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Hsu,洛杉磯創業公司加速器MuckerLab的聯合發起人,曾在AT&T和 eBay擔任高層管理職位。他說,創業就得是非理性的人干的事,沒有什么是可以計劃好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如果你還在花時間精益求精地做商業計劃或者規劃盈利模式,那么我勸你先把那些放到一邊。” 以下是他給創業者的三點建議: 1,與其全力押注想法 ,不如想辦法完善團隊 “偉大的團隊自然有偉大的想法,”William說,“人無完人,一個團隊首領通常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強,比如視野,比如敢于冒險的勇氣。”決策者——尤其是技術決策者——通常可分為兩種:一種像喬布斯,對技術并不精通但對市場有極強的洞察力;一種像Steve Wozniak,技術狂人但缺乏市場敏感度。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情況,決策者都要找到合適的團隊合作者來彌補自身不足。“對于創業公司,我們看重三個要素:市場,團隊,想法。其中團隊是我們首要考量的因素,其次是市場,最后才是想法本身。”
![]()
2,與其想如何一勞永逸地做出好產品,不如想怎樣才能快速將想法落實 “不管你對市場有多么完善的預計,最后可能都會被真正的市場反饋推翻。”William說,“平均每30個創業公司里只有一個能做成功的——而且前提是它得先拿到投資。這么高的風險意味著創業者需要盡快把想法實現出來——即便是出來的產品只能達到預想狀態的10%,以供投資者了解這個產品是否有市場,是否能與用戶共鳴,然后才有機會獲得投資。” 有了初步產品,就可以在市場反饋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產品必須要快速迭代,你擁有越多迭代的機會,成功的幾率就會更高。” 因為需要快速迭代的原因,William建議創業公司應該有一個固定的辦公場所將設計人員、技術人員等各種產品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集合在一起。“要是你每一次迭代需要從外面獲取這些技術、設計支持的話,資金會很快被消耗干。” 3,與其花時間寫商業計劃,不如捋清公司未來發展方向
![]()
“很多團隊領導寫得一手好計劃,把商業模式說得頭頭是道,可是他們也僅僅就會這些。”William說,“他們覺得開一個公司的關鍵就是有一個好的計劃,但事實上,創業是一件摸著石頭過河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這是不是意味著就不需要向前看了?也不是。只不過創業者需要放下教條主義,去認真考慮公司的戰略眼光或者發展方向問題,但是沒必要把這種考慮寫成一份40頁的商業計劃,你有這個時間,倒不如去聽10個用戶的訴求。” 更多資料 21ic電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