后,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將軍第一時間向周總理報告,總理詢問,如何證明是真正的核爆?林俊德拿著他自己發明的壓力自記儀所測得的數據趕到指揮部,從波形和數據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核爆,張愛萍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立了大功。 【同期聲】總裝某基地研究員 林俊德 非常激動,就說自己的勞動已經得到周總理的認可了。這一下子就感到咱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不僅僅是說你是做了一項普普通通的工作,而是你的工作就跟國家的命運就那么緊密地結合到一塊了。 此后30多年間,林俊德帶領課題組不斷突破核爆沖擊波測量技術,在氫彈試驗、兩彈結合以及地下核試驗中,都可以看到“林氏”壓力自記儀。1996年7月29日,我國成功地進行了最后一次核試驗,這也是林俊德參加的第45次核試驗。 【同期聲】時任核試驗基地總工程師 林俊德 這是咱們國家進行的偉大事業,自己有幸在一輩子中為這個工作做點微薄的貢獻,還是覺得非常榮幸。 核試驗結束了,林俊德的工作并沒有停止。上世紀九十年代,林俊德充分運用已有的地下核試驗應力波測量技術,全面開展了核爆地震、余震探測及其傳播規律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2001年當選院士后,他主動承擔某重大國防科研實驗裝備的研制任務;先后培養了23名博士、碩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思考和謀劃關系我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長遠發展的前沿課題。 【同期聲】 總裝某基地原研究員、林俊德的愛人 黃建琴 其實老林他就是咱們這個國家搞這個工作的千千萬萬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其中的一分子,他一生就做了他自己喜歡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