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黏≠高脂
2012-10-18 04:08:56 來源:大公報
血脂是血漿中脂類的統稱,包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血脂高會使過多油脂沉積于血管壁上,促使動脈血管硬化。
高黏和高脂只是一字之差,但其產生原因,引起惡果及治療方法則相去甚遠。高黏是血液本身的黏稠,處于瘀滯狀態,造成血液流動的速度非常之慢,極易凝結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而引起心腦血管栓塞等危病。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問題:高血脂好比是液體中的脂渣,當液體經過一條水管時,脂渣不斷地停留下來,令水管內壁通道變窄變脆。高黏血則是黏稠的似糊漿的液狀體流經水管,當糊漿流經細小血管的時候,隨時有可能將它阻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血黏度高的危害性絕不比高血脂來得低。
影響血黏度的原因主要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數量、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和聚集性、血漿或血清中含有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多少,其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是影響血漿或血清黏稠度的主要成分。
醫生針對患者個案的病因用藥,或用血液稀釋療法;或用防止血細胞聚集的藥物;或用去纖維蛋白治療法以降低血黏度。
對患者來說,水是血液的速效稀釋劑,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在清晨和上午,在悶熱或下雨氣壓較低時,血液黏稠度會明顯增高,應及早補足水分,防止心腦疾患的發生。 |
|